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北京市甘薯麦蛾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4-05-23

岳 瑾,杨建国,张金良,王福贤,马海凤,袁志强,董 杰

(1.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 100029;2.北京市密云区植保植检站,北京 101500)

甘薯麦蛾(Brachmia macroscopaMeyrick),属鳞翅目麦蛾科,是甘薯生产上的主要害虫。甘薯麦蛾幼虫吐丝卷叶,并在卷叶里咬食甘薯叶片组织,造成褐色斑块,最终留下白色表皮。受害薯叶大量卷叠,严重的田块卷叶率达65%~85%,大大降低光合作用的叶片面积,严重影响了甘薯生长发育乃至产量[1-3]。自2017年开始,北京市个别甘薯种植地块甘薯麦蛾发生严重危害,为控制该虫危害和蔓延,2019年对密云地区甘薯麦蛾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并在幼虫发生期选用5%阿维菌素乳油等6种药剂开展防治效果试验,以了解各种试验药剂对甘薯麦蛾的防治效果,并筛选出高毒农药替代产品,为大面积推广和安全、合理地使用杀虫药剂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发生动态调查

1.1.1 调查地点

密云区河南寨镇两河村甘薯地块。

1.1.2 调查方法

自2019年6月15日至9月27日,每隔5 d调查1次,参考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田间调查方法[4]调查田间甘薯麦蛾各代幼虫高峰期,并记录各虫龄的平均每百叶虫口数;自2019年6月20日始至9月10日止,在田间设置黑光灯,每天调查1次,观察记录灯诱成虫量及高峰期。调查期间甘薯地块未喷施杀虫药剂。

1.2 药剂防治试验

1.2.1 试验地点及甘薯品种

试验地点为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两河村甘薯地块,试验地为中性壤土,肥水管理中等,前茬种植作物为甘薯。

试验地甘薯种植品种为普薯32,由密云区太师屯车道峪种植合作社育苗。

1.2.2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每处理所用药剂及其使用方法见表1,设等量清水为对照,667 m2用水量为10 L/次。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30 m2,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周边设保护行。

施药方法:在甘薯麦蛾幼虫发生期,按照试验处理要求,将试验药剂对水后进行叶面喷雾;施药器械为“卫士WS-16”手动喷雾器;于7月10日上午均匀喷雾施药1次。试验期间未使用其他药剂防治病虫害。

1.2.3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2.3.1 调查方法 2019年7月10日,施药当天调查药前虫口基数。每小区选择中间10株,调查整个植株上的活虫数,然后取平均值。7月11日(药后1 d)、14日(药后3 d)、17日(药后7 d)分别进行残余活虫数调查。

1.2.3.2 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口数-施药后虫口数)/施药前虫口数×100%,防虫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表1 使用方法及剂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薯麦蛾发生动态调查

2.1.1 幼虫田间调查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2019年6月20日前甘薯麦蛾幼虫没有发生,6月25日田间有零星发生,龄期主要为1~2龄;6月30日—7月5日田间幼虫龄期主要为2龄;7月10日平均每百叶虫口数有17.60头,已出现3龄幼虫;7月25日平均每百叶虫口数有33.78头,最高40头,龄期主要为4龄;7月30日平均每百叶虫口数仅9.68头,又有1龄幼虫出现;8月14日平均每百叶虫口数有15.00头,最高17头,龄期主要为3龄;8月24日平均每百叶虫口数有4.83头,龄期主要为3~4龄;8月29日平均每百叶虫口数为24.44头,又有1龄幼虫出现;9月12日平均每百叶虫口数有52.60头,最高为70头,龄期主要为2~3龄;9月17日平均每百叶虫口数有67.40头,最高为83头,龄期主要为3~4龄。从田间幼虫调查记录看,2019年7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为麦蛾幼虫发生的高峰期;从发生数量上看,峰期明显,9月峰值更高;从龄期分析,第l代幼虫发生于7月,第2代发生在8月,第3代发生在9月。

2.1.2 成虫黑光灯诱虫情况

从6月20日开始观测黑光灯诱虫结果,从图1可以看出,6月下旬(23日)开始见蛾,7月底、8月初有一峰期,8月中下旬至9月初出现蛾量峰期,9月8日后成虫数量归零,虽然代次不是很明显,但与麦蛾幼虫发生趋势基本相符。

表2 2019年甘薯麦蛾幼虫田间调查情况

2.2 药剂防治效果

从表3中可以看出,药后1 d,6种药剂都有一定的速效性,但速效性各不相同,其中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速效性最好,药后1 d防治效果达80.41%。药后4 d,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0%氰戊·马拉松乳油、10%氟苯虫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均在78%以上,效果较好。药后7 d,20%氰戊·马拉松乳油、10%氟苯虫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较好,均达8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

3 结论与讨论

从田间幼虫调查记录看,2019年7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为甘薯麦蛾幼虫发生的高峰期,从发生数量上看峰期明显,9月峰值更高;从龄期分析,第l代幼虫发生于7月,第2代发生在8月,第3代发生在9月,与黑光灯诱到的成虫发生趋势相符。幼虫发生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因此应抓住甘薯麦蛾的低龄盛期(即6月底至7月初、7月底至8月初以及9月初)及时防治,以提高农药利用率,防止虫害蔓延。

从药剂防治效果看,生物农药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速效性最好,药后1 d防治效果达80.41%,而5%阿维菌素乳油的速效性不及其他几种化学农药,但持效性还不错,药后7 d防治效果为71.18%。化学农药20%氰戊·马拉松乳油、10%氟苯虫酰胺悬浮剂对甘薯麦蛾速效性和持效性良好,用药适期均为甘薯麦蛾低龄盛期(6月底至7月初、7月底至8月初、9月初)。为推进农药减量工作,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在防治甘薯麦蛾时,建议优先选用生物农药,交替使用化学农药[6]。

表3 各药剂对甘薯麦蛾的防治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