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茄子种子携带真菌的检测

时间:2024-05-23

高 苇,杨利娟,刘亚全,王 勇,马建芳

(1.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 300384;2.天津市西青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天津 300381)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起源于亚洲南部热带地区,是一种以浆果为产品的1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茄子是世界上第4大蔬菜作物,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茄子生产国,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42.14%。近年来,随着我国设施农业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茄子已成为北方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随着设施茄子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其病害发生也日益严重。目前已报道的茄子上真菌性病原有33属56种,其中黄萎病、枯萎病、绵腐病、轮纹病等是茄子生产中的主要真菌病害,对我国茄子的产量和品种造成巨大的影响。

由于茄子生产中连作和果实容易腐烂等因素的影响,茄子制种中种子带菌现象非常严重。茄子枯萎病、黄萎病病原均可被种子携带,其在病害传播过程中担当了重要传播媒介。真菌可以吸附于种子表面或侵入种子组织内部,从而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成株健康方面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对于茄子种子携带真菌的研究属于空白阶段,鉴于近年来茄子种植中真菌病害,尤其是茄子枯萎病、黄萎病在我国逐年加重,对20个商品化茄子种子开展了种子带菌检测,以明确茄子种子携带病原真菌的情况,为茄子种植生产过程中的种子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种苗病害研究室进行。供试商品化茄子种子有20个品种(表1),分别来自陕西、山东、河北等繁种基地,均在通风干燥的条件下保存。

1.2 种子带菌检测

1.2.1 种子外部带菌检测

采用吸水纸法,将无菌滤纸置于培养皿底部,加入无菌水浸润滤纸保湿。在供试20个品种中,每品种随机挑选90粒种子进行种子外部带菌检测,每个培养皿中铺10粒种子,每个品种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3皿。25 ℃黑暗培养24 h后,-20 ℃冻存24 h(抑制种子萌发),冻存后取出继续25 ℃黑暗培养7 d,每天观察各处理种子带菌情况,5 d后发现霉层并直接挑取于PDA平板中纯化培养,并在体视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镜检,再根据形态进行种属分类。统计不同品种茄子种子的带菌数量,并计算其带菌率,种子带菌率=(带菌种子数/检测种子总数)×100%。

1.2.2 种子内部带菌检测

将种子外部消毒处理后,置于PDA培养皿中分离培养,每个培养皿放入16粒种子(挑选籽粒不饱满的种子,因为其带菌率高),每个品种3个培养皿。当种子周围长出菌丝或表面有霉层时,移入PDA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培养,根据培养性状和显微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每个供试品种3次重复。计算种子的带菌率和分离频率,特定菌分离频率=(带某类菌种子数/带菌种子总数)×100%。

1.3 数据统计

采用SAS软件对茄子种子外部带菌率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茄子种子表皮携带真菌检测

由表1可知:从不同茄子种子表皮上分离到7个种子常见属的真菌,其中曲霉菌、青霉菌、木霉菌、毛壳菌、根霉菌为腐生真菌,镰刀菌和链格孢菌为茄子疑似病原真菌。种子表皮镰刀菌、链格孢菌、毛壳菌的分离频率较低,木霉菌、根霉菌、曲霉菌和青霉菌分离频率较高,且不同来源茄子种子优势腐生菌也存在差异。不同茄子品种表皮携带真菌的带菌率具有差异,其中墨玉长茄和二苠茄的种子表皮带菌率显著高于其他商品种,黑龙长茄的带菌率最低;另外,在分离过程中还发现文献中未报道的其他病原真菌,但需经过进一步的分子试验鉴定。

表1 茄子种子外部携带真菌种类及分离频率 %

2.2 茄子种子内部携带真菌检测

由表2可知:从供试的20个茄子种子的内部分离到7类真菌,其中包括镰刀菌、链格孢菌2种病原真菌和青霉菌、木霉菌、毛壳菌、曲霉菌、根霉菌5种腐生真菌。种子内部携带真菌数量较少,腐生真菌的分离可能与试验操作污染有关,仅在天赐黑油亮长茄品种上分离到链格孢菌,其分离频率为40.00%;墨玉长茄上分离到镰刀菌,其分离频率为11.11%,而曾报道的茄子种子可能携带的黄萎病菌和绵疫病菌均未分离到。

表2 茄子种子内部携带真菌种类和分离频率 %

3 结论与讨论

种子带菌可导致病害的逐年发生和远距离传播。植物病原真菌寄藏于种子表面或内部后均可随种子萌发而侵染。种子表面带菌量显著高于种子内部带菌量,种子表面携带根霉、曲霉等腐生菌较多,不同来源的种子其腐生菌种类具有差异,内部带菌量较少,分离到的腐生菌很可能与试验操作中污染相关。耿立华等、刘韬等、卢志军等分别对西瓜、水稻和快菜不同品种进行种子带菌检测,发现不同种子外部带菌差异较大,而内部带菌差异不大,主要携带链格孢菌和镰刀菌2种疑似病原菌。

通过对供试的20个茄子品种的检测发现,其中13个茄子表皮携带镰刀菌,16个茄子品种表皮携带链格孢菌,且这2种疑似病原菌的带菌率较低,均在1.52%~13.64%。大多数情况下,镰刀菌和链格孢菌为腐生菌。目前已报道的可侵染茄子的链格孢菌有12种,其中有5种在中国发现,分别为Aspergillus alternantherae、A.alternata、A.longipes、A.melongenae和A.solani,其中以链格孢菌(A.solani)和茄链格孢菌(A.melongenae)为主。我国报道的可侵染茄子的镰刀菌有8种,分别为Fusarium anguioides、F.culmorum、F.graminearum、F.moniliforme、F.oxysporum、F.semitectum、F.solani和F.vasinfectum,其中以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为主,并且其致病力最强,腐皮镰刀菌(F.solani)多侵染嫁接茄子。本研究对茄子种子携带真菌进行的检测,结果发现:茄子种子带菌主要以腐生菌为主,未分离到报道的可通过种子传播的黄萎病菌和绵疫病菌,种子表面分离到可引起茄子枯萎病和叶斑病的镰刀菌和链格孢菌,但由于这2种病原菌不同菌株间存在显著的致病力差异,需要进一步试验判断其是否具有致病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