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梅河口市光明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梅河口 135000)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随着农业生产模式的持续优化,经营方式成为影响农民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长久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小规模为主,该模式逐渐不适合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对先进农机技术的应用造成了一定制约。近年来,我国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三农”工作为出发点,积极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鼓励农业采取联产承包的新作业模式,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投入水平提升,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农业土地经营新模式,在促进农业耕地规模化、统一化、标准化经营中起到关键作用,为先进的中大型农业机械应用创造积极有利条件。适度规模经营已经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成为农业生产中先进科技推广普及的关键工作。
适度规模经营是以农业生产实际为基础而决定的一种生产规模形式,其受到人员配置、设备设施水平、作物品种、耕地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适度规模经营能充分利用人员、设备、资源、耕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势,实现农业生产的优化配置。从农业生产的规模特征来看,从传统的小规模经营转变为扩大规模经营的前提就是要达到预期规模效益,实现更大的生产投入和大规模经营活动激励下生产收益的最大化。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是在农业生产效益与生产平均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利用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增加生产收益,从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实际看,农产品单价呈现稳中上升趋势,而农业生产的耕地租用成本相对稳定,且成本较低[1-2]。
现阶段,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对于农业生产经营者十分有利,适度规模经营的决定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地区农业资源状态主要是土地人均占有情况和连片化程度;二是地区主要农作物种类及生产作业方式;三是农业从业人员平均知识水平及劳动力状态。以上三种因素决定了地区区域经营模式下的人力、设备、合作经营投入等一系列重要因素,并间接影响到先进农业设备的使用能力、农业生产的实施质量等因素,对于后续农业产出及经济效益会产生直接影响。
适度规模经营本身是一个动态化的概念,应当依时、依地、依情制定经营规模和标准,合理设计生产环节和所需农机具及劳动力,促进各生产要素发挥最大优势和潜力。同时,为进一步激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的普及,应从政府层面加强制度引领和规范管理,一方面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流转后的个人权益和所得利益,确保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生产中以最科学的方式实施。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受多种因素制约,为进一步提高适度规模经营的合理性,应当综合考虑生产经营的各种因素,做好经营计划和发展战略,以提高规模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阶段,农业科技与农机技术均处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科技水平对于生产经营的规范会产生直接影响,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新型农机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中大型农机的作业也需要更大规模的农田才能发挥其效能,从现阶段农机技术及作业能力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现有农机装备数量及作业能力,能更好地确定生产规模与生产实施模式,同时还应考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如区域水资源灌溉能力、智能监测设备网络覆盖能力、卫星设备监测覆盖范围等。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传统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农业生产规模的适度扩大也需要大量人工劳动力参与作业和管理,因此地区劳动力水平对于生产经营规模会产生直接影响[3]。目前,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实施仍需要大量人工进行驾驶操作或辅助生产,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同时增加农业从业人员平均收益水平。
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农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及附属产业的发展规模,应当从农业及相关行业的分工细化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明确地区农业相关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情况,所经营的农业生产过程能否获得良好社会化服务支持,分析能够利用社会化服务补足产前、产中、产后过程中的短板和不足,对于地区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的农业生产区,要建立合理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还应考虑在经营过程中针对农业服务不完善之处自行补足短板,确保生产经营的合理运营。
自然资源也会从多个方面影响适度规模经营的最终收益,一是气候资源产生的影响,地区的气候资源对于农业生产规模会产生直接影响,不同气候条件对应不同耕作、灌溉、管理方式,同时影响作物品种选择和栽培成本;二是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农田周边的水资源或生产配套的供水设施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生产经营的规模,充足的水资源供给是农作物生长和产出的基础条件;三是地形地势产生的影响,平原、山地、丘陵等区域的农业规模化发展会存在很大差异,平原地区总体规模经营收益较好,现代化农机装备的适用机型较多,农机农艺配套性好,而山地、丘陵的农业生产区大面积经营缺少配套农机装备,面对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造成经营规模受限[4]。
劳动人员素质对于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是间接的,但影响却很大。在传统的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下,往往由一家人分担生产各个过程的人工劳作,参与生产和管理的人员少,生产经营难度较低;在适度规模经营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规模扩大,所需人力资源增多的同时,人员之间的分工也更加明确,要实现规模经营的合理运行,就要求劳动人员各司其职、各有所长,能够高效率完成专业工作。在适度规模经营的设计与规划时期,就必须充分考虑地区范围内的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考虑是否有足够的人员能参与到机械操作、农田管理、仓储管理、市场运营等环节中,至少要保证所有劳动力在经过培养后能胜任工作。
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和制度对于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和范围会产生直接影响,一方面,土地流转、联合经营等配套政策和指导意见会直接影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效果,适度规模经营应当在符合地区政策和制度的条件下开展;另一方面,很多地区为激励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行以确立土地使用权及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制度改革,建立一系列激励政策从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支持农业规模经营、制定配套措施。因此,在规划经营规模时还要充分考虑政策的支持,充分利用政府支持优化经营条件,提高经营理念与政策措施的配套程度,提高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匹配性[5]。
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启动初期,应针对地区的农艺生产实际情况做好调研,在村委会做好沟通交流的同时,深入目标农户了解家中情况,表明适度规模经营的意图,统计农民是否愿意将自身土地租赁或参与合作经营。对于规模较大的经营,可采取大范围宣传的模式,通过村委会组织宣传会说明生产经营理念,并消除农民出租土地的思想顾虑。与此同时,可以吸纳有志向的农民参与联合经营,组织农民采用入股或聘用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并与合作成员共同制定详细的生产经营方案,包括人员分工、农机装备采购、作物品种选择、市场经营管理等细节,为生产经营的落实奠定良好基础。
应当规范落实对农业耕地的租赁和承包工作,以国家和地方管理政策为依托,结合地区耕地流转实际情况,建立明确的土地租赁和流转合同,明确租赁土地的形式、期限和承租主体。租赁和承包工作应当在村委会的管理监督下落实,租赁人应当满足租赁土地最基础的经济、技术、管理等能力要求,当有多家合作社对目标耕地进行租赁时,可采取招投标的形式落实。土地租赁和承包必须要明确耕地后续的种植品种和耕地使用的期限,租赁人员不得私自更改作物品种,以免影响耕地的后期使用。租赁和承包合同内必须要明确租赁的价格或土地使用的利益分配方式,以免引起纠纷。
在达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后,应当按照预先设计的生产经营方案严格组织落实,各个农业生产工序前应当做好必备物资的采购、农机装备的选型或租赁,联系好地区的农业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同时为原本分散的农田进行统一规划与整理,促进土地连片化,打破田地之间的阻隔,确保中大型农机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连续作业[6]。同时为原本分散的农田建立统一的灌溉、监管、通讯等基础设备,保证适度规模经营下的耕地实现统一管理。同时,严格落实人员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要组织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以提高生产实践能力。
要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明确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到及时总结、修正经营管理的模式,尤其要根据国家和地区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土地权属登记、土地流转、租赁承包合同等内容和形式,并结合地区土地流转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对合作形式和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修整,及时协调生产经营过程存在的矛盾问题,促进规模经营向合理化发展。
总体上看,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我国农民的生产经营理念已经发生了积极转变,联产承包经营的新模式得到进一步普及,适度规模经营的合理性明显提升。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未来发展看,还需要农业新品种、农机新技术、新型农民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和支撑,也需要农业管理、农业技术等部门加强对经营过程支持,促进农业实现资金、科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优势发挥,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