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工作实施难点与应对措施

时间:2024-05-23

闫春梅

(陇西县农机学校,甘肃 陇西 7481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普及率近年来实现了快速提升,使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种类进一步丰富,农机的功能和可靠性都不断增强,为农业生产的高效、高产、高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农业机械性能的发挥不仅需要以先进的农机技术作为保证,还需要农机使用者具备足够的使用、维护、保养、维修等技能,才能真正实现农业机械生产的高效实施。农机培训工作是针对农机使用者开展的一项公益性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农业生产培养更多合格的农机驾驶员,促使农业机械的应用过程更为科学,并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整体发展[2]。新形势下,农业机械技术和农业生产环境日趋复杂,农机培训工作所面临的难题也逐渐增多,要求农机培训的教师和组织者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农业生产的新要求。

1 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

在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中,农机培训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农民提高农机使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总体来看,农机培训工作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使农机技术应用更为合理

农机培训工作的实施使农业生产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农机培训工作,农民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农机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农业生产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农民还能通过农机培训充分学习农业机械的操作技术,了解农机操作的典型不合理行为,使农民对于农业机械的操作技术形成系统的认识。在农民参与农机培训的过程中,农民不仅能够听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常规技术普及和先进技术推荐等知识,还能够与专业的农机人员进行探讨,将自己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咨询,从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2 使农机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通过参与农机培训,农民不仅能够在教室中学习到专业的农机知识,还有机会参与到农机实践培训中去,随着农机培训工作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农民还能通过培训了解传统的农机化生产中农机操作不当所造成的农机事故和机具损坏等典型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农民的使用习惯。通过农机培训工作的不断实施,农民不仅对于农机操作的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而且更加规范的操作方式还使农业生产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最终收益显著增加[3]。

1.3 使农业生产安全性更有保障

农机培训还会针对农机使用过程中的违规和违法行为设计专门的课程,使农民明确国家针对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机械使用过程实施的《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和规章制度,使农民逐渐具有依法依规使用农机的认识。此外,经过农机培训的农民不仅在农业机械的使用方面具有显著提升,而且在维修技能、经营管理、维权意识等方面也都提升明显,使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实施模式更加合理和可靠。

2 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实施的难点

2.1 农机技术更新速度快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农业机械不仅自身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对于电子、液压、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使农业机械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机的使用难度,但是对于农机培训而言,则需要针对农业机械的新技术来不断更新授课内容。而现阶段的农机培训教师通常身兼数职,不仅要负责农机培训工作,还需要负责农机管理、农机推广等很多其他工作,导致很难实现知识更新的与时俱进。此外,对于不断更新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也需要更多的经费和资金支持,很多基层的农机管理部门都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农机培训工作,这也限制了农机培训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

2.2 农民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

从现阶段我国农民群体来看,总体上对于新技术与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是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离开农村并在城市定居,使农村地区劳动力程短缺趋势。在繁忙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时间十分紧凑,往往不愿意花费时间参与到农机培训中去。很多农民即使参与农机培训,其热情也不高,学习过程中往往一知半解,造成了培训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尤其对于农业机械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农民的理解相对困难,更加降低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4]。

2.3 农机培训的设施相对落后

从基层地区组织的农机培训工作来看,很多地区没有建立专门的农机培训教室和场地,往往采用租赁教室的方式进行授课,授课过程的硬件条件受到场地条件的制约,通常设备和设施都比较落后,加之基层的农机培训工作经费不足,培训教师所拥有的多媒体设备和专用教具也明显不足,导致培训的实际效果和生动性不理想。由于培训场地的缺失,农机实践学习条件通常十分简陋,很多培训只能就近联系农机户进行农机技术讲解,对于更多典型的机型实践和操作实训则显得力不从心。

2.4 高端技术人才缺失

从从事农机培训工作的人员组成来看,教师人员主要包括两类人群,一是从事农机推广、农机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是聘请专业的农机高校教师进行讲解。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从事农机推广、农机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只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但对于农机技术的理论讲解相对欠缺,而聘请的高校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能力相对不足,难以从农机化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农民解决问题。专门从事农机培训的高端技术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机培训发展的瓶颈。

3 农机培训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模式

在现有的培训资源的基础上,农机培训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要积极拓展自身思维,开发适合农民群体的培训新模式与新体系。一方面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课程,应用视频、生产故事案例等形式引导农民进入农机培训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积极与农机品类丰富、技术先进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等进行合作,对周边农民进行实践教学,增强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积极争取财政基金支持

梳理现阶段农机培训工作中的硬件缺失问题,在充分节约成本的同时,采用合理的手段向上级部门争取专项扶持资金,通过政府帮扶来建立初始的农机培训条件,以此提升农机培训的硬件条件,增加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引进先进的培训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农机培训的实际效果。

3.3 探索合作培训新模式

在开展农机培训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优化培训条件的新模式。例如,可以与农机厂商或经销商合作来开展农机培训工作,利用农机厂商提供的农机设备开展农业机械的实践培训,并邀请农机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讲解,使农民获得的知识更加全面[5]。同时,培训机构也针对合作厂商的优质产品加强推广,提高农机厂商的产品销售量,为合作农机厂商和销售商争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3.4 开展网络培训新形式

在网络时代下,农机培训工作的开展也应与时俱进,通过建立专门的培训网站或APP等,将集中培训的课程和教师专门录制的课程发布到培训平台上,使农民能够通过计算机或手机便捷地参与到农机培训工作中来。同时,网络化的授课形式也降低了农机培训的开展成本,农民通过网络参与培训,不仅能够参与课程学习,还能观看多种农机操作技术视频。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农机培训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农机培训的效果也将得到显著的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