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机培训工作的合理实施模式与难点分析

时间:2024-05-23

隋英明,刘志红

(1.双辽市东明镇人民政府,吉林 双辽 136414;2.双辽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吉林 双辽 1364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已经在传统生产模式的基础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业生产机械化与现代化趋势愈加显著。为保证我国农业的良性发展,需全面提高农户的现代化生产意识及现代农业机械的操作水平,通过现代化农机设备的应用实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为我国粮食资源的优质生产提供支持。对此,各地应做好农机培训工作,针对当前工作存在的难点展开细致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对农机培训工作模式加以完善,为我国农业发展的进步奠定良好基础。

1 我国开展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就目前来看,我国全面开展农机培训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提高农业生产速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农机推广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在农机设备的辅助作用下,可以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农业生产时间,更好地保证农业生产工作质量,从而做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1]。其次,推进农业全面发展。在过去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我国各地农业发展速度较慢,这是由于农业生产结构仍在传统农作物种植体系阶段,而若想推进农业的有效发展还应充分重视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通过农机培训工作有利于生产方式的优化,引导农户对现代农业生产形成科学认知,继而推进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再次,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与现代化是我国农业长效发展的重要方向,各种多元化农机设备目前在我国各地农业生产中得以普及,已经成为广大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但在农机使用中时常发生农民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引发的安全事故。通过农机培训工作可以强化农民安全意识及专项法律意识,提高其农机操作及维护技术水平,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农机生产安全。

2 当前我国农机培训工作的难点

2.1 理论知识与实践不相符

近几年,我国将农机推广的重点放在植保无人机、秸秆还田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及免耕播种机等设备及技术的推广上,但是在培训工作中由于电教设备及实际操作机具等资源不足使培训工作成为“纸上谈兵”,无法保证实际培训效果。同时,培训课件缺乏规范性、教案内容相对滞后,不具备先进性,新理论及技术的更新速度较慢,最终造成培训理论内容与实践不相符的局面,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需求。

2.2 师资队伍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培训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农机培训质量,而当前我国农机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智能化农机设备相继投入生产,例如无人驾驶拖拉机以及植保无人机等,需要培训教师掌握新型设备的智能化操作、检查及维护等技术。但就目前来看,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知识面单一且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很难满足当前我国多工种农机培训工作要求,成为我国农机培训的一大难题。

2.3 培训模式无法满足农民需求

由于农民文化水平及专项知识掌握程度等情况并不相同,其对于农机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而现行农机培训模式的系统性及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并不可观。同时,农机培训内容中多为理论性知识,缺乏实践,很难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

3 完善农机培训工作模式的对策

3.1 强化培训基础设施建设

农机化学校要配备多种车型的教学车、教练车,以及各种机具、部件、教具、电教设备和实习车间等,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实际操作演示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结合,引导农民积极进行学习和现场实践操作,提高农民的农机操作及维护操作技能。同时,应以“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为中心,聘请专家讲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入农民喜闻乐见的实例来编写农机培训教材,并在必要部分设置图示讲解,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农民更好的理解与记忆[2]。

3.2 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养

培训教师作为农机技术的承载者,自身综合素养直接影响培训质量。因此,应全面提高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其提供进修的机会,促使其逐步进行自我提升,并且扩展其知识面,优化培训知识结构,更好地教授农户各种新型农机设备的操作及维护技术。此外,培训教师还应注意始终保持自身培训理念的先进性,及时进行农机设备及技术的更新,更好地满足农民的学习需求,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3.3 对农机培训模式加以创新

首先,明确培训重点。就目前来看,应以联合收割机等设备的培训为主要内容,在授课中不但应做好设备结构、运行原理等的讲解,还应告知设备中有哪些易损构件及故障处理方法,使其掌握设备安全操作流程,此外还应培训农民基础性的设备检查及维护技术,使农民做到“懂原理、会操作、能保养”,切实增强其致富本领,扩大农业机械化生产规模。其次,丰富培训内容。传统模式下的农机培训内容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侧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有所欠缺,同时,部分理论与实践并不相符。因此,应拓展培训内容,增加实践内容占比,提高教学课件的规范性,保持农机技术的先进性,及时将先进的技术吸纳进教学体系中。围绕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技术骨干、农机大户培训,指导农机服务组织加强农机经营管理,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收贮、高效植保、精准施肥等机械化技术培训,培养复合型职业农民队伍。再次,创新培训模式。进一步实现农机理论与实践培训的结合,拓展农机科研院校及农机应用示范基地等为培训课堂,强化农民实践技能[3]。由培训教师组织农民进行农机设备原理讲解及场地实操培训,并设置科学的培训考核制度,通过考核者向其发放农机驾照。以农机合作社示范基地和种粮大户承包的农田为依托,以现场观摩会等途径邀请专家前往基地现场进行实训讲解,充分满足农机培训的多元需求。

3.4 强化专项法律宣传

为进一步保障农户对农机设备的安全、规范使用,应强化对广大农民的专项法律宣传工作,全面提高各地农民的农机安全操作意识。农机培训人员应前往生产一线,到田间进行农机规范操作的亲身示范,并对农民的农机操作进行点评与指导,对其操作水平进行考核,以使其快速掌握农机设备的规范、安全操作流程[4]。另一方面,培训人员到农村田间地头进行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接受农机培训的积极性,推进农机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此外,通过普法教育还能够使农民认识到法律在农机操作方面的严格要求及处罚标准,从而对农机设备的操作行为进行有效制约。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多元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一大重要任务,而想要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与智能化是其必要途径,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农机培训工作管理,结合农机培训工作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明确该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结合农业生产需求进行培训细节的调整,制定完善的农机培训策略,逐步提高各地农民的现代化农机设备应用意识、提高其对农机设备的操作及维护等技能水平,丰富农民对农机理论知识的储备,确保其对设备的安全使用,从而推进我国农业早日实现现代化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