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陈宁都
(宁夏农垦暖泉农场有限公司,银川 750206)
为了达到相应的玉米储备目标,完善相关收储制度改革工作,确保农民整体经济收益的提升,需要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各级政府对于玉米种植相关补贴力度也在不断增加,有效促进了各地市区玉米种植的实际实施情况以及玉米种植产量。随着玉米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玉米种植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就以往传统玉米种植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解决和处理,不断完善相关种植技术改革,促进玉米种植栽培质量以及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提升。
由于玉米在实际种植中的范围比较广泛,而不同地区的地域环境以及生态特点均有明显差异,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种植区域的特点状况选择相适合的品种类型,以确保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需要考虑土壤环境以及气候特征,确保玉米品种不会与当地的地域特点产生冲突,可根据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种子的杂交培育技术,尽可能培育抗旱抗病抗倒伏性强的玉米种子,从而确保其整体种植水平的提升以及栽培工作的开展[1]。
提升玉米的种植产量,除了要选择相适合的种植品种之外,还需要加强其播种之后的田间管理,以提升玉米对于各类养分的吸收效果,犁底层是耕作层以下的土层,由于长时间不受耕作的影响会导致其整体硬度有所增加,加上黏粒的沉积导致其整体土层较厚且较为坚硬,会影响到农作物对于底层养分的吸收,在实际玉米种植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犁底层的处理,如犁底层深度小于20 cm则会影响到其对于养分和能量的传递,不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且透气透水性均会受到影响,如出现此类情况则需要进行深度的松土或者翻土处理,以缓解犁底层的土块堆积情况,确保玉米根系能够正常的向下扎入,从而形成盘状的生长状况,以确保根系对各类营养的正常吸收。因此,需要做好早期的深耕松土工作,提升土壤对于水分的储存能力为玉米的生根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此措施的实施对于玉米抗倒伏性的增强比较显著,能够提升玉米的抗病能力,增强玉米的产量[2]。
玉米在播种时需要做好对播种时间的选择和控制,如播种时间选择适宜,能够有效促进其播种后种子的萌发速度和生长质量,如播种时间过早或者播种时间过晚均会影响到其后期的正常生长,玉米在实际播种时的温度需要控制在10~12 ℃之间,播种深度需要控制在5~10 cm之间,如实际播种地区地势环境允许,尽可能选择机械化的方式进行播种,促进播种质量以及萌芽出芽率的提升。
玉米在种植中要想提升其产量以及自身的质量,需要合理进行肥料的施加,确保玉米在实际生长及发育过程中能够及时汲取所需的营养,对施肥技术进行创新是提升其产量的关键。就当前玉米种植栽培情况来看,常用的施肥方式主要有两种,首先是根据玉米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相应肥料的施加,此类施肥方式属于分层施肥,施肥时需要根据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相应肥料的供给,确保玉米在各阶段的生长;另外一种施肥方式为一次性深施技术,一次性深施技术相比较更为简单便捷,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调整好所用的肥料,并控制好其施肥深度,肥料与种子之间的距离需要保持在12~15 cm之间,而肥料的选择主要以大粒肥为主,同时需要控制好肥料中钾和磷的比例,随着玉米的生长同时对其施肥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同时应注意加强后期的施肥管理[3]。
玉米的田间管理质量也是决定其生长的关键,是促进玉米茁壮生长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玉米产量以及质量的基础,玉米在播种之前需要根据品种以及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药剂拌种,以提升玉米种子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按其生长时期做好相应的查苗、间苗以及补苗等工作,确保玉米生产产量,在实际查苗、间苗以及补苗中需要充分考虑玉米品种对于生长密度的需求,及时将弱苗或者已经患病的玉米苗进行清除,并需要及时将垄沟内的杂草除掉。在除草时要避免对玉米造成伤害[4]。玉米生长到结穗时期之后,需要根据其结穗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水量施加和肥力补充,确保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水量和肥力的供应提升其穗的饱和度,施肥时需要根据玉米的生长阶段对养分以及肥料进行相应的控制,如符合相应的施肥条件可进行测土处理,根据测土的结果配置相应的肥料比例,确保其施加的肥料比例是合理正确的,在实际施肥时需要将有机肥以及化肥相配合使用来促进施肥效果。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农业种植区域整体结构也不断调整,玉米在实际种植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病虫害已经是影响玉米种植产量以及质量的重要原因,就当前玉米生长情况来看,常见的病害类型主要为小斑病、大斑病、褐斑病、青枯病以及纹枯病等,锈病苗枯病和粗缩病在个别地区玉米种植中的发生率也比较高,此类病害的发展均会对玉米的正常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实际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选择相适合的方式进行处理,农药是玉米病虫害处理中较为常用的方式,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且农药使用量越多,相应的破坏力越强,甚至会威胁到整个地区玉米的正常生长。因此,在玉米病虫害防治方面需要加强对于此类情况的重视,建议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以防治措施为主,逐渐向化学治理进行过渡,需要加强对于玉米种植前期的病虫害预防,从而降低其最初的发生率。首先,需要对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玉米种子进行推广,通过科学研究以及杂交栽培技术培育更为先进的抗病虫品种,选择优良玉米品种种植,提升其自身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5]。其次,在品种选择完成之后,需要对种子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以通过药剂包衣的方式提升种子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帮助其在种入土地之后,及时将土壤中的病虫害杀死,避免其反复发育生长,影响玉米的正常健康生长。玉米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进行轮作倒茬,也是降低各类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可以将玉米与非禾本科植物进行轮作种植,以避免长时间种植玉米,导致其各类病原菌在土壤环境中出现大量积累的情况。另外,需要加强对玉米生长过程的田间管理,可通过腐熟的农家肥进行施肥,增强土地中钾和磷的含量,可通过合理的方式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及时进行中耕排涝,增强玉米种植区域的通风性,以降低各类病害情况的发生。加强对于玉米种植时期的田园清洁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及时将玉米地中已经受到病害影响的病叶进行摘除处理,并将其集中进行销毁,避免病原菌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出现大面积病害发生情况。作为玉米的种植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根据实际种植地区常见的病虫害类型,提前做好病虫害预防措施以及准备工作,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情况,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处理,如玉米生长在苗期雨水量过多,需要尽早进行纹枯病以及苗枯病的预防。
综上所述,选择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玉米的优质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玉米的种植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玉米的生长情况以及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玉米的健康稳定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