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工型朝天椒新品种明椒12号的选育

时间:2024-05-23

张 锐 吴立东 曾绍贵 邱胤晖 李永清 尚 伟 廖承树 罗 英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山区)作物遗传改良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三明 365509〕

辣椒(Capsicumspp.)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于明末清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400 多年历史(邹学校 等,2020;邹学校和朱凡,2022)。辣椒营养丰富、功能多样,经济价值较高,是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开展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产业(王立浩 等,2019,2021)。福建省是辣椒的优势产区之一,当地具有独特的山区气候条件,种植出的朝天椒因品质好、辣度高、香味浓郁而走俏全国(吴立东 等,2018)。但主栽地方品种福建辣椒王因多年连续种植,自交衰退严重、果实变小、产量下降、抗性减弱(李春辉 等,2019),难以满足市场规模化需求,制约了福建省朝天椒产业的发展。为此,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市场为导向,以抗病、丰产为育种目标,育成干鲜两用加工型朝天椒新品种明椒12号,目前已在福建、江西、甘肃、山西、河南、安徽、贵州等地累计推广333 hm2(5 000 亩)以上。

1 选育过程

母本m160-1-5-3-2 是从贵州引进的遵义朝天椒m160 采用系谱选育法改良而成的高辣度自交系,2009—2011 年经过连续5 代自交提纯、单株单果选择,2012 年春季各性状稳定。植株分枝性好,生长势强,早中熟;株高约80 cm,开展度约55 cm,始花节位为第9~11 节;花冠白色,柱头较长;果实短羊角形,果长6~7 cm,果宽2.5~3.0 cm,果肉厚0.25 cm 左右,果柄长2.0~2.5 cm,单果质量9 g 左右,单果种子80~100 粒,辣味较强;田间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抗性较强。父本f173-4-1-2-3 是从河南引进的三樱椒f121 采用系谱选育法选育而成的自交系,2009—2011 年经过连续5 代自交提纯、单株单果选择,2012 年春季性状稳定。早中熟,株型紧凑,株高约60 cm,开展度约70 cm,始花节位为第7~9 节;花冠白色,柱头较短;果实指形,果长4~5 cm,果宽1.5 cm 左右,果肉厚0.18 cm 左右,果柄长2.0 cm 左右,单果质量7 g 左右,单果种子80~100 粒,辣味极强;田间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抗性较强。

2012 年春季开始配制杂交组合,秋季进行组合初选,m160-1-5-3-2×f173-4-1-2-3 表现突出。2013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4 年进行区域试验,2015—2016 年进行生产试验,该品种在各试验点均表现高产、稳产、抗性好、果皮光亮、果顶尖、辣度高、香味浓郁等特点,2016 年定名为明椒12 号,2017—2021 年在贵州、广西、云南进行生产示范。2020 年获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登记编号:GDP 辣椒(2019)350862。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品种比较试验 2013 年分别在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育种基地、沙县西霞村蔬菜育种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照为福建辣椒王。小区面积7 m2,株距40~50 cm,行距60 cm,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春季栽培,1 月中旬至2 月上旬塑料大棚内小拱棚播种育苗,3 月中旬至4 月上旬露地覆膜定植,7 月上旬开始采收;秋季栽培,8月上旬穴盘育苗,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定植,12 月上旬开始采收。均采用双行单株种植,分3~4 次采收红熟果。试验结果表明(表1),明椒12 号春季栽培平均产量为2 419.8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24.1%;秋季栽培平均产量为2 244.7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28.4%,均表现差异显著。

表1 明椒12 号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2.1.2 区域试验 2014 年在三明市沙县、宁化县、永安市、尤溪县、大田县,南平市政和县,宁德市屏南县进行春茬和秋茬区域试验。对照为福建辣椒王,小区面积14~28 m2,株距40~50 cm,行距60 cm,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春茬于1 月中旬至2 月上旬播种育苗,3 月中旬至4 月上旬露地覆膜定植,7 月上旬开始采收;秋茬于8 月上旬播种育苗,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定植,12 月中旬开始采收。均采用双行单株种植,分3~4 次采收红熟果。试验结果表明(表2),明椒12 号田间一致性、稳定性好,抗逆能力强,春茬平均产量为2 412.1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25.6%;秋茬平均产量为2 280.1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25.8%,各试点均与对照差异显著。明椒12 号春季栽培产量优于秋季,在福建一般选择春季栽培。

表2 明椒12 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1.3 生产试验 2015—2016 年春季在沙县虬江街道办肖墩村、宁化县下赖村进行生产试验,以福建辣椒王为对照。小区面积500~1 000 m2,株距40~50 cm,行距60 cm,不设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表3),明椒12 号两年平均产量为2 435.8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23.1%。

表3 明椒12 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1.4 生产示范 2017—2021 年春季分别在贵州遵义、安顺,广西崇左、南宁,云南文山、昆明等地进行生产示范。示范面积1 000~3 000 m2,株距40~50 cm、行距60 cm,不设重复。根据各地气候特点,适时播种育苗,单株双行露地覆膜定植。试验结果表明(表4),明椒12 号适应性广,连续5 年稳产,各试点产量为2 432.1~2 458.6 kg·(667 m2)-1,比对照福建辣椒王增产22.0~23.6%。

表4 明椒12 号生产示范产量结果

2.2 抗病性

2012—2013 年由三明市农业局植保站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明椒12 号田间抗病性。结果表明(表5),明椒12 号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福建辣椒王,即明椒12 号田间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抗性均强于对照福建辣椒王。

表5 明椒12 号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

2.3 品质

2016 年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检测,明椒12 号VC 含量1 852 mg·kg-1,辣椒素含量3.652 g·kg-1,折合斯科维尔指数为56 283,均高于对照福建辣椒王(VC 含量392 mg·kg-1,辣椒素含量3.549 g·kg-1,折合斯科维尔指数为54 898)。

3 品种特征特性

明椒12 号为干鲜两用早中熟朝天椒一代杂种。春季从定植至始收红熟椒90~95 d(天),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好,连续坐果能力强;株高60~75 cm,开展度60 cm 左右,始花节位为第7~9节;果实指形,单生朝天,果长9~11 cm,果宽约1.5 cm,果肉厚约0.15 cm,单果质量9~12 g,果顶尖,果皮光亮,青熟果绿色,老熟果亮红色;味辣,香味浓郁,品质佳,VC 含量1 852 mg·kg-1,辣椒素含量3.652 g·kg-1,折合斯科维尔指数为56 283,平均产量2 400 kg·(667 m2)-1左右。田间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福建辣椒王,适宜在福建、贵州、广西、云南等地春季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根据各地种植模式及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育苗方式,适时育苗、定植。闽西北地区春季露地栽培,1 月上、中旬塑料大棚内小拱棚育苗,3 月中旬至4 月上旬露地覆膜定植。定植前施足底肥。合理密植,单株双行种植,株距40~50 cm,行距60 cm,密度1 800~2 200 株·(667 m2)-1。缓苗后每667 m2及时追施钙肥(Ca ≥ 150 g·L-1)0.5~1.0 kg,促进根系生长,适当控水防止植株徒长。中后期加大水肥管理,促进生殖生长。苗期主要防治斑潜蝇、白粉虱、病毒病、猝倒病等,成株期主要防治螨类、蓟马、夜蛾、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