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柳文录 李家锦 常宪卫 黄志敏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局,湖北恩施 445000)
湖北省恩施州蔬菜供给侧改革与发展对策
柳文录 李家锦 常宪卫 黄志敏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局,湖北恩施 445000)
湖北省恩施州生态气候立体分布,适宜多种蔬菜生长,2015年蔬菜总产量235万t,但全州蔬菜供需不协调,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需按照“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创品牌”思路进行改革,以实现蔬菜产品供求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跃升。
2015年湖北省恩施州蔬菜总产量235万t(湖北农村统计年鉴,2015),全州年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580 kg,比全国平均水平(549 kg)高5.6%(数据由湖北省蔬菜办公室提供)。但由于蔬菜生产受区域性、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在蔬菜总量供应充足的同时,供应结构性短缺与过剩现象客观存在,直接表现为季节性蔬菜价格波动大。2016年初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局组织专班,深入基地、企业、集贸市场和超市,调查分析全州蔬菜供需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旨在保障全州蔬菜稳定供给、实现产业增效、助推精准扶贫的总要求下,深化全州蔬菜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1 需求现状
根据恩施州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2~5月春淡期间,人均每天消费蔬菜1.0 kg;6~9月为恩施州蔬菜上市高峰期,人均约1.2 kg;10月至翌年1月人均1.1 kg;由此推算,年人均蔬菜消费量约400 kg。全州年蔬菜需求量为162万t。近60个蔬菜(包括食用菌)品种通过农贸市场和超市交易到达消费者手中。根据对恩施城区的好又多商贸有限公司27家连锁超市和中百仓储7家连锁超市2015年全年蔬菜销售情况调查,恩施州城区居民需求量较大的10种蔬菜依次为:番茄(5%)、菜用马铃薯(5%)、白萝卜(4%)、大白菜(4%)、辣椒(3%)、甘蓝(3%)、油麦菜(3%)、莲藕(3%)、大蒜(2%)、莴笋(2%)。
1.2 供应现状
1.2.1 本地菜供应 恩施州海拔高度不同,气候立体分布,适宜多种蔬菜生长。2015年恩施州蔬菜播种总面积13.00万hm2(195.0万亩),产量235.0 万t。其中,高山蔬菜播种面积6.0万hm2(90.0万亩),产量135.0万t;城郊蔬菜、常年大路菜和地方特种蔬菜也有一定规模。利川市地处高海拔地区,以高山蔬菜为主,蔬菜播种面积最大,为3.77 万hm2(56.6万亩),是湖北省三个蔬菜大县之一;恩施市属全国580个蔬菜大县之一,以高山蔬菜和城郊蔬菜为主;巴东县、鹤峰县以高山蔬菜为主;来凤县海拔低,以低山城郊蔬菜和地方特种蔬菜为主(表1)。
恩施州全州可生产供应的蔬菜逾50多种,以白萝卜、大白菜、甘蓝三大宗占比最大,占蔬菜栽培总面积的49.3%;其次为辣椒、黄瓜、菜豆等,居民消费量较大的油麦菜、莲藕、大蒜,以及利川山药、来凤凤头姜、鹤峰葛仙米等地方特种蔬菜亦有种植。建成了利川齐岳山甘蓝、恩施双河大白菜、巴东绿葱坡白萝卜、鹤峰中营白萝卜、咸丰活龙坪辣椒等一批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恩施州播种面积最大的10种蔬菜占蔬菜总面积的76.8%(表2)。
表1 2015年恩施州蔬菜生产分布情况
表2 2015年恩施州主要蔬菜种类、面积及产量
表3 州外各季节调入蔬菜情况
本地蔬菜主要有3种消费渠道:① 供应州内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全年约110万t;② 用作饲料菜,包括部分越冬白萝卜和常年大路菜,全年约25万t;③ 销往州外,主要为高山蔬菜,6月恩施州高山蔬菜进入外销季节,当月向州外调出15万t,7~8月大量外销,外调60万t,9~10月外调25 万t,全州每年约100万t高山蔬菜外销。
1.2.2 外地菜供应 每年约从州外调进蔬菜52万t。全年各个时段均有蔬菜调入,以10月至翌年6月为主,尤以1~4月调入量最大,从州外调入35 万t,5~9月调入2万t,10~12月调入15万t。外地蔬菜供应来源地以海南、云南、广西为主,安徽、重庆、四川等省(市)及湖北省省内武汉、宜昌、荆州等地均有调入(表3)。外地蔬菜调入分3种情况:一是因蔬菜生产的区域性,部分蔬菜恩施州很少或基本没有生产,常年靠外地供应,如洋葱、大葱等。二是因蔬菜生产的季节性,某个时段必须靠州外供应,从12月起至翌年4月,恩施州茄果类、豆类、瓜类蔬菜都没有产出,主要靠海南、云南、广西等产地供应;4月以后,本州蔬菜陆续上市,7~9月主要由州内供给。三是恩施州可以生产,但因自然条件不足或技术条件所限,主要靠外地调进,如早春蒜薹、叶用莴苣、油麦菜和莴笋,近年来因城郊菜地被占,种植面积大量减少,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目前已转向州外供给为主。
1.3 市场流通现状
1.3.1 本地蔬菜流通 本地蔬菜进入消费环节主要通过3种途径:① 农户自产自销,产品由农户直接对应市场,联产承包后,农民自行决定生产蔬菜的品种和规模,往往因产销连接不紧密,蔬菜价格变化大,菜农承担的风险较大;② 批发市场分销,适度规模经营蔬菜企业因规模化生产需要通过批发市场提升销量,州内销售主要是进入各县(市)城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再经乡镇农产品集贸市场个体零售商,最后进入消费者手中,随着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在蔬菜流通环节中居核心地位,约80%的蔬菜在州及县城批发市场流通,所有零售蔬菜的50%~70%通过批发环节分散;③ 约20%蔬菜采用公司基地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模式销售,此类模式减少了中间批发环节,缩短了运销时间,有利于消费者购买质量高、价格相应较低的时令蔬菜。
1.3.2 外地蔬菜流通 由于全国蔬菜生产向优势区域加快发展,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大流通格局,初步建成了以蔬菜批发市场为主体的流通网络。州外蔬菜进入恩施州的途径首先在州城及县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仅恩施州城华硒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年调进州外蔬菜约12万t,占常年交易量60%,其中2~5月为销售淡季,每天交易量约400 t;6月至翌年1月为旺季,每天销售量约600 t。
1.4 蔬菜价格运行情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局在华硒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设立价格监测点,对全州20个主要蔬菜品种进行价格行情逐日监测,以2015年数据为例分析恩施州蔬菜行情季节变化(图1)。
图1 2015年恩施州蔬菜价格变化趋势
由图1可知,蔬菜价格随季节变化波动较大。20种蔬菜2月平均价格6.32元·kg-1,价格最高,与这个时段正处于传统农历春节,消费旺盛,且大多数茄果类、瓜类和豆类蔬菜由州外调剂有关;春节过后,进入淡季,蔬菜价格逐步回落,4月进入“春淡”,价格小幅上涨;6月价格处于全年最低,仅3.58元·kg-1,此时低山、二高山和高山蔬菜产区产品大量上市;随着低山蔬菜逐步罢园,转由二高山和高山供应,价格缓慢上升,10月进入“秋淡”,价格达到小高位;11月蔬菜价格小幅回落。
夏秋季,恩施州茄果类、豆类、瓜类蔬菜均有产品上市,蔬菜以本地供给为主,蔬菜价格处于低位;进入冬春季节,恩施州气温降低,蔬菜自给率下降,外地蔬菜陆续进入,蔬菜价格逐步走高。
2.1 供给结构不合理
恩施州蔬菜总体生产量充足,全州年人均蔬菜占有量比消费量高180 kg,达45%。但供给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① 恩施州冬春季喜温蔬菜不能自产,存在季节性需求缺口,有些蔬菜在恩施州基本没有生产,存在常年性缺口。② 恩施州居民蔬菜消费结构与恩施州主产种类不匹配。如前所述,传统“三大宗”蔬菜占播种面积的49.3%,远高于需求仅11%的消费量,结构性过剩明显;而消费者青睐的油麦菜、莴笋、莲藕、蒜薹等不能自给。③ 恩施州蔬菜储备制度尚未建立,偶遇突发自然灾害,就会诱发市场产品供给与消费者需求不平衡矛盾。
2.2 政府执行力、支持度不足
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恩施州及县(市)政府的监管、支持力度不足。例如,根据恩施州政发〔2011〕19号规定,征占菜地需按照占1还1.5比例,严格征缴新菜地开发基金,每667 m2(1亩)收取1.5万~2.0万元,用于新菜地建设。但目前这项制度并没有真正实施,不少地方蔬菜设施大棚被拆,而新建菜地缺乏资金,进一步加剧因城镇人口增长形成的供需矛盾。另外,蔬菜生产经营主体融资困难,发展蔬菜生产比较效益低,企业融资难度大,导致企业扩大再生产困难。再者,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菜农收益无法保障,影响了菜农生产的积极性。
2.3 市场流通环节多,推高了菜价
随着全国蔬菜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恩施州蔬菜生产和消费逐渐融入“大基地、大市场”,多个蔬菜品种实现了全年有序供应、均衡上市。远距离调运,加上我国物流环节、冷链贮运体系不健全,损耗率高达25%。中间环节过多、损耗大是推高菜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2.4 科技支撑乏力
新型职业菜农迅速减少,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蔬菜生产逐渐向远郊发展,这些地方农民原来没有种植蔬菜习惯,经验缺乏,农民不知道种什么蔬菜品种及怎样防治病虫害,加上离城近,更愿意进城务工,比较效益低;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滞后,人才缺乏,全州从事蔬菜科研、推广的专业人员少,从业人员年龄老化严重;科研及推广经费不足,致使许多试验示范没有开展,科技服务能力不强,针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组织等市场主体直接服务不够,新技术推广手段仍以“一张嘴、两条腿”为主。
恩施州蔬菜供需不协调,突出表现是结构性问题。主要在供给侧,抓住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抓住了提高恩施州蔬菜产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要按照“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创品牌”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以转变蔬菜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稳定供给、产业增效、助推精准扶贫为着力点,厚植富硒和生态优势,实现蔬菜产品供求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跃升。
3.1 优化供应结构
以恩施州“生态、富硒、绿色、有机”资源优势为基础,围绕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适度调减大路菜、加大精细蔬菜和城郊蔬菜发展力度,使蔬菜供给更加契合消费需求,更加有利于资源优势的发挥。一是厚植发展优势,优化区域布局。重点围绕32个高山乡镇,建设以利川齐岳山、巴东绿葱坡、鹤峰中营为核心的三大高山蔬菜板块;以11个城关镇(办事处)为重点,建设城郊蔬菜保供主要生产区;以“凤头姜”、“利川山药”等为重点,“万亩乡镇千亩村”为抓手,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地方特种菜专业乡镇(村)。二是优先发展城郊设施蔬菜,增强城市保供能力。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城郊菜地最低保有量政策,严格控制菜地征占,合理征收、管理和使用新菜地建设开发资金。整合涉农部门资金,增加对大棚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大设施蔬菜基地规模,补齐基地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薄弱这块短板,缓解季节性生产与全年性消费的矛盾,减少自然灾害对蔬菜生产影响。三是高山蔬菜要注重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推广“猪-沼-菜”、生物埂技术、土壤连作障碍治理等生态修复技术,以3万hm2(4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为引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型高山蔬菜经济。
3.2 提升产品质量
一是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制定产品标准化规程,认真总结经验,建立健全适宜恩施州主要蔬菜和特色蔬菜生产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积极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满足消费者对优质产品需要。二是加强源头管理。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土更净”专项治理。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滴灌技术,控制用水量;增加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使用比重,确保化学肥料和农药零增长,使“土更净”;推广加厚膜、可降解膜,实施残膜回收与综合利用,推进清洁菜园建设;鼓励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种植食用菌等综合利用,减少焚烧,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让“天更蓝”。三是强化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体系。开展肥料、农药等投入品市场检查;加大蔬菜生产过程督查力度,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检;查处蔬菜主产区农资市场经营、蔬菜企业投入品使用违法案件。
3.3 推进规模经营
一是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用“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思路谋划蔬菜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土地租赁、反租倒包、土地托管等方式,提高规模化水平,摊薄生产经营成本,实现节本增效。二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商品化生产的家庭农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和农村服务业;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蔬菜企业。三是进一步拓展利益链接机制。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链接机制,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实现互惠共赢。
3.4 促进融合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蔬菜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形成一产二连三融合的发展格局。通过蔬菜商品化处理、预冷保鲜、精深加工及产品直销直供等延长蔬菜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农民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利润,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二是发展蔬菜产业助推精准脱贫。把发展蔬菜产业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起来,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发挥市场经营主体引领作用,带领贫困农户通过发展蔬菜产业实现共同富裕,做到帮扶对象精准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鼓励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种植、土地租赁、劳务用工、分股分红、技术指导等方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三是加快富硒蔬菜产业发展。抢、抓、推进富硒产业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机遇,加大硒资源开发利用与品牌建设有机融合力度,培育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和竞争力强的富硒蔬菜品牌,推进品牌市场化、国际化步伐。
3.5 强化创新驱动
一是加强“三新”探索与引进。加强产学研结合,选育、引进、推广适宜恩施州种植和消费者喜爱的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加快蔬菜“三新”更新换代步伐。重点抓城郊速生叶菜类蔬菜新优品种引进,大棚设施蔬菜周年茬口模式创新,连作障碍治理技术研发,增强冬春季节保供能力。二是强化技术集成推广。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成熟技术。大力推广高效种植及茬口多样化模式,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提升产业效益。三是强化新型菜农培育。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依托,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途径,对蔬菜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管理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及行业实用人才开展技术培训。
3.6 健全市场流通体系
① 提升监测预警针对性。加强蔬菜产销信息监测和形势预判,积极引导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运销大户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开展跨区域调剂,促进市场平稳供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司,2014)。加强外销对接,重点面向武汉、重庆等市场,培养营销大户,建立蔬菜专业产销协会,采取合同订购、产销挂钩、批发商或企业联营等多种形式,密切产销关系,确保菜农稳定增收。
② 落实优惠政策。执行国家关于支持农产品流通相关用电、用水、用地及增值税减免等优惠政策;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优惠政策,降低运输成本;加大对“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投入,推进蔬菜采收后进入低温贮藏、运输,减少流通环节损耗;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改善流通环境,探索蔬菜储备制度,确保稳定供给。
③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互联网+蔬菜”新模式创新与应用。建立电商线上专柜展示、在线交易、线下配送的立体经营格局,使恩施州蔬菜产销信息快速进入互联网国际国内同步销售平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司.2014.对当前蔬菜市场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全国商情(理论研究),(8):17-18.
《湖北省农村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2015.湖北省农村统计年鉴201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04-27;接受日期:2016-06-02
柳文录,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恩施州蔬菜、魔芋、食用菌的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及“菜篮子”管理工作,E-mail:342252138@qq.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