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著名蔬菜育种学家、园艺教育家谭其猛

时间:2024-05-23

谭其猛(1914~1984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193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后留校任助教。1935年任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助教。1938年到浙江省农业改造所黄岩园艺试验场任技术推广主任。1944年在甘肃农业改造所任技正,年末在复旦大学农学院(四川省北碚)任副教授。1952~1984年任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蔬菜教研室主任、园艺系主任兼遗传研究所所长、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所长。

早在20世纪50年代,谭其猛先生就开展了蔬菜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取得成果。他主持育成了沈农2号、沈农3号、沈农4号、沈农5号等优良番茄品种。其中沈农2号曾在全国推广种植几十万亩,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80年代,他率先利用标记性状对番茄主要数量性状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把数量性状的研究方法引入蔬菜育种实践。他参考国外多年研究资料,对十字花科蔬菜自交不亲和性的基因型分析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使我国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一代杂种的理论日臻完善。

谭其猛先生是结球白菜雄性不育两用系的创始人之一。1973年,他首次报道在两个大白菜品种自交后代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为隐性核不育(ms),育成了具有50%不育株率的雄性不育两用系,用其育成的沈阳快菜在全国推广种植几十万亩。

70年代,谭其猛先生提出了结球白菜分化起源说。他认为:结球白菜可能是由不结球的普通白菜(小白菜),在南方向北方传播栽培中逐渐产生的。1979年,他在《中国农业科学》上发表的《试论大白菜品种的起源、分布和演化》进一步阐明:我认为结球白菜起源于芜菁与普通白菜或普通白菜原始类型的杂交后代,是很有可能的。但另外至少还有一种可能,即B.campestris(芸薹)的种内变异在栽培前早已存在,叶柄扁圆至扁平……。结球白菜的原始栽培类型可能起源于具有相似性状的野生或半栽培类型。至于结球白菜的起源中心,很可能就是冀、鲁二省。

在长期的育种研究中,谭其猛先生认为,常规育种虽然可以利用基因重组、交换和基因突变等变异,但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变异总是有限的。因此,他始终把远缘杂交作为重要的育种途径来进行研究。50~80年代,他主持进行了多种蔬菜种间、属间的远缘杂交研究,并获得杂交种子或远缘杂种。如进行了萝卜×芜菁的远缘杂交,获得了一大批性状明显分离的远缘杂交后代,选育出了耐贮藏、不糠心的萝卜型新型品种。通过芸薹属和萝卜属的属间和种间杂交工作,获得了一大批远缘杂种,育成了油六和阿白两个大白菜雄性不育两用系。在大量的远缘杂交试验中,他明确了细胞质遗传在远缘杂交中的显著作用,明确了利用桥梁“种”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有效作用。

谭其猛先生把他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园艺教育事业。曾主持编著了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蔬菜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北方本)和《蔬菜育种》。

谭其猛先生曾担任中国园艺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遗传学会理事、辽宁省蔬菜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辽宁省遗传学会理事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