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特别策划——“十一五”我国蔬菜科学研究进展系列报道

时间:2024-05-23

“十一五”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张淑江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蔬菜》2011(6):1-8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948”项目、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资助下,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从大白菜育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育种技术及机理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完善、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过去5 a间取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十一五”期间,我国大白菜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大批大白菜新品种,特别是在秋季中晚熟品种方面,质优、抗病、耐贮等性状表现突出。秋季早中熟品种在耐热性、抗病性方面有显著增强,结球类型多种多样。在春季耐先期抽薹大白菜品种选育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选育出了一些抗病毒病、早熟春大白菜品种,填补了我国大白菜育种在这方面的空白,缩短了我国在春白菜育种方面与日本和韩国的差距。此外,还育成了一批特殊品质或用途的大白菜新品种,主要有球心叶橘红色、黄心类型和娃娃菜类型。

为了满足广人民群众对大白菜周年均衡供应的需求,新品种选育目标应向品种系列化,类型、熟性多样化,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优质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育种者虽然育成一批适宜在春季栽培的大白菜耐抽薹品种,但和日本、韩国育成的耐抽薹品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应该把培育反季节栽培的春大白菜品种作为育种重点目标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培育具有特殊风味和营养品质的新品种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大白菜栽培趋于周年生产,使得大量病菌得以周年循环侵染。一些老病害如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等越来越严重;一些原来发病较轻的病害如黑腐病、黄萎病、黑斑病和根肿病等卷土重来,在某些地区发展成为重要病害。所以,大白菜抗病育种工作要常抓不懈。

“十一五”期间在大白菜主要性状连锁标记、克隆和连锁图谱的构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方法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今后还应继续加大这些方面的投入,并使之与传统育种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节约时间和劳力、简化和加快大白菜遗传育种进程的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