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河南省绿色高效农业发展SWOT分析

时间:2024-05-23

许亚东 郭书娟 黄进勇

前 言

绿色高效农业是指以绿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为主线,实现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科学体系,旨在持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提质增效、减药节肥、节本降耗,发展集约、高效、绿色的现代农业,为国家粮食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推进特色农业产业(特色畜牧业、休闲农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业观光旅游业、乡村文旅产业等)融合,实现多种产业形式并存并促进农业产业链向广度和深度延伸,是确保实现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实现农民增收,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和根本。

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加快推进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是促进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当前,河南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加快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调整布局、节约资源,全面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道路势在必行。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省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制定正确、高效的农业绿色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撑。

一、河南省绿色高效农业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是西北五省的重要门户,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枢纽,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全国铁路“三纵三横”主通道,“米”字形高铁建设基本完成,国家高速公路“三纵三横”贯穿全省。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形成航空、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等水陆空互为补充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有利于绿色农产品的销售运输,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产业链条的延伸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2.农业自然资源优势

多样化的农业资源是河南省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的基础。在气候资源方面,河南省四季分明,过渡性比较明显,地跨南北,兼有南北之长,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省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总耕地面积7179.2万公顷;山区丘陵面积7.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流域面积9.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55.7%。土地类型的复杂多样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为黄淮海平原,土壤肥沃,是主要农耕区。河南省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对全省农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河南省已经形成独特的地方农产品品牌,如新郑大枣,中牟大蒜、西瓜,巩义石榴,焦作四大怀药,南阳西峡猕猴桃,驻马店小磨香油,周口白芝麻,商丘黑芝麻,灵宝苹果,信阳板栗、毛尖茶等50多种。2019年,“通许小麦”等200个农产品品牌被列入河南省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其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个,农业企业品牌50个,农产品品牌130个。河南将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不断推进绿色高效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3.农业劳动力资源优势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劳动力供给大省。2019年年底全省人口0.96亿,乡村人口比例为46.79%。农业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从事农业生产和加工的劳动力极具保障。河南省在中原崛起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吸引了更多劳动力回流。

4.农业产业基础优势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仓和菜篮子。河南省农业产业规模大、基础好,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650亿千克以上,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肉、蛋、奶、蔬菜、食用菌等重要农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全国市场上的饺子、汤圆,每10个里面有7个产自河南,小麦粉和挂面的产量占全国的37%,火腿肠产量占全国产量的近一半。2020年,河南省已有国家重点龙头农业企业76家,总数排名中部地区第一、全国第三。这些企业在稳定快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乡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农民稳固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为绿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潜力优势

河南省平原农区地势平坦、耕地质量较好,有利于小麦、玉米、花生等优势大田农作物大面积生产、规模化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实现节药减肥、发展节水灌溉,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其比较效益,增加农业经营收入,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1.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河南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在高起点上实现稳产增产的难度加大,同时农民增产不增收,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大背景下,国家持续大幅度增加财政“三农”投入空间有限,农产品价格的上升空间也非常有限,短期内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的倒挂可能将成为常态,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大幅增产的难度增加,给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带来很大挑战;农民工外出就业和工资增长难度加大,政策效应对农民增收的推动效应逐步减弱,财政转移支付很难在较高的基础上维持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村劳动力又多为老弱人群,影响了高效农业的规模化生产,这些因素都会对农民增收产生制约作用,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难度依然较大。

2.绿色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供需链条尚不完善

河南农业尤其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长期以来的主要目标就是增加产品供应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安全、优质的农产品需求显著提升。市场农产品供求关系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紧缺。同时,传统粗放模式生产的大量农产品过剩滞销,而绿色、安全、优质的农产品需求却得不到满足。河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其主体大而综合实力不强,农产品种类多而量不优的问题异常突出。多样化、优质化和专用化的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高消费需求的变化。此外,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和需求链衔接不畅,越来越多的城镇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有了更多的需求,但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供不应求。同时,供应链前端在品质和数量上均不能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对于种植户来说,绿色农产品的质量把控、市场沟通、运输物流等问题也会对其产品销售渠道产生影响,同时,绿色农产品进入市场缺乏合理有效的管控机制。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绿色农业的发展必须以一定条件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已成为影响河南省绿色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有效灌溉面积800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节水灌溉面积达2200万亩(其中喷灌270万亩、微灌65万亩、管道灌溉1865万亩),仅占全部灌溉面积的27.5%;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530万亩,仅占6.6%。甚至有1/3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只能“靠天收”,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抵御灾害能力降低。除传统的大宗粮食作物生产外,其他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不利于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另外,农业产业风险高、比较效益低,多数资金从农村流向其他产业。近年来政府部门持续增加支持农业发展的财政资金,但农业投入比例依然偏低。加上农业本身的比较效益低,吸引投资相对较难,通过融资机制获得农业发展资金极为困难。

4.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高素质人才数量少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紧缺,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发展不相适应。长期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以及非农产业转移,虽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拓宽了收入渠道,但随之而来的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三化”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结构性下降,进一步增加了绿色高效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难度。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农村产业兴旺要求,三产融合将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目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农民淡薄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意识,以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致使农业生产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具有生产规模小、组织性较差等特点,与绿色高效的农业现代化生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5.农业科技支撑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2018年河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为6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但是与江苏(68%)、黑龙江(67.1%)、山东(63.27%)等农业大省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由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河南省的农业科研工作未能与经济需求同步发展。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技推广组织不健全,不能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手段依然落后,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升。

此外,河南省的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任务仍然比较重,具体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养殖场户面广、量大、分散,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户达36.9万个。其中,大型养殖企业有10%的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中等规模养殖场有50%的处理设施不规范,而小型养殖场50%以上没有配套粪污处理设施,散养户大都缺乏处理设施。另一方面是资源化利用和处理成本高,出栏万头猪场粪污处理投资占总投资的20%~30%,小型育肥猪场粪污处理投资占总投资的30%~35%。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的制约作用明显。

6.土地非农化、非粮化风险加大

农业尤其是粮食产业是弱势产业和比较效益低的产业,经营效益远远低于工业和第三产业。随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和规模化流转的发展,农村生产关系将会变得复杂,对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必然造成一定的冲击。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加上未来粮价下降风险加大,部分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可能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农地利用性质,土地非农化、非粮化趋势增强,给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造成威胁。

7.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河南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有待增强,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时,往往存在供给能力不足、社会责任感不足、产品定位水平低等问题。另外,“公司+农户”模式也存在制度和管理上的缺陷,当公司与农户二者发生冲突时,一些龙头企业往往损害小农户的利益。二是服务内容过于注重产量,弱化了前期和后期生产调研和管理,而农产品的市场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三是农业社会服务机构的设立不重视公平竞争环境,导致很多民办非企业组织发展不起来,很难发挥其真正的效用。

8.农业绿色化生产的制度和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系统的与农业绿色生产和消费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体系,现有法律法规政策不够健全,存在激励约束不足、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在农业绿色生产源头减量(节药减肥)、扩大绿色产品消费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绿色生产和消费方面的标准体系还不完善。***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农业绿色产品生产和消费市场亟须规范,要尽快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制度进行规制。同时,要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依法打击破坏农业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和惩罚标准,用法律法规为市场主体划定行为边界。

(三)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政策引导机遇

政策环境有利于绿色高效农业发展。党中央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性措施,将引领农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生深刻重大的变革,为河南省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注入持续强大的动力。202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较为全面、系统地定义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范围,并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化、目标化规范与梳理,给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以及政策指向,明确提出了河南农业发展的“绿色高效”目标,即产品质量高,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效益高,比较效益明显提高;生产效率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经营者素质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竞争力高,品牌价值显著提升;农民收入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关于畜牧业、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河南省也分别于2020年6月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0年7月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正在推进实施,将进一步推进河南全省绿色高效农业稳步发展。

2.农产品生产和消费逐步向绿色化发展

一方面,农业生产转向绿色化。河南省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监测的预警,提高防治精准度,推广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省农用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均呈现连续下降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2018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830.74元),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发生变化,多层次消费潜力不断增强,多样化、个性化的农产品规模巨大。有机、绿色、无污染的食品、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也促进了旅游、休闲、健康、农业的深度融合,为农业功能拓展和价值链延伸提供了广阔的增值空间。

3.“互联网+农业”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有助于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绿色、高效”,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威胁(Threats)分析

1. 来自国际国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

2019年河南省农产品贸易总额39.5亿美元,2010~2019年河南省农产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年均出口额16.9亿美元,年均增长16.3%。近年来,世界农产品贸易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面临全球贸易争端和经济滞胀等国际国内大环境,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难度增大。河南省农产品生产规模较小,大多农产品仅进行初级加工,缺乏深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而且,受市场准入限制和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农业企业为将农产品顺利出口,只能按照国外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对自身农产品进行严格检验。而各国标准又不尽相同,在此过程中生产成本增加,价格优势得不到发挥,严重影响了河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2.来自国内其他省份,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较早、效果较好的经济发达省份竞争的挑战

河南省发展绿色农业基础条件较好,但由于经济总体实力不强,长期以来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省内占比较高、较为分散的小规模农业生产发展仍处于农业现代化初级阶段,具有示范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滞后,其绿色农业总体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发展质量和支持力度与国内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有一定差距。加之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经济发达省份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对河南省绿色高效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竞争压力。因此,河南省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对象不仅来自国外,而且来自山东和东三省等国内农业大省。河南省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在提升自主创新力,壮大主导产业,发挥规模优势、集聚效应、优质品牌优势等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二、河南省绿色高效农业发展SWOT矩阵分析和对策

根据河南省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分析,结合SWOT矩阵,笔者提出了河南省绿色高效农业发展的4类战略(表1),主要包括增长型策略(OS)、扭转型策略(OW)、多种经营策略(TS)和防护型策略(TW)。

表1 河南省绿色高效农业发展SWOT矩阵分析和对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