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十四五”时期江门市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24-05-23

黎彩眉

江门市是广东省重要的粮食大市,是全省粮食、蔬菜、水果、禽畜和渔业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江门市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总产值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阶段,客观总结江门市农业发展成效、分析面临的问题,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基础。

一、“十三五”时期江门农业发展主要成效

(一)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十三五”时期,江门市农业经济发展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为江门市的工业发展、城市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9年江门市农业总产值达459.25亿元,较“十三五”初期2016年的331.71亿元增长38.45%。2019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58.7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1.80万亩,比2016年分别增长了11.5%和2.5%(见表1),粮食总量及人均农产品产量均稳步提升。该时期江门市农业产业总值增幅明显高于农业种植面积的增幅,这得益于近年来农村经营的多样化,包括餐饮住宿、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见表2)。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业迅猛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带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

表1 2016年、2019年江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

表2 江门市农业经营单位开展新型经营活动比重(单位:%)

(二)渔业逆势增长迅猛,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9年年末,江门市渔业总产值达202.81亿元,比2016年增长57.76%,增幅明显高于种植业、林业、牧业水平,占同年全年农业总产值的44.16%,比2016年增加6.96个百分点,进一步优化了江门市农业内部结构。2016~2019年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江门市三区四市水产养殖面积整体缩减15.26%,但渔业总产值却逆势增长57.76%(见表3)。尤其是台山市,作为江门市传统海洋渔业最大产区继续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养殖,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渔业产值较2016年增长56.34%。同时,开平市、恩平市等非沿海区市创造条件积极开发咸淡水养殖,在养殖面积减少15%的情况下,产值分别增长了37.73%和23.75%,“十三五”时期,江门市水产养殖产业表现突出。

表3 江门市水产养殖业发展情况

(三)农业区域化分工初步形成,区域特色逐渐清晰

江门市的主要粮食产区在台山市、开平市、新会区和鹤山市。尽管四个区域都以谷物种植为主,但仍有区别,新会区薯类、豆类的种植面积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三市,而谷物种植比例则在四个区域中最低;台山市在种植面积整体最高的前提下,谷物种植占比更为突出,居四区市之首;而鹤山市在豆类种植上投入面积最小(见表4)。综合可见,在粮食作物方面,各区域呈现明显的差异化分工,区域特色比较明显。畜禽养殖类主要集中在开平市,并初步形成了从育种、孵幼、养殖、加工、零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具备明显区域特色。

表4 江门市主要农业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构成

(四)农业机械化水平平稳提升,农村规模化生产初现端倪

机械化水平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拖拉机、机动脱粒机和联合收割机等机械均可用于农作物播种、收割,而从功能上看,联合收割机的功能更全面,并且效率更高,但对土地规模要求比较高。与2016年相比,2019年全市拖拉机、机动脱粒机的使用数量都有所下降,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代替了一些传统的小型农用机械,促使农业机械总动力在总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仍然实现3.13%的增长幅度,有效机收面积占总播种面积比重上升0.46个百分点(见表5),反映此时期江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稳中有升,规模化经营正逐步扩大。

表5 江门市农业机耕、化肥、水利情况

(五)市场环境不断改善,部分农产品品牌效应凸显

江门市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全市有61个镇实现了商品交易市场全覆盖。从专业市场的情况看,江门的专业市场覆盖率达57.3%①,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53.7%,其中台山和开平几乎所有镇街都有专业市场,台山粮油专业市场和水产类市场数量最多,开平畜禽类市场全市最多。专业市场是带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借助于畅通的流通环节,近年来江门市农产品的区域品牌效应开始显现。截至2020年5月,江门市已成功培育了农产品地理标志12个、“三品一标”农产品195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个、区域公用品牌48个②。

二、江门市农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江门市农业纵向分工尚欠深度,农业服务业水平有待大幅度提升

当前,江门市在不同区市间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产业分工,各区、市初步形成了各自产业发展的重点。但各区、市之间不存在深度的纵向分工,基础农业和农业服务业的跨区域合作较少,农业规模、经济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为农业服务的水平较低,增值率不高。农业产值增长主要以资源消耗为代价,来自农业内部生产效率提升部分的贡献不大。农业发展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均有待加强。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层次较低,产业主体带动能力较弱

江门市农业经营主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具备生产、销售、加工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单位仅占总农业经营单位的6.7%,低于同期珠三角的14.2%和广东省11.6%水平。农业产业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仍以订单农业为主,较少采用现代新型的股份合作制、产业生态链、产业联盟制等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意识不强,缺乏对种业规范、生产标准、产品规范、市场规则等的统一管理意识,部分农业合作社不具备创新发展能力,内部管理不规范,难以组织社员创新经营、抱团发展。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农业“最后一公里”物流建设有待加强

与城市相比,江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党的十九大以来着力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但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小范围的村庄整洁治理难以满足农业大产业发展的物流需要,当前的突出矛盾在于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交通网络间的联通,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物流及冷链仓储发展明显不足,亟待在高速公路、快速干道、便农码头建设上加大投入。

(四)农业适度规模发展不足,土地流转经营效率有待提升

江门市土地流转虽发展较早,流转规模较大,但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仍未健全,流转操作流程存在较多不规范的地方,如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缺乏必要的政府引导。另外,流转地块划分受行政村甚至村民小组归属限制,难以形成集中连片跨村域适合规模化经营地块,流转时间也难以实现统一,严重影响了大型企业的投资建设意愿,农业发展缺乏大项目支持。

三、“十四五”时期江门市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重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江门农村经济的区域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改革促发展。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看,存量结构调整虽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但会加速该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增长。相对工业,农业投资周期更长,存量资源缺乏行业间流动的活力及动力。因此,政府应鼓励农业经济综合水平排名较靠后的地区另辟蹊径,按照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差异化确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如恩平市由于地理条件限制,海洋渔业缺乏支撑,种植业没有规模优势,宜开发特色淡水渔业。特别是在沙坪镇等富硒地区,可在现有水稻种植业基础上,协同开发鱼稻共生的生产模式,或探索开发本地特色农副食品加工业,种植山区特有的农产品。要加强需求侧管理,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建议积极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加大线上线下平台建设,拓展网络营销渠道,打造适合网络流通的宣传策划活动,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

(二)增加投入,进一步壮大职业农民队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人才推动,要同步抓好人才引进和培养两项工作,解决农村专业人才缺口问题。一方面,加大农业专业人才的引进,着力打破“人才下乡”在户籍、利益分配、乡村治理成员资格等方面的政策藩篱,建议整合统筹农村资源,鼓励已经完成股权固化的乡村,每年预留一定比例收益用于对非本村居民的奖励。打破村里与村外人员界限,探索基于乡村建设贡献的农村资源招投标和绩效分配制度,为人才下乡创业提供有吸引力的实质性支持。另一方面,加大本土专业人才培养,统筹利用好社会各界对农村的教育培训资源,积极拓展乡村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服务业,壮大农村新乡贤队伍,针对县域产业特点和用工需求,加大对农业技术类的中专院校、技校的投入,培养出更多既可在本地就近就业,也可同时兼顾农业生产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三)以工补农,进一步发挥工业基础优势,提高农业市场效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积累了雄厚的基础及宝贵的经验,以工补农正逢其时。我国工业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可以在产业发展理念、应用工具及经营模式上为新阶段农业发展带来借鉴与突破。

一是在农业生产管理上,加强流程的工业化改造。以工业分工理论及标准化思维,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农业生产流程,加强对水土、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科学开展品种选植、种苗保护及投播强度评测、病虫害治理等,打破当前的农业粗放式发展模式。

二是在农业生产设施上加强机具的工业化装备。装备制造业在江门市有一定基础,工业母机、数控机床、汽车及零配件等在江门市均有生产厂家,通过政策鼓励及扶持,引导相关工业企业创新开发适用于江门市农业小规模地块的新产品、新设备。

三是在农业生产成果上,加强农产品的工业化加工。支持现有食品制造企业结合农业种植发展精深加工保健品和食品,加强调味品、方便食品、健康饮料等食品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大本地农产品原料采购或开展合作种植,重点开发营养保健品和绿色食品,提升农业经济价值和行业效益。

(四)以城带乡,统筹城镇和村庄建设,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2019年,江门市城镇化率为68%,低于珠三角及全省平均水平。“十四五”时期,江门市城镇化发展仍具较大空间和较强动力。城镇整体改造与乡村建设可同期布局,形成合力,特别是可以在水网、路网、气网、电网设施上形成规模优势,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统一管理。要着力强化县域综合服务功能,补全乡镇教育、文体活动、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设施,提升居民服务水平。搭建网络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乡镇与城市医联体、教联体、文联体等系列公共服务联合体建设。同时,要制定农村房屋建设规范,改变无序建设、村庄格局凌乱的现状,注重传承村落文化,保护乡村乡貌,把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民风淳朴、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数据来源:

①广东省及江门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②江门新闻网, http://www.jiangmen.gov.cn/home/zwyw/content/post_2048671.htm,我市新增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