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陈盼晓 俞思君 廉喻哲 赵中建*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大乡村区域基础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工作。2018年8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陇东村从2015年开始开展“魅力陇东”美丽乡村建设,在保护与建设中平衡推进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建设,探索出一条古韵新村建设的特色路子。因此,通过研究陇东村公共景观设施的传承与嬗变,可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综合发展体系。美丽乡村,首先是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公共设施服务优良。第二,人口聚集适度。第三,居民群体新型,要培育“四有四型”农民,包括有一定文化知识,有娴熟技术技能,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第四,村落风光优美,包括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独特布局的村落,具有鲜明特色的街巷建筑,以及风格别致的居民院落。第五,对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民风民俗,彰显精神文明。第六,特色模式鲜明,它涵盖了独特的发展模式,科学的建设模式以及创新的治理模式。第七,可持续的发展体系,以坚实的产业循环作支撑,具备稳定的居民增收渠道,合理的集体经济规模,良好的建设投入机制。
公共景观设施的完善,是提升村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保障。伴随着村庄卫生公厕、娱乐场所、文化教育、道路、村级医疗卫生设施等利用率的提高,住宅的更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部分特色村庄修建的村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纪念馆等文化公共设施,美丽乡村正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
通过查阅国内相关标准、导则,现行各类乡村公共景观设施类型主要有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和行政管理等。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各类乡村公共景观设施担负着不同的功能价值。基础教育设施旨在为村民、村中儿童进行教育普及;医疗卫生设施为村民提供一定的医疗服务;文化、体育设施在给村民带来一定的文娱活动的同时,更是在宣扬乡村的文化;商业设施是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公共景观设施保留村内原有的山、水、村间小路、栈道等自然元素,融合修整,营造乡村特色景点,融入村庄的文化特色,注重村庄历史传承,建设有文化、有魅力、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公共景观设施,能提高村民宜居环境,更能促进村民美好生活,共建美丽乡村。
“天人合一”“因地制宜”思想在人们朴素的风水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个乡村正是源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理性选择,它不但是人们对居住环境布局理念的直接表现,更是人们追求理想环境愿望的充分表达。以人工与自然环境融合为基础,通过公共景观设施设计的形式来实现乡村文化、地域特色的渗透,很好地将乡村当地特色文化在公共景观设施设计中体现出来。
在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建设中,应注重村民对于公共景观设施设计的理解与接受程度,根据村民的审美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改进,避免使用一系列夸张的造型,以及因一味追求美观而使人们衍生出审美疲劳。同时,尝试将一些外界的信息资源运用在公共景观设施的设计上,这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审美,同时也能够让村庄建设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脚步。
近几年,乡村在不断建设和完善各项公共景观设施,在修建改善原有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站点等基础设施上,还增加了休闲旅游、体育健身、商业服务、公园休闲绿地等设施。村民的居住环境愈来愈优美,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短短一年时间,陇东村就增设了村史馆、篮球场、亲子公园、景观园林以及相应的农家乐等;同时也翻新了文化礼堂、村庄公厕以及村庄道路等。这些设施的增设与完善,不仅提升了村庄的面貌,更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乡村公共设施意象,是物质的乡村景观和乡村特色文化在人脑中综合形成的反映乡村本质特征的抽象情感和形象。不管是当地村庄的自然景观、周边环境,还是乡土建筑、红色文化、历史传说,都可以从中提取元素进行设计。在深刻理解其特色乡村文化的基础上,选取部分特色元素采用象征、比喻、夸张等设计手法,并同时结合色彩的搭配,以及独特的造型管理,从而营造出有鲜明当地特色文化的乡村意象。
陇东村的村口中心处,建设有依山傍水的中心庭院,“以山为纸,以亭为画”,以现代特色手法充分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完美传达出中国山水的意境美。因此,意象化的公共景观设施建设应考虑融合性原则,将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与当地的特色文化融合,营造出特有的乡村意境,以此来激起村民的乡愁情怀。
乡村公共景观设施的生态化,首要地体现在景观设施的空间布局上,要将其布局与周边的环境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在材质上,采用就地取材原理,采用当地容易获取的环保材料;技术上,采用绿色新能源;结构上,运用技术理念的基础上,使环境设施实现模块化、通用化及组合化。
在陇东村,村民运用村中各个角落与现下流行的多肉植物完美融合,通过废弃瓦罐、残根以及农家废旧物品的利用,根据其形态而种植相应的多肉植物并摆出不同的造型。生态保护意识在人们体验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得到提高。
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整体也逐渐多元化发展。乡村相继开展了农业旅游、游憩娱乐、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相关的公共设施服务不仅可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更能提高乡村的整体综合实力。
陇东村力求打造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了许多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乡镇公共建筑,如篮球场、亲子公园、廊桥、中心庭院、健身公园等。娱乐化的公共景观设施不仅充实村民的日常生活,更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因此,乡村公共景观设施的娱乐化项目主要为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加强村民对乡村的情感交流。
陇东村地处括苍山脉北缘,由田畈、后宅、卢宅3个自然村组成,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陇东村秉持着传承当地特色文化、因地制宜的特色设计原则,结合公共景观设施建设,打造生态环保、生活和谐、精神文化充实的“魅力陇东”。
陇东村历史悠久,当地村民非常注重文化宣传,在公共景观设施建设中,将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充分融入设施建设中。在陇东村的建设过程中,陇东村还原了当地五墩古城的部分城墙、建立了极具历史文化特色的村史馆、建设了文化墙,同时还修复了具有百年历史的古井,敲碎当地的水泥路来铺设极具特色的石子路等。
陇东村在建设村史博物馆时,根据当地特色及文化,将耕读文化、山水文化、茶文化、自然文化以及当地传统民俗等元素通过墙画的形式一一刻画在村史馆的外墙上,并在周边建立多处景观设施与之相融合。这无不强化了地方文化传统景观意象,打造质朴的乡村公共景观设施,传承当地特色历史文化,满足人们乡愁的需求,建设有特色的、有文化的乡村,实现美丽乡村“留得住特色、记得住乡愁”的目标。
公共景观设施要注重与乡村自然景观元素相结合,进行合理设计运用,打造出各类娱乐活动设施,让村民在体验观赏娱乐的同时,去感受自然,亲近自然,从而懂得如何保护自然。
陇东村村口的滨水公共景观设施,与当地特色石头、3D画、草地、人行道相结合,达到人与环境充分融合,引得不少村民们去观赏、玩耍和拍照,通过具有教育意义的3D画描绘,让村民通过看图的形式明白如何保护环境。同时,陇东村还把村里脏乱的坟地修建成大型的休闲公园;填埋了村里脏臭的泥塘,建起了灯光球场;引进了好溪活水环村,建起了假山林立的荷花池;建起了污水处理系统,构建了覆盖全村的污水处理管网。这种与乡村周边环境相结合的设计方式,无不让村民在观赏娱乐的同时,去理解如何保护自然。
以人为本的乡村公共景观设施设计,在满足村民使用需求的同时,还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陇东村建设的公共景观设施,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和乡土韵味,又兼顾了群众生活的便利性,修建了宽阔的进村道路、文化小广场、休闲亭、亲水游步道,垃圾分类点和衣物涮洗池等。各种人性化的公共景观设施不仅提高了村庄的整体空间质量,还促进了村民与村庄的情感交流。让村民在使用公共景观设施的同时,逐渐产生对设施的使用和保护意识,完美地实现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观察乡村公共景观设施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当下的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在设计上逐渐形成创新风格,不管是在材料运用、形式表达、色彩选择上都开始打破传统,不断融入当下新元素。因此,在乡村公共景观设施中,在充分融入当地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可从形式对比、色彩区分、材料运用等方面来呈现全新的乡村景观设施空间。陇东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其村落具有非常独特的茶叶、土爽面文化。因此,设计者在村博物馆建筑外墙面上,将茶叶、土爽面独特的制作工序,通过卡通墙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营造出特有的意境。此方法,结合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设计手段、设计材料,构建具有本村落特色的公共景观设施。通过其与乡村公共景观设施中的传统材料融合,使整个公共空间具有鲜明的特色,从而提升公共景观设施空间的艺术性、时尚性,紧跟时代步伐,营造出不一样的乡村意境,充分体现陇东村的特色文化,将村庄的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公共景观设施是提升村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保障。从陇东村美丽乡村建设来看,建设乡村公共景观设施,要在保留乡村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融合当下时代元素,因地制宜,使村民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下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村民的和谐生活提供理想环境,真正实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景象。实践中,虽然不同乡村的历史长短不一、自然环境差别较大、人们的生活习惯各异,但如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中,领会借鉴陇东村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历史美和生态美的传承,以及人性美和融合美的嬗变,定能对美丽乡村建设有所裨益。丽乡村建设进程中乡村景观设计的策略研究;3.2017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NR2017023,项目名称:基于“美丽乡村”的乡村景观产业化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