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王守国
村,在现代语境里,有三种意涵:一是自然村落,由若干户相对集中地居住在一起的居民构成,通常被称为村民小组。二是行政建制,由若干个自然村落构成最基层的行政组织,简称“村”。三是村级组织,是乡民的自治组织,其领导人即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不是国家公务员,而是由村民选举产生。
无论从何种意涵上讲,村都是构成中国社会的最基本单元,是中国社会最为庞大的存在。然而,随着现代化尤其是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村子正在加速消失。因此,如何保存村子的历史,留住美好的乡愁,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现实课题。
中国向有注重历史的优良传统,盛世修史更是代有佳话。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文化自信分外坚定,涌现修史撰志的热潮自在情理之中。
翟幸福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从农民到乡政府公务员,进而做到处长县长县委书记教育局长,一步一个脚印,退休前做到郑州一家高校的党委副书记。在临近退休的前几年,作为“乡贤”的翟幸福受村中耆老重托,着手编写李堂村志,几经寒暑,数易其稿,写出多达二百余万字的初稿!书稿搜罗村史中所有细节,梳理各个时期的历史脉络,记载村中每一个值得记录的人物事件,对与村子历史息息相关的一草一木倾注深情,对和村子文化有关联的习俗、典故、传说、俚语……无不搜罗殆尽,饱含对家乡的赤子之爱,一笔一画地深情书写家乡的一切,便有了我们面前这一部朴实厚重的《李堂村志》。
村志,作为凝聚乡村文化、承载乡村习俗、固化乡村亲情、传播传统根脉等的重要载体,在当下新农村建设中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美丽乡村、魅力乡村,归根结底依靠的还是人。
村志这一独特的文化纽带,是连接乡村与乡贤、乡村与外界、乡村与世界的重要载体,也是循流溯源、不忘来路、记住乡愁的基本依据。《李堂村志》作为将会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村志中的一种,其出版的意义和价值绝不仅仅限于新密市,甚至不仅仅限于河南省。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参与乡村振兴的一个具体行动。
有故乡的人不寂寞。我和翟幸福先生相识相知近四十年,志同道合,情同手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对他的学识人品、道德文章感佩有加。他对故乡的赤子之爱、对这部村志的倾情投入我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村志刊布在即,幸福兄命我写篇文字充序。我才疏学浅,于史志更是外行,本难胜任,但兄命难违,于情于理也不能违不愿违,故不揣鄙陋,写下这些感想交卷,以就教于翟幸福先生及读者诸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