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汪上达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惠水 550004)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对税收政策变动响应较慢,以及企业自身经营行为失当而造成的少缴或多缴税款,进而给企业带来财务上的风险[1]。导致企业发生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纳税过程中未按照税收法律法规执行和企业涉税活动适用税法不正确[2]。税务风险在肉类食品加工业中较为普遍,由于肉类食品加工业自身适用税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面临的税务风险更为突出[3]。实践经营当中,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存在一些主观层面和客观层面的税务风险问题,导致企业面临经营利润下降的问题,同时带来企业诚信、声誉下降等负面影响,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为此,有效识别肉类加工企业中特有税务风险,及时采取科学合理应对措施,减少非正常财务损失,可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企业利润。
肉类食品加工业是中国食品工业领域一个较为重要行业类别,与国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与居民的身体健康密切关联[4]。加强肉类食品生产,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是中国民生的重要内容。1992年,中国成为世界肉类生产第一大国,随着国民消费水平提升,肉类产品消费水涨船高,引起相关产业大发展。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统计显示,至2015年上半年(也是在2015年,我国肉类产品在近些年发展中其产量的增速首次变为负数,见表4),全国畜禽屠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 192家,行业总资产规模3 960亿元,利润总额159.91亿元,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87%(见表1)。2015年全年,肉制品全行业(不包括初级屠宰环节)利润超过40亿元,至2018年增长为53亿元(见图1)。从产量上来看,2019年全国肉类产品产量为7 758.78万 t,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较上一年下降了10.04%(见表4数据)。
图1 2015至2019年1季度肉制品行业利润情况
整体上,中国肉类产业已步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阶段,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开拓创新,是新时期肉类产业的历史使命[5]。中国肉类生产加工行业发展迅速,出现一大批具有国际化水平的肉类食品加工企业(见表2)。但相比较而言,国内企业在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及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6],如中国生猪养殖的环节存在规模不足的问题,而在加工环节又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问题。此外,不可避免的一些突发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出现导致肉类加工行业出现不规律性震荡。例如,2018年8月份开始爆发的非洲猪瘟直接影响到肉类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格局,使得猪肉相关的肉类产品产量出现下降,而以牛肉、羊肉等为代表的其他肉类产品产量出现上涨,从表4的数据统计即可看出。再如,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至今尚未得到完全有效控制,也一度影响到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外在不利因素对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的经营发展会产生许多重大影响,能够影响到肉类食品加工行业的格局,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表1 2011—2015年上半年中国畜禽屠宰行业发展情况统计
表2 国际生猪年屠宰与中国生猪养殖出栏量统计
从经营情况来看,中国肉类加工食品企业经营能力不断提升,但盈利水平较其他同类型企业而言不足,2011年全行业产销率为97.87%,至2015年上半年下降至94.41%(见表3)。与此同时,行业运营能力有所下降,2011至2014年间的总资产周转率保持在2.13%左右,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均降至5%以下,与我国肉类产品生产行业低迷行情息息相关;到2018年,行业整体运营能力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肉制品行业毛利率为16.57%,较上一年下降0.24个百分点。至2019年,我国肉制品行业出现小幅波动,增速不明显,受猪瘟影响,部分企业营收水平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整体上,中国肉类食品加工行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但整体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呈现下降的特点,既有行业发展周期性规律的影响,更多是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因素,其中财务管理、税务筹划不足是影响肉类食品加工企业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表3 2011—2015年上半年中国肉类加工行业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统计 单位:%
肉类食品有别于其他食品,其在养殖、加工、包装、储运等各个环节都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因此对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提出更苛刻要求。肉类食品加工按照加工的深度不同,可分为肉类食品初级加工和深加工[3]。其中,初级加工是通过对畜禽类动物的简单加工处理,初级加工工艺要求不高,操作过程简单,附加值较低,对企业的市场运营能力要求相对较低,这类企业多以小规模企业为主。深加工是指加工后产成品不再属于初级肉类食品目录范围内的产品。深加工多以规模较大的食品企业为主导,如双汇集团、雨润集团,这类企业是纳税大户,在肉类食品加工环节占据主导地位。从肉类食品的产供销环节来看,养殖阶段多以散户和少量的规模型企业为主,经营分散各地,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较多,属于利润的薄弱环节;生产加工环节对企业的集中经营能力、食品深加工、包装技术、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等具有较高要求,也是肉类食品附加值产出较高的环节。销售环节主要以批发和零售为主,80%左右是在集贸市场上进行的,传统的大案卖肉仍是主要的零售形式,而随着电商的发展和新零售模式的出现,肉类食品营销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
随着中国食品工业企业数量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食品行业成为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重要纳税主体,其中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核算的特殊性决定其纳税行为的复杂性[9-10]。从税务管理的角度看,中国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由于多以规模较小、设施落后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占比一般超过60%。其面对的上游供应商分散各地,结账方式多以现金和赊销为主,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极容易出现交易管理混乱的情况,这为偷税漏税提供空间,为税收管理增加困难。由于很多加工企业并未建立制度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对进销项发票开具、原始资料档案管理关注度较低,税务管理工作量大,很容易造成企业内控失效。此外,中国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分布由于存在区域性特征(见图2),因此其税务风险更具独特性。
表4 2010—2019年中国肉类产品生产量统计
图2 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投资区域分布
税务风险是指企业未来纳税的不确定性[11],税务风险产生于多种因素,主要以不符合税收法规的相关管理要求而产生的少缴、漏缴为主,企业因此而需要缴纳滞纳金、补税、罚款等,甚至是面临更为严重的处罚。同时,税务风险还会给企业带来声誉、信誉方面的不利影响,这种影响在食品类企业中可能更加深重。从税务风险的性质和纳税遵从的不同角度出发,税务风险有着多样化的表现形式[12],见图3。实际上,税务风险并非仅指少纳税一种,同样也存在一些多纳税的情况,这对于本身盈利能力有限的肉类食品加工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较为不利的盈利因素。从税务风险来源看,可将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划分为少缴和多缴2种情况,分别对应不同的税务风险。
图3 企业税务风险分类
2.2.1 企业故意偷逃税款风险
肉类食品原材料养殖具有季节性(如农村生猪一般春季开始养殖)、周期性(家禽、生猪、牛羊等存在生长周期)和不确定性(如瘟疫、疾病、市场变动),这会使得企业经营风险较高,企业压降成本、少纳税主观意愿较强。由此,就存在一些企业利用经营规律进行偷逃税款,例如销售产品不开发票或少开发票,销售不入账(隐藏利润),资金体外循环(走个人账户避开监管),同时虚增采购价格和采购量以算到增值税进项税额和原材料成本,达到少纳税目的。在税务核查当中,由于采购分散、现金交易居多,单据凭证使用不规范,很难追踪到企业真实交易背景。但是,一旦查实偷逃税款行为,企业又会面临较为严重的税务处罚,由此产生额外的经济负担和声誉损失。
2.2.2 企业过度纳税筹划的风险
税收筹划方案必须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律,不能“为税而税”[13]。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关乎国计民生,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得到的税收优惠也比较多,这为企业的税务筹划提供了较大空间。但是,税收筹划存在一定风险:1)税收筹划人员水平不一影响纳税。税收筹划一旦违反税法有关规定,表面上符合税收筹划要求,但实质上仍旧违反相关规定,税收筹划就得不到税务机关认可,就有可能面临调补税风险,有可能还会给企业造成信誉下降的不利影响。2)肉类食品加工上游面临原材料供应变动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游面临市场需求不断变动的影响,由此造成企业经营的极大不稳定性,这就要求税收筹划必须随时根据市场变动进行合理调整,避免因旧的税收筹划不满足当前经营需求而造成了调补税风险,可能失去一些优惠政策。
2.3.1 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在筹建期的税务风险
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在筹建过程中通常只注重正常经营后有关税收风险防范,而忽视了筹建期税务筹划工作,使得前期纳税需求未能得到足够识别。具体表现为:(1)肉类食品加工一般需要建设厂房、购置设备,建设周期长,筹建过程中无法对上游进项税进行抵扣。(2)筹建期企业为迅速进入经营状态,企业一般以小规模纳税人资格进行申报,待进入正常生产经营状态后再进行变更,尽管小规模纳税人税率较低,但如果考虑到后期经营销售收入的增加,则有可能额外增加纳税额。
2.3.2 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在采购畜禽类动物环节存在的税务风险
肉类食品原材料主要是畜禽类动物,其养殖者多拥有税务优惠政策,但由于个体户和散户养殖的情况较多,自身不具备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养殖环节的税务优惠无法通过交易传递至生产环节。如畜禽类动物养殖专业户或农户很少为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开具销售发票,而根据税法规定,企业从供应者收购其自产的肉类食品,可凭借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发票注明的价格按照相应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10],但如果所开具的发票不符合纳税管理要求,就有可能无法按规定计算抵扣进项税。
表5 涉及农产品产供销服务的增值税税率介绍(2019年税率)
2.3.3 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环节存在税务风险
肉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居多,因此税务风险来源点也较多,需要逐一识别。在初级加工环节,对符合税法规定范围的初级加工产品的销售收入可适用9%低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在深加工环节,对经深度加工而改变形态的产品,按13%税率计算销项税额(相关税率见表5)。由此,企业在销售环节如果未能有效识别加工环节而可能导致多缴纳税款的风险出现:一是可能把低税率产品收入按高税率计提销项税额而多纳税;二是企业因信息不畅没有及时调整适用税率而多缴纳税款,增加企业负担。
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税务风险的存在使得企业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少纳税或多纳税都不利于企业经营,前者使得企业面临调补税风险,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侵蚀企业经营利润,还会产生一定的声誉风险;后者增加了企业负担,并为后期税务筹划带来阻碍。因此,有效识别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并进行有效规避,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利润增加,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且对提高企业信誉度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该类行业的合法合规、科学合理发展对整个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针对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出现的各类税务风险,应当从多个维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规避,合理应对。
1) 树立全流程的税务管理思维,坚持依法科学纳税。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应当具备全流程管理的经营思维,并培养企业自身全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加强整个生命周期的税收筹划管理工作,既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避税、科学筹划,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税务政策和税收优惠条件进行纳税管理。同时,企业应当坚持依法科学纳税,加强企业纳税管理。
2) 加强企业税务工作人员职业技能培养,提升企业税务管理水平。依法纳税、科学合理避税都需要有高素质的精通专业知识的税务工作人员来开展相关工作,企业应当着重关注税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选用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充实到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企业自身的税务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各类税务风险。
3) 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控和规范业务操作。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做好各项财务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制定完善的资金流转方式,规范资金使用条件,避免出现资金体外循环的情况。制定更加严格的业务操作规范,约束相关岗位人员行为,提高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加强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纳税管理是促进企业运营能力提升和盈利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我国肉类食品加工业经营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其存在的税务风险也相对较为复杂和多样化。在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当中,少纳税产生的风险以偷逃税款和过度税收筹划为主,多纳税则以企业筹建、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和所得税申报环节为风险高发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肉类食品加工企业而言,少纳税使得企业面临调补税风险,而多纳税则增加企业负担。针对出现的各类税务风险,加强企业全流程税务管理,提高税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进行风险规避,是增强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务实之举。提高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对促进行业发展十分有必要,可为行业发展提质增效。稳健的经营和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可促进整个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利国利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