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糖汁的氧化镁-亚硫酸法清净工艺及其机理

时间:2024-05-23

蒙秋柏,毛祥,李利军,程昊

1. 广西糖资源绿色加工重点实验室,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柳州 545006);2. 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南宁 530004)

Mg2+在高pH条件下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具有较高的zeta电位,呈较强的正电荷特性,可通过电中和实现对溶液中带负电荷的色素及胶粒的吸附或包埋。据此,镁盐被广泛应用于废水的澄清脱色处理,并取得理想效果[1-2]。但有关镁盐应用于糖汁澄清脱色处理的报道较少,玉泉等[3]研究MgSO4和壳聚糖2种混凝剂在高pH条件下对二压汁的澄清效果,结果表明,MgSO4脱色及提净效率均优于壳聚糖。李慰霞等研究磷酸-硝酸镁复合清净剂对糖汁清净作用[4]、赤砂糖回溶糖浆的硫酸镁-聚硅酸锌法脱色工艺[5],均获得较理想的脱色效果。但这些方法均采用可溶性的镁盐,在糖汁清净的过程中引入硫酸根、硝酸根等新的杂质成分。

将亚硫酸法与氢氧化镁的高效澄清脱色性能结合,提出氧化镁-亚硫酸法糖汁清净新工艺,以赤砂糖回溶糖浆为研究对象,考察氧化镁-亚硫酸法对糖汁的澄清脱色性能,结果令人满意。与传统亚硫酸法相比,氧化镁-亚硫酸法具有更高的脱色率、除浊率,而且亚硫酸用量显著降低。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一级赤砂糖(柳州市露塘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糖厂);氧化钙、亚硫酸酸(6%)、氧化镁、浓盐酸(AR,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1.8×105,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电子天平(FA2104,常州市幸运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分析天平(AR124CN型,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阿贝折射仪(WAJ-2S,上海平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H计(PHS-25型,上海雷磁仪器厂);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UV-2102,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Zeta电位分析仪(Nano-ZS90型,英国马尔文公司);Malvern Hydro Sight(上海思百吉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主要试剂的配制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液:准确称取0.2 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于超纯水中,用磁力搅拌器慢速搅拌至完全溶解,稀释定容至100 mL容量瓶中,待用。

石灰乳:称取10 g CaO溶于100 mL超纯水中,搅拌乳化,待用。

稀盐酸:量取10 mL浓盐酸溶于超纯水中,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待用。

10 °Bx赤砂糖回溶糖浆:取一定质量赤砂糖溶于超纯水,用阿贝折射仪测定溶液质量分数(锤度),待用。

1.3.2 糖浆清净

取100 mL糖浆于250 mL烧杯中,室温下加入一定量氧化镁,待氧化镁溶于糖浆后,加入一定量亚硫酸,用石灰乳调节糖浆pH 11.3,加热至一定温度,在搅拌条件下反应10 min后,加入2 mg/L aPAM水溶液0.2mL,搅拌5 min后,将糖浆移至量筒中,以便观察絮凝物沉降,沉降45 min后记录絮凝物体积,取其上清汁,用稀盐酸中和后过滤,于56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脱色率和除浊率。

1.4 分析方法

1.4.1 脱色率计算方法

脱色率D由式(1)计算得出。

式中:D为脱色率,%;IU前为处理前糖液色值;IU后为处理后糖液色值。

1.4.2 除浊率计算方法

除浊率T由式(2)计算。

式中:T为除浊率,%;M原为原糖液浊度;M后为处理后糖液浊度。

1.4.3 絮凝物体积测定方法

将处理后的糖浆置于量筒中,45 min后观察絮凝物体积并记录。

1.4.4 糖浆澄清机理

采用Zeta电位仪测定糖浆清净过程中各处理步骤的Zeta电位和水中氢氧化镁及水中CaSO3的Zeta电位;采用Malven Hydro Sight拍摄糖浆体系中絮凝物形成的动态过程图像。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因素试验

2.1.1 氧化镁用量对糖浆清净效果的影响

在亚硫酸用量(按S计)200 mg/L,pH 11.3,反应时间15 min,反应温度35 ℃条件下,加入150,200,250,300,350和400 mg/L的MgO(按Mg计),考察氧化镁用量对糖浆清净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1。

图1 氧化镁用量对糖浆清净效果的影响

由图1可知,脱色率和絮凝物体积均随Mg2+用量增加而增大,Mg2+用量350 mg/L时,脱色率和絮凝物体积均保持基本稳定。糖浆在高碱性条件中有Mg(OH)2和CaSO3生成,随着Mg2+用量增大,Mg(OH)2生成量增大,吸附或包埋更多色素、胶粒等非糖成分,絮凝物的体积也增大。Mg2+用量350 mg/L时,非糖成分被吸附殆尽,絮体密实度增加,导致絮凝物体积保持基本稳定。

除浊率随Mg2+用量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趋势。Mg2+用量较低时,糖浆中少量Mg(OH)2颗粒彼此间距离大,在絮凝剂的作用下难以絮凝,滞留在糖浆。随着Mg2+用量增大,糖浆的Mg(OH)2变大,得以絮凝沉降。Mg2+用量过大时,过多Mg(OH)2未絮凝沉降,反而增大糖浆浊度。

2.1.2 亚硫酸的用量对糖浆清净效果的影响

在Mg2+加入量200 mg/L,pH 11.3,反应时间15min,反应温度35 ℃条件下,分别加入150,200,250,300,350和400 mg/L H2SO3,考察H2SO3用量对糖浆清净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2。

图2 亚硫酸的用量对糖浆清净效果的影响

由图2(a)可知,脱色率、除浊率呈相同的变化趋势。亚硫酸用量较少时,少量CaSO3小颗粒在糖浆中难以完全絮凝沉降,增加糖浆中杂质量,被氢氧化镁吸附,降低氢氧化镁对色素的吸附量。亚硫酸用量大于250 mg/L后,糖浆中CaSO3颗粒的吸附或包埋作用逐渐增大,脱色率和除浊率随之增大。亚硫酸用量大于350 mg/L后,絮凝后的亚硫酸钙微粒滞留糖浆中,过滤后仍有微小颗粒存在,增大吸光度,因此,脱色率和除浊率再次呈降低趋势。

由图2(b)可知,随亚硫酸用量增大,絮凝物体积基本呈不断减小趋势。这是由于随亚硫酸用量增大,糖浆中CaSO3生成量不断增加,CaSO3密度大于Mg(OH)2,絮凝物密实度提高,观察到絮凝沉降速度明显加快。

2.1.3 反应pH对糖浆清净效果的影响

在氧化镁和亚硫酸用量均为200 mg/L,反应温度35 ℃,反应时间15 min条件下,考察不同pH(pH 10.9,11.1,11.3和11.5)对糖浆清净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3。

图3 pH对糖浆清净效果的影响

由图3(a)可知,pH小于11.1时,随着pH增加,由于糖浆中CaSO3和Mg(OH)2生成量增多,有利于对糖浆中色素、胶粒等非糖成分的吸附或包埋,脱色率和除浊率显著增大;pH大于11.1后,由于亚硫酸和Mg2+基本转化为CaSO3和Mg(OH)2,继续增大pH,CaSO3和Mg(OH)2生成量增加较小脱色率和除浊率增长趋于平缓。

由图3(b)可知,絮凝物体积随pH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糖浆中Mg2+在pH 10.9时没有完全生成Mg(OH)2[7],导致糖浆中Mg(OH)2微粒粒径较小,絮凝物过于疏松无法沉降。pH 11.1时,絮凝物体积最小,糖浆中Mg2+完全生成Mg(OH)2,糖浆中Mg(OH)2更容易絮凝沉降且絮凝物密实度大。继续增大pH,石灰乳用量和糖汁的黏度增大,不利于絮凝物沉降。

2.1.4 反应温度对糖浆清净效果的影响

在氧化镁和亚硫酸用量均为200 mg/L,反应pH 11.3,反应时间15 min条件下,考察不同反应温度(40,45,50,55和60 ℃)对糖浆清净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反应温度对糖浆清净效果的影响

由图4(a)可知,脱色率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而除浊率呈相反趋势。随温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糖浆中生成的CaSO3和Mg(OH)2增多,吸附糖浆中色素等非糖成分增多,温度过高时,糖浆中的气体逸出、且糖浆黏度降低,有利于絮凝沉降,该因素的影响大于因温度升高导致胶粒等非糖成分脱附速度加快,因此,脱色率和除浊率呈上升趋势。清净过程中由于氢氧化镁对胶粒等非糖成分的吸附为放热过程,升高温度,导致胶粒等非糖成分的脱附速度加快,因此脱色率和除浊率均有所降低。

由图4(b)可知,絮凝物体积随温度上升呈小幅增长趋势。这是由于絮凝物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随温度增加,絮凝物体积有所增大。

2.1.5 反应时间对糖浆清净效果的影响

在氧化镁和亚硫酸用量均为200 mg/L,pH 11.3,反应温度35 ℃条件下,考察不同反应时间(5,10,15,20和25 min)对糖浆清净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5。

图5 反应时间对糖浆清净效果的影响

由图5(a)可知,反应时间低于20 min时,糖浆的脱色率和除浊率基本保持稳定;反应时间大于20 min时,脱色率和除浊率均随反应时间延长而降低。这是糖浆中Mg(OH)2和CaSO3对色素、胶粒等非糖成分吸附达到饱和,随着搅拌时间增加,吸附的色素、胶粒等非糖成分可能发生回溶,因此,导致脱色率和除浊率降低。

由图5(b)可知,随反应时间延长,糖浆中生成CaSO3和Mg(OH)2增多,导致絮凝物体积增多。反应时间大于15 min时,继续延长反应时间,吸附或包埋色素、胶粒等非糖成分的Mg(OH)2和CaSO3微粒会凝聚成更加密实的颗粒,在絮凝剂作用下形成絮体的密实度也随之增大,因此,絮凝物体积减小。

2.2 正交试验方案与结果

2.2.1 正交试验

综合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氧化镁用量、亚硫酸用量、反应温度对糖浆清净效果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按三因素三水平L9(33)安排正交试验,如表1。

2.2.2 正交结果

由表2可知,对脱色率影响强弱的因素主次顺序为A>C>B,即氧化镁用量>反应温度>亚硫酸用量;对除浊率影响强弱的主次排序为A>C>B,即氧化镁用量>反应温度>亚硫酸用量;对絮凝物体积影响强弱的主次排序为B>A>C,即亚硫酸用量>氧化镁用量>反应温度。根据k值,得出脱色率最优组合A3B3C3,除浊率A3B2C3,絮凝物体积A2B1C1。分别在最佳脱色率组合、除浊率组合、絮凝物体积组合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试验,脱色率分别为81.71%,74.69%和69.37%,除浊率分别为85.65%,84.15%和68.26%,絮凝物体积为35,31和24 mL。因此采用A3B3C3作为最佳组合,即氧化镁用量400 mg/L、亚硫酸用量400 mg/L、反应温60 ℃、pH 11.3、反应时间10 min。

表1 因素水平表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2.3 糖浆澄清机理分析

2.3.1 zeta电位分析

zeta电位是表征胶体体系稳定性的重要指标,zeta电位的绝对值高,胶粒间则存在较强的静电斥力,胶体体系稳定,反之,zeta电位绝对值小时,胶体体系易处于不稳定状态,发生聚沉[6]。由表3可知,赤砂糖回溶糖浆中的胶粒带负电荷。由于MgO和H2SO3溶解并与糖浆中的非糖物质发生了相互作用导致糖浆zeta电位绝对值发生变化,对糖浆体系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在纯水介质中,新生成的氢氧化镁和亚硫酸钙的zeta电位值均为正值,说明这两种物质带正电荷。向溶解有氧化镁和亚硫酸的糖浆中加入石灰乳后,生成呈正电荷的亚硫酸钙和氢氧化镁,通过静电中和吸附糖浆中色素、胶粒等带负电荷的非糖成分,使体系zeta电位的绝对值迅速减小到6.50,体系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当加入聚丙烯酰胺絮凝剂aPAM后,糖浆的中吸附色素、胶粒等有非糖杂质氢氧化镁、亚硫酸钙微粒在絮凝剂的作用下通过架桥、网捕、卷扫等机制发生絮凝沉降,从而实现对糖浆的清净。

表3 不同体系的zeta电位值

2.3.2 糖浆中絮凝物形成过程动态图像分析

采用Malvern Hydro Sight 3000激光粒度仪对糖浆清净过程中絮凝物形成的动态过程图像进行拍摄,结果如图5。

图6 赤砂糖回溶糖浆澄清过程絮凝物形成动态过程图像

赤砂糖回溶糖浆体系中的图像有3种颜色,分别为黑色,灰色和白色,其中,分散且大小不一的黑色颗粒是胶体物质和悬浮物,灰色背景为分散在糖浆中的色素等杂质,白色为蔗糖溶液。将图5A、B、C对比,发现没有明显差别,说明氧化镁和亚硫酸在酸性条件下对糖浆的清净效果并不明显;而图5D中黑色颗粒明显增大,白色部分增多,这是由于糖浆中Mg2+、SO32-生成呈正电荷的Mg(OH)2和CaSO3微粒,通过电荷中和机理吸附了糖浆中带负电荷的色素、胶粒等非糖成分,并凝聚成大的黑色颗粒。图5E中黑色颗粒变得更大,并连成片,这是由于糖浆中的Mg(OH)2和CaSO3微粒通过絮凝剂的架桥、网捕和卷扫机理形成了较大的絮体,使得对糖浆的清净效果更加显著。

3 结论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的工艺条件为氧化镁用量400 mg/L、亚硫酸用量400 mg/L、反应温度60 ℃、pH 11.3、反应时间10 min。以优化后的工艺对糖汁进行澄清脱色,脱色率81.71%、除浊率85.65%,絮凝物体积35 mL。

氧化镁-亚硫酸法的清净机理:氧化镁与亚硫酸反应生成MgSO3,MgSO3在石灰乳的作用下水解生成CaSO3和Mg(OH)2。呈正电荷的Mg(OH)2、CaSO3微粒通过电中和吸附糖汁中带负电荷的色素、胶粒等非糖杂质,在絮凝剂聚丙烯酰胺作用下发生絮凝沉降,从而实现对糖汁的澄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