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非洲猪瘟常态下,大型母猪场人工成本投入模式优化研究

时间:2024-05-23

王晓燕,闫之春

(新希望六和养猪研究院,北京 100102)

自2018年8月我国首次报道发生非洲猪瘟(ASF)疫情,到2019年下半年开始的生猪行情屡创新高,我国生猪养殖的产业格局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生猪市场行情震荡可能会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养猪企业是经营管理的主体,养猪企业的管理从猪场建设开始,主要的经营责任是投资预算以及管理[1],面对新形势,科学管控生产成本是大型母猪场获取利润的关键,而人工成本作为重要的成本投入之一,不仅关乎成本,也是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的核心要素。规模化养殖与现代化企业的结合使得养殖行业对精益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其经营分析也亟需更加专业化、精准化[2]。

文章选取国内部分大型规模母猪场,以主要车间配怀舍和产房为例,在分析人工成本投入现状的基础上,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如何进行最优的人工成本投入,并建立了人员流动模型。研究对象选取了新式母猪场和传统老场两类,新式场是指在2016年之后投资建设,并按照标准生产线投产的母猪场。

1 大型母猪场人工数量投入的基本特点

随着这几年大型母猪场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对养猪人才的需求量剧增,在调研的大型母猪场中,从类别上看,直接参与生产的人员,主要构成为大学生和蓝领工人(专科以下学历的社会招聘人员)两大部分;从人员结构比例上看,应届大学生的比例大幅增加,很多母猪场员工中的大学生比例超过了50%,有的母猪场甚至大学生比例甚至高达100%。

文章中的大学生占比是按照标准岗位配置统计,不含储备/实习人员,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2 大学生占比与母猪场主要车间生产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在图2、图3中横轴代表大学生的占比,纵轴分别代表配怀舍的人均养殖效率和产房的断奶前成活率。

2.1 新式场

在配怀舍中,以大学生比例低于50%(含)的3个场为对照组,大学生占比超过50%的4个场为试验组(见图2)。由图2可知,配怀舍的人均养殖效率与大学生占比的相关性不明显,出现略微负相关是因为其中有1个大学生占比50%的新式场,其人工效率远高于其他场所致,不具有代表性,而其他场的人均养殖效率均比较接近。

在产房中,以大学生低于50%(含)的4个场为对照组,大学生比例超过50%的3个场为试验组(见图3)。由图3可知,产房断奶前成活率与大学生占比无明显相关性。

结果表明,在新式场中,配怀舍和产房增加大学生比例,并没有明显增加生产效率和生产成绩。

2.2 老场

在配怀舍中,以大学生比例低于50%(含)的2个场为对照组,大学生占比超过50%的7个场为试验组(见图4)。由图4可知,配怀舍的人均养殖效率与大学生占比的相关性不明显。

在产房,以大学生比例低于50%(含)的5个场为对照组,大学生占比超过50%的5个场为试验组(见图5)。断奶前成活率与大学生占比的相关性不大,甚至个别场出现大学生比例高,但成活率反而更低的情况。

因此,研究结果显示,在生产一线岗位上,更多的配置大学生并没有明显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3 大型母猪场人工成本投入的差异及关键点——以新式标准母猪场为例

3.1 主要生产车间直接人工配置标准

在大型母猪场的人工配置中,按照3000头的生产线来考虑,配怀舍和产房岗位设置包括主管、副主管、技术员和饲养员四个级别,配怀舍的技术员和饲养员各2人,产房的技术员和饲养员各4人。具体如表1。

表1 3000头标准生产线主要车间人员配置标准 人

3.2 人工成本投入差异的关键点

选择一年时间内人员、生产相对稳定的新式母猪场,用生产人员的实际年收入数据进行分析,如图6所示。

从人工成本投入的数据看,同样的标准化新式场一条生产线,人工成本投入差异大,而分析其根源,在于技术员岗位的配置人员上,大学生和蓝领工人的比例差异大,而大学生工资高于蓝领工人,所以导致总的人工成本差异大。

3.3 结论

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在生产岗位上配置高比例的大学生并没有与生产成绩呈现正相关性;

2)目前新式母猪场投入人工成本差异,主要在于技术员岗位投入的大学生数量差异大;

3)根据实际调研反馈,在生产岗位上配置蓝领工人,在人员稳定性、技术成熟度等方面,都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4)研究结果显示,考虑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储备以及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应当将大学生以安置在主管及以上的岗位为宜,这类岗位对电脑操作、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要求较高,需要配备文化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人员。

因此,比较科学的人工配置模式应该为,将大学生定位在主管以上的管理岗位,而生产岗位则全部配置蓝领工人,这样既可以满足生产实际需要,又可以实现母猪场的人工成本最优。

4 大型母猪场车间各岗位不同配置模式下的最优成本测算

基于笔者假设的几种配备模式,以下将对不同模式下的人工成本进行测算并比较。

4.1 三种假设模式下的人工投入成本差异

结合实际情况,假设目前母猪场的配置有三种情况,此处的人工成本数值是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取各岗位的平均值。

4.1.1 配怀舍

主管和副主管全部配置大学生,技术员岗位配置有三种假设,如表2、图7所示。

表2 不同人工配置下的三种模式(配怀舍)

配怀舍的三种配置模式下,技术员全部配置大学生和全部配置蓝领,人工投入差异率在14.78%,即如果技术员岗位全部配置蓝领工人的话,成本要比全部配置大学生降低14.78%,超过6.2万元,如表3所示。

4.1.2 产房

主管和副主管全部配置大学生,技术员岗位配置有三种假设,见表4,三种模式的成本差异对比见图8、表5。

表3 三种配置模式下的人工成本差异比较(配怀舍)

产房的三种配置模式下,技术员全部配置大学生和全部配置蓝领,人工投入差异率在23.33%,即如果技术员岗位全部配置蓝领工人的话,成本要比全部配置大学生降低23.33%,超过11.7万元。

4.2 最优模式与员工合理配比

经过调研发现,蓝领工人在技术员岗位上的胜任度非常高,稳定性强,从三种模式的配置下可以看到,技术员全部使用蓝领工人的人工成本降低的总额接近18万元。因此,模式三是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最优的模式,见表6。

表4 不同人工配置模式下三种模式(产房)

如果作为大型农牧企业,所属母猪场的生产线数量多,则人工成本节约总量将是惊人的数字。假设全场共设100条生产线,按照模式三配置人员节约的人工成本可达到1792.4万元,如表7所示。

表5 不同人工配置模式下的人工成本对比(产房)

表6 母猪场车间最优人工配置模式

表7 大型农牧企业多个母猪场人工成本优化预测 万元

假设大型母猪场采用以上模式三的最优人工配置模式,即技术员全部配置蓝领工人,那么,笔者就可以确定大学生的最优配置比例:1)在配怀舍中大学生占比为33%,蓝领占比67%;2)产房的大学生占比20%,蓝领占比80%(见表8)。

表8 母猪场车间最优人工配置模式

5 基于最优配置模式下,大型母猪场之间的人员流动模型

目前大型母猪场所属的大型农牧企业,互相之间输出人才和人员流动比较频繁。结合现有的人员配置最优模式(图9),可以建立人员流动的模型。

5.1 大学生流动模型

5.1.1 方案一:沿管理岗位向上流动

大学生入职即定位为未来担任管理岗位,从技术员开始学习日常工作,直线向上,按照管理路线流动。

5.1.2 方案二:作为代培人员,输出到其他母猪场。

在大型农牧企业中有多个母猪场,大学生入职即定位为代培人员,从技术员开始学习日常工作,之后进入副主管以上的管理岗位,同时根据需要输出到其他母猪场。

5.2 蓝领工人流动模型

将蓝领工人的岗位统一为技术员。划分为初级技术员、中级技术员和高级技术员。

5.2.1 方案一

蓝领工人按照技术路线流动,从初级技术员开始,直线向上,按照技术路线流动,到中级和高级技术员。

5.2.2 方案二

当蓝领工人晋升到中级技术员后,个别有管理能力的蓝领工人,可以转向副主管或主管岗位,并继续按管理线路向上流动。

在当前非洲猪瘟疫情长期困扰中国养猪业的情况下,行情是企业所不能把控的,而科学管控成本是企业所能做到的,因此,无论从企业管理角度上,使人工价值最大化,还是从员工发展角度上,使个人价值体现最大化,不断探究科学、精确的管理模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