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疑似大肠杆菌感染导致哺乳仔猪急性死亡案例的诊治报告

时间:2024-05-23

曲向阳,师保浚,赖清华,任夫波

(环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养猪事业部,山东 威海 264200)

2017年 9月 17日,某 1 700头一点式饲养4周批次化生产的扩繁场2~4日龄哺乳仔猪发生以下颌肿大、肠系膜水肿、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例。该病发病迅速,高度致死。经过细菌分离、鉴定,确认与大肠杆菌感染有关。通过青霉素与阿莫西林等口服用药干预后,发病停止、转归。因大肠杆菌造成的新生哺乳仔猪急性死亡病例较少,故做整理,希望对养猪同行有帮助。

1 临床症状

2~4日龄体况良好的哺乳仔猪突然发病,病猪常集中于某几窝内。主要临床症状为:病猪精神沉郁,卧地不起,常瘫痪或行走困难(图1)。发病急,从出现临床症状至死亡一般不超过24 h,病死猪颈部明显变粗(下颌部水肿)(图2)。发病初期体温正常,后期体温降低,甚至降于37 ℃(图3)。发病窝仔猪死亡率高,有时可造成整窝仔猪全部死亡;部分耐受过仔猪会发生腹泻。据统计有 40.6%(119 /290)的窝次表现腹泻,出现黄色、水样(40%)或牙膏状(60%)粪便(图4)。截止9月22日,产房共分娩仔猪284窝,其中34窝发病,发病率11.27%。各胎次母猪后代均有发病,提示该病发生与母猪胎次无明显联系。

2 剖检病变

全身多处脏器、组织出现水肿病变:下颌部皮下水肿,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图5);腹股沟部皮下也有类似渗出物(图6);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水肿;结肠袢肠系膜明显水肿(图7)。肾脏表面有少量针尖样出血点;大脑血管充血。肺脏、心脏、扁桃体等部位正常。

3 综合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怀疑是由某种细菌性感染导致的毒素中毒(特别是大肠杆菌或魏氏梭菌感染)。经过实验室检测,病死猪病料伪狂犬与猪蓝耳病均为阴性。

细菌分离结果如下:肺脏、肝脏及脑组织中均无细菌生长;从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分离到大肠杆菌。

4 防治策略

4.1 药物治疗

1)哺乳母猪添加利高霉素 2 kg/t饲料,连续添加7 d。但加药期间仔猪发病未减缓。

图1 病猪精神沉郁、无法站立

图2 病死猪颈部明显变粗(下颌部水肿)

图3 发病猪与正常猪的体温监控值

图4 部分慢性病例或耐过仔猪发生水样腹泻

图5 病死猪下颌皮下水肿

图6 腹股沟部水肿

图7 结肠周边肠系膜水肿

2)9月17日对发病猪分别利用10%的头孢噻呋注射液与10%的阿莫西林注射液注射治疗。但病猪未好转,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持续性上升。随后,对不同栋舍仔猪分别使用恩诺沙星注射液、泰拉菌素注射液、头孢噻呋注射液与阿莫西林注射液注射治疗及庆大霉素溶液灌服治疗。经过3 d治疗,各组均效果不佳。

自9月25日起,对有所产房仔猪,分为两组,分别整窝灌服阿莫西林粉与青霉素粉治疗。结果用药第2天开始发病窝数和死亡数明显下降。提示两种药物口服给药均有效。但每天口服两次青霉素的效果优于每天口服一次阿莫西林组。

4.2 建立群体免疫力

在猪伪狂犬病与猪蓝耳病均检测阴性且检测到大肠杆菌的前提下,通过如下措施预防下一批次仔猪发病:

1)返饲临床母猪:收集病死仔猪肠道,对下一批次即将分娩的母猪(临产前3~6周)进行返饲。

2)免疫大肠杆菌与魏氏梭菌疫苗:临床母猪产前3周,注射利特佳疫苗(大肠杆菌疫苗);

截止目前,下一批次的仔猪已经分娩,但没有出现上述临床症状,说明上述预防性措施可能有效。

4.3 批次化生产,全进全出

该猪场采用四周批次化生产,仔猪断奶后,对所有产房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干燥。避免病原在不同批次之间传播。

经过上述措施,仔猪发病与死亡停止,目前下批次已经分娩且未发生上述症状。

5 小结

大肠杆菌可引致多种猪病,如:新生仔猪腹泻、断奶仔猪腹泻、断奶仔猪水肿病、败血症、多发性浆膜炎、乳房炎及尿路感染等。但因大肠杆菌导致哺乳仔猪突然死亡与下颌部水肿并未见报道。大肠杆菌不仅能够引起肠道疾病,而且可以导致全身性的感染(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本案例共涉及302窝共3 726头新生仔猪,本次疫情死亡仔猪308头(占比8.2%),经济损失严重。在此病例治疗前期,我们尝试了各种对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有效的药物进行注射给药,但效果均不佳。但更改为利用青霉素或阿莫西林进行口服给药后,效果明显,疫情迅速停止,说明给药途径对此类疾病的用药效果影响显著。

此外,利用病死猪的肠道病料返饲、大肠杆菌疫苗免疫及批次化生产中的全进全出策略可能对预防下批次仔猪发病均有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