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保育猪正品率的新技术

时间:2024-05-23

刘辉旺,朱中平,远继国,李 想,张运强

(1.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长沙 410329;2.胶东市畜牧兽医局,山东 胶州 266300)

仔猪的“断奶关”是生猪养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节点,很多猪场在这一环节做不好,尤其是在仔猪断奶转群到保育舍的1周内,仔猪容易出现以下几大问题:1)仔猪断奶后不爱吃料,出现掉膘,毛色粗乱的情况;2)不同窝仔猪混群饲养之后,出现打斗、咬尾行为,造成仔猪死伤,对仔猪造成很大应激;3)腹泻、咳嗽、喘气、关节肿大、跛行、身体消瘦与苍白的猪只逐渐增多,而且呈现蔓延的态势;4)保育仔猪正品率大幅下降,残次率大幅上升;5)最终造成育肥猪出栏时间延长,造成饲料消耗成本增加,大幅影响猪场生产效益。因此提高保育正品率是规模化猪场非常重视的一个生产指标。

对于规模化猪场而言,保育猪正品率相比于保育猪成活率更能直观、准确地反映猪场实际生产情况。

保育猪正品率(%)=保育正品猪数量/保育猪总数量×100%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保育猪正品数的计算很关键,那么什么样的保育猪才符合保育正品猪?根据湖南加农正和PSY应用研究院对全国范围内的规模化猪场生产统计分析发现,这个参数有两个重要评判标准(见表1):

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导致保育猪正品率出现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没有做好仔猪保育舍的清洗、消毒、干燥、空栏工作,同时仔猪休息区缺乏必要的保温措施,造成断奶应激非常强烈,影响其健康和生长;

2)没有做好断奶仔猪的“优进全出”,部分病猪、弱猪、僵猪和其他有问题的猪断奶时一同进入保育舍,造成仔猪大群健康状况受损,从而影响仔猪生长速度;

表1 保育正品猪评价标准

3)没有做好仔猪的调教工作,造成仔猪转群后,猪舍环境脏、乱、差,导致仔猪发病率上升;

4)没有做好教槽工作,仔猪转群后出现不吃料,导致仔猪断奶、转群后的7~10 d生长速度下降乃至停止,更有部分猪场断奶仔猪出现负增长,将对70日龄体重形成重大影响;

5)没有针对性地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尤其是保育猪常见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水肿病、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导致发病率上升;

6)没有做好仔猪的驱虫工作,驱虫时机和驱虫方法不对,导致驱虫效果不好,也会影响仔猪生长速度和健康;

7)没有很好地提前干预仔猪混群可能出现的打斗行为,仔猪出现打斗后,对其生长健康有负面影响;

8)没有定期开展仔猪重要疫苗抗体水平检测,包括猪瘟、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等重要基础疫苗,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往往缺乏科学依据,造成相关疫苗抗体水平不够,导致仔猪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差,发病率上升;

9)没有对断奶仔猪做好精细化饲养管理,仔猪断奶对仔猪是一个强烈应激,而且仔猪由于其自身消化能力差,没有做到少喂勤添,导致许多仔猪出现消化性下痢,仔猪生长性能下降;

10)没有及时发现与隔离发病仔猪,造成疾病在猪群进一步扩散、传播,影响猪群整体健康。

这里面最容易被猪场所忽视的是仔猪断奶后生长速度下降和停止对猪场造成的损失,这类猪往往并不出现死亡,保育猪成活率并未改变,但保育猪70日龄体重会出现不达标,从而导致保育猪正品率下降,后期育肥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我们以表2与表3的生产试验结果来说明这个问题,年出栏肥猪按1000头猪场计算。

从表2与表3中不难看出,仔猪在断奶后出现生长速度下降乃至停止,将导致后期生长速度严重放缓,对猪场盈利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因此猪场需要高度重视保育猪正品率问题!

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我们运用“两清除一提高”技术来进行有效解决。“两清除”包括两个方面:清除仔猪体外、体内两方面不利因素,“一提高”指的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全面系统地提高保育猪正品率。

首先,清除仔猪体外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清除保育舍、外环境的致病因子,进行彻底消毒。在猪转入保育舍之前的7 d需要对保育舍内所有器械设施、角落进行彻底地清洗、干燥、消毒、空栏工作,并对保育舍的走廊使用生石灰或火碱进行消毒;

表2 仔猪断奶7 d内生长速度下降对猪场盈利的影响[1]

表3 断奶仔猪生长受阻天数对猪场盈利的影响[1]

表4 “五级淘汰”措施

表5 不同湿度和氨气质量对仔猪生长速度和死亡率的影响[3]

2)清除和淘汰不合格的断奶仔猪,实行“优进全出”而非“全进全出”,根据大量生产实践研究,对仔猪进行“五级淘汰”的思路,见表4;

3)给仔猪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大量的生产研究表明,仔猪断奶和转群应适当提高舍内温度或仔猪休息区温度,断奶和转群后的1周温度应控制在26 ~28 ℃[2],,高于国标的 20 ~25 ℃,让仔猪感觉更加舒适,减少应激对仔猪造成的不利影响;

4)确保仔猪有洁净的饮水,在寒冷的冬季应适当给饮水升温,防止因水温过低导致饮水量下降,导致仔猪采食量下降和腹泻;

5)控制保育舍内的湿度(60%~70%)和空气质量(NH3≤ 20 mg/m3),湿度过高,氨气浓度过高将造成仔猪生长速度下降,料重比上升,死亡率上升(见表5)。可通过添加微生态制剂、酶制剂、调整饲料中的蛋白浓度、及时清理舍内粪便来控制氨气浓度。

其次,清除保育猪内部的致病因子和寄生虫,并通过营养手段降低应激对猪群造成的不利影响。

同时注意及时给仔猪进行驱虫,在仔猪体重15 kg 和 30 kg 时进行驱虫,连用7 d。驱虫时应注意及时清除猪粪,并用敌百虫杀灭虫卵,防止二次感染,减少寄生虫对饲料营养的消耗,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第三、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对乳猪进行教槽、补料。有研究表明,仔猪在出生后3~5 d开始进行教槽,越早为仔猪提供教槽料,断奶后摄取教槽料的仔猪比例越大,减少因断奶造成仔猪不吃料的比例(见图 1);

2)定期检查保育猪抗体水平,科学制定保育猪疫苗免疫程序,做到接种时机、剂量、种类均合适,确保仔猪有良好的免疫力;

3)仔猪在断奶后的1周内做到“四不两细”:

四不:不换圈,不换饲养员、不换料、不混群,并提高舍内温度到26 ℃。

两细:细心观察:密切观察仔猪断奶后的变化,看仔猪吃食、饮水、排粪、呼吸和睡眠等是否正常;细致饲喂:断奶后4~5 d要适当控制仔猪的采食量,防止消化不良而下痢,要少喂勤添(一昼夜6~8次),避免造成饲料浪费和被污染,保持饲料饮水清洁,经常打扫圈舍,保持舍内干燥卫生;

4) 在仔猪转群到保育舍以后,做好仔猪的“三定”调教工作,让仔猪学习:睡觉定位、饮水定位、排粪定位。首先准备好一些猪粪,将其放在仔猪饮水区附近,猪有在较为潮湿地方排粪尿的习惯,定位好饮水区和排粪区,同时在仔猪休息区撒一些饲料,每天在猪采食之前将仔猪驱赶到排粪区,进行排粪排尿,坚持3~5 d,及时清理休息区的粪便,保持休息区的干燥、卫生;

图1 不同教槽时间对仔猪断奶后采食的影响

5)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转群时尽量维持原窝饲养,并提供适当的玩具,减少仔猪内部打斗行为;

6)做好保育舍仔猪的投料工作,仔猪转到保育舍之后的7 d内逐渐过渡到保育料,应注意观察仔猪状态、料槽有无剩料,进行调整饲喂量,并确保仔猪有充足洁净的饮水;

7)每天做好巡栏工作,观察仔猪吃料、呼吸、站立、排便情况,出现不吃料、咳嗽、喘气、跛行、腹泻的仔猪应及时挑出,进行隔离治疗,如有必要,进行大群预防性投药。

相信通过运用“两清除一提高”技术,有效清除保育猪内、外环境中的不利因子,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保育正品率,提高猪场养殖效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