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非洲猪瘟的一点认识

时间:2024-05-23

王凯忠,袁 爽,冯佩平

(1.龙游大统畜禽医院,浙江 龙游 324000;2.武汉新跨越农牧服务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3.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

自8月3日以来,截止9月14日,我国已有17起非洲猪瘟的疫情通报,由于农业部门的果断处置,疫情得到有效处置。根据流行病学及我国的养殖环境条件,风险仍然存在,风险在于疾病的继续发展,带来猪群损失,人们对养猪业的信心受到一定影响。重振需国家资金、公共资源的投入增加,近一段时间内,对非洲猪瘟仍需要正确认识,它不是人畜共患病,通过及时应对,提高生物安全、限制运输、提高防病知识,疫情可控。

1 认识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古典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相似,需在国家指定的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最急性型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急性型的体温可高达42 ℃,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其他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流产,死亡率高达100%,病程4~10 d; 亚急性型的症状与急性相同,但病情较轻、死亡率较低,体温波动无规律,一般高于40.5 ℃,仔猪死亡率较高,病程5~30 d;慢性型的波状热,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毛色暗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死亡率低,病程长。遇到类似情况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

2 非洲猪瘟的传播

软蜱是感染生猪及野猪和宿主重要的传染源,病毒可以在软蜱体内存活5年以上,未经高温处理的泔水、肉制品也是传染源。移动的被感染生猪及其产品的移动是疫情快速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拒绝泔水养猪,拒绝携带肉制品由疫区到非疫区,密切关注农业部门的疫情通报可有效防止传播。

3 生猪供给出现波动

随着疫情发展,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生猪限制运输的政策,对控制疫情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切断了传播途径。考虑到发病及受威胁的河南、山东等省是生猪主要调出省份,在调运受阻的情况下猪价有波动。在山东猪价低到7元/500 g时,浙江出现了10元/500 g的现象,一些猪肉需求量旺盛的地方会出现猪价走高的状况。一些运输生猪的人员在追赶差价的同时,也带来了疫情隐患,差价明显的地区会在政府的协调下趋于稳定,通过重点统一采购政府指定及认可企业的生猪,使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促进后期产业链发展、产销地区协调发展。

4 生物安全提升

非洲猪瘟的暴发与泔水养猪关系密切,目前泔水养殖已被禁止,以猪血为原料的饲料也被禁止,饲料行业准入门槛得到提升,让猪吃的更营养健康,利于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笔者拜访的部分规模场的消毒设备形同虚设,不乏存在损毁及消毒不彻底的现象。近期来看,他们对消毒设备开始重视使用,一些地区的消毒制剂销售火爆,部分区域还出现了断货情况。另外,发生非洲猪瘟的猪场规模小,基础疫苗防控不到位,如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支原体疫苗免疫者少,猪的免疫力不高,加之基本无生物安全措施,场内进出自由。这样的生物安全不到位的猪场最终会被市场淘汰,转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5 疫情响应机制健全

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全民动员,政府严控人、物、车的流动,强制消毒,严格筛查,划分疫区网格化管理,甚至整体隔离一家医院,做到疫情 “一日一报”,有外媒报道,这样的动员程度是惊人的。自从那时起,我国完善了疫情防控体系,可以说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疾病控制机制也会带来积极变革。2006年南方的“无名高热”席卷而来,给猪蓝耳病疫苗的研制带来契机,从那时起,以各地为代表的猪蓝耳病毒株疫苗纷纷出现,政府对基础性疫苗的免疫项目出台招标制度,补贴增加,加强预警检测,促进了行业发展。人们普遍认为该疫情后,养猪业的流通环节可能会带来变革。

总之,在农业部门领导下,全体动员,非洲猪瘟疫情一定能被消灭在局部地区,确保养猪业平稳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