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秋季猪场呼吸道疾病多发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时间:2024-05-23

王晓林

(湖北博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湖北 黄石 435000)

猪呼吸道疾病多发且难以控制是由于其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导致疾病的持续发生,一般为病毒间混合感染、细菌间混合感染、病毒细菌间混合感染。病毒间混合感染多与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猪只免疫功能降低、病毒外侵有关;细菌间混合感染多与猪只免疫能力低下、细菌感染受损器官、饲养环境不佳、生物安全不完善有关;病毒细菌间混合感染是集前两种混合感染的融合,是猪场发生的严重疾病,属呼吸道疾病的多重感染,控制效 果较差,猪场损失最为严重。此类疾病是多种致病因素的结果,一般称之为“猪呼吸道综合征”。

1 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

近期呼吸道疾病频发,保育阶段(40~70日龄)仔猪消瘦、体温40~41℃、采食量下降30%左右、明显有打喷嚏症状、个别猪只流乳黄色或白色鼻液、眼窝有泪斑、眼眶周边偏红、严重的仔猪呈腹式呼吸、口腔空嚼、四肢划水状等。保育阶段发病率45%左右,死亡率6%~10%。育肥猪(90~150日龄)主要症状为猪只趴卧、精神不振、食欲下降20%~30%,严重的猪不食、体温40℃左右、呼吸频率加快、咳嗽喘气症状明显、眼结膜潮红、发病3~4 d后逐渐消瘦、个别猪只尿液发黄或少尿、粪便干燥呈颗粒状;育肥阶段发病率40%~60%,死亡率3%~8%;发病周期 7~15 d,用药 4 d 后症状缓解,治疗周期 7~10 d。

2 呼吸道疾病频发原因

2.1 昼夜温差大

秋季昼夜较大,温差在10℃以上,由夏季转换秋季过程中,猪场管理人员并未引起重视,容易导致猪受凉感冒。从外观上看很多兽医讲猪流感,但是猪感冒和猪流感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区别。此阶段多以流黄色鼻液、部分猪只发热、咳嗽为主,病程较短,一般药物即可治疗。主要发生在昼夜温差明显的情况下,多因内热外寒所致。

2.2 环境影响

在中兽医中谈到关于季节与脏器关系,肺主秋季,秋季容易肺燥,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容易被秋燥所伤,出现口干、咽干、咳嗽不止等症状。同时猪舍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下降,猪长期受到有害气体和粉尘刺激,易患支气管炎、气管炎和肺炎[1]。

2.3 生物安全

猪群密度过大引起猪舍内部空气污浊、有害气体(氨 气、硫化氢等)浓度过高;猪群出现小范围呼吸道症状时,未引起重视提前预防,管理方面漏洞导致后期呼吸道症状大范围的发生;疫苗免疫程序不当,导致后期引发呼吸道症状;引种携带病原未进行有效隔离或驯化,导致保育、育肥、母猪间横向感染。

2.4 病原入侵

呼吸道病原较为复杂,为一种或多种共同致病,表现为混合感染,不同的猪场混合感染的病原不一样,同一种病原在不同的猪场致病力不一样、同一猪场不同体重、不同发病时间的猪群病原感染和致病力都有区别。呼吸道疾病多发的主要病原有病毒性感染(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细菌性感染(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肺炎支原体、寄生虫等。根据病原在猪场感染的严重程度依次进行分析:

2.4.1 猪蓝耳病(PRRS)

猪蓝耳病病毒(PRRSV)是引起呼吸道疾病最主要元凶之一,是猪场防控的首要病毒性疾病。由于其病毒具有多样性、易变异、抗体依赖效应、抗体延迟等特点,是猪疾病防控的难点。该病毒主要侵害淋巴系统,特别是肺脏的巨噬细胞,导致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损伤,引起免疫抑制。该病毒可增强圆环病毒2型(PCV-2)的排毒与传播,最终导致带毒猪的比例增加。与支原体混合感染可产生协同作用,导致呼吸道疾病及损伤更加严重,持续时间更长。与伪狂犬病毒(PRV)混合感染可导致机体呼吸道临床症状及肺部损伤更加严重[2]。母猪群阴性感染垂直排毒,在失去母源抗体的6~9周龄的猪只极易发生呼吸道症状且难以控制,是保育阶段防控的难点。育肥猪持续带病毒也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潜在威胁。该病毒极易与PCV、PRV、链球菌、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感染,形成呼吸道综合征的明显症状。

2.4.2 肺炎支原体(MH)

猪只感染支原体后,支原体会附着于支气管腔并损伤支气管腔体上的纤毛,使纤毛变短或脱落,继而进入肺脏,使呼吸道和肺部继发感染。支原体感染导致淋巴细胞和肺脏巨噬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降低,引起肺脏病变,失去气体交换功能。常说猪喘气病就是由于肺脏变性导致气体交换功能减弱,依靠喘气来促进机体的正常运行。感染MH的猪群一般都会同时感染PRRV、PCV,呈现混合感染较多。

2.4.3 圆环病毒 2 型(PVC-2)

PCV-2主要侵害机体的树突状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导致机体的免疫屏障被突破,从而感染病原。主要表现母猪流产、死胎、保育仔猪出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PCV-2能单独引发PMWS,但只是会产生轻微的、不典型性或中等程度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损伤,而产生典型的临床症状大多需要其他协助因子,如PCV-2和PRRSV的共同感染。PCV单独发病已经非常少,常与PRRSV、PRV、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等相关联。该病主要使用疫苗进行防控,药物治疗暂时没有较好的方法。

2.4.4 猪伪狂犬病(PR)

PRV在保育和育肥阶段多呈现阴性感染,受到外界应激或其他疾病导致免疫抑制后开始发生较多。近几年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比例持续上升,已是当前呼吸道疾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病原之一。引起呼吸道症状的猪伪狂犬病毒发病节点主要在12~14周龄,此节点阳性率普遍较低,容易受到感染。作为养殖管理人员要注意抗体阳性率的比例情况,避免母猪群持续排毒或猪场野毒感染。特别是阳性不稳定场要逐步降低肥猪群的感染阳性率,才能维持猪群的稳定。该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效果不理想、只有紧急免疫猪伪狂犬病弱毒活疫苗后效果明显。

2.4.5 猪流感(SI)

SIV感染多发生于环境条件恶劣、气温骤变的情况下,猪群受到冷应激的刺激后引起,规模化猪场发生比例较大。感染猪流感病毒前期猪群呈现感染猪发烧发热、流青色鼻涕、精神不振等症状,前期控制非常关键。若3 d后未控制该病情,极易引起后期继发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等,呈现较高的死亡率和损伤率,对猪群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

2.4.6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

APP主要是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系统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病阶段为育肥猪阶段(12~22周多发)。该病多在猪伪狂犬病阳性病毒感染猪场多发,是继发感染的常发性疾病。

2.4.7 猪链球菌病(SS)

SS是猪场常在性病原,该病主要定植在呼吸道上,尤其是扁桃体和鼻腔。多发生在保育中后期,是猪场细菌性疾病的主要条件性致病原。在猪场病毒性疾病的持续感染下,呼吸道器官的损失极易导致猪链球菌发生。近年来规模化猪场血清学检测发现,猪链球菌的感染率在逐步上升。

2.4.8 副猪嗜血杆菌病(HP)

HP是猪场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多发生于保育阶段与育肥前期,后期发病较少。该病多与PRRSV、PCV混合感染,治疗难度较大。若仅单一感染对其的控制相对较容易。保育猪群感染后的损失非常严重,尤其是PCV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达30%以上。

2.4.9 寄生虫

因猪价问题,有些猪场会考虑成本因素,取消或减少驱虫环节,导致寄生虫的感染,尤其是育肥阶段猪群极易发生猪持续咳嗽、腹式呼吸、体温不高、持续消瘦、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等。经过诊断发现主要病原为肺丝绦虫感染,通过持续驱虫即可解决。

3 防控措施

3.1 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猪场出口入口实行双向管理,避免出入口往返,出入口消毒液定期更换,防止疾病的传播;消毒场所设立衣物鞋柜,进出场更换衣物,提高员工疫情防范意识;饲料车辆进出场内要实行喷雾消毒及消毒池消毒,避免猪场间串联传播病原;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要及时处理,同时对发病周围环境消毒。外购种猪群隔离及驯化时间不低于45 d或60 d以上,达到安全标准方可混群。常用消毒液有聚维酮碘、戊二醛、煤焦油酸、烧碱等,定时更换使用。

3.2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包括确定饲喂量及方式、环境卫生、密度、猪群营养等,对于饲养管理的重视是作为养殖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的环节。猪群的饲喂量及方式直接决定猪群的健康程度、肥胖程度,过度饲喂易造成饲料浪费,饲喂量少易引起猪生长速度缓慢、应激大;在秋季和冬季猪舍环境卫生对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是控制呼吸道疾病的基础,因此要格外重视环境卫生;高密度猪群使疾病传播更有利,尤其是呼吸道疾病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损失更严重,同时不利于生长;营养是一切健康的基础,是维持机体正常运行的基石,按标准饲料营养需求供应更为重要,切不可因猪价波动而调整饲料配方,引起猪群应激性问题及营养问题产生。寄生虫的控制一定要按照4+2模式操作,避免育肥猪感染寄生虫,提高营养吸收水平和健康度。

3.3 疫苗防控

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主要依赖疫苗免疫,常规药物对其效果不佳,在某些方面只能协助治疗。进入秋季后保育和育肥阶段要定时做好PRRS、PCV、猪瘟、PRV等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依据检测结果(离散度、S/P值、阳性率等参考值)来确定疫苗的免疫程序,方可达到更有效地防控。同时注意母猪散毒和野毒的感染,及时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细菌性疾病多在病毒性疾病发生过程中继发感染,因此控制好病毒性疾病同时,细菌疾病可以使用药物及早防控。

3.4 药物防控

疾病的治疗原则以防为主。猪场应以定期做好防控为首任,在猪场出现疾病症状时应及时针对性防御,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减少因疾病造成的损失。

秋季昼夜温差大、气温变化异常较多,对猪群呼吸道疾病防控不容松懈,因此每月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板青颗粒1 kg+10%氟苯尼考可溶性粉1 .5 kg/ t + 麻 杏石甘 散 2 kg/t( 主 要成分:麻黄、苦杏仁、生石膏、炙甘草)5~7 d,提高猪群抗病能力。

3.5 药物治疗

3.5.1 轻微感染

猪群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发病比例在5%以下,轻微咳嗽、采食量未出现明显减持时,可以使用该方案进行有效控制 :80% 泰妙菌素预混剂 200 g/t +10%多西环素可溶性粉1 kg/t +麻杏石甘散2 kg/t(主要成分:麻黄、苦杏仁、生石膏、炙甘草),连续使用5~7 d。

3.5.2 严重感染

猪群出现打喷嚏、喘气、腹式呼吸、眼眶发紫、眼结膜潮红(占 比5%~10%)、部分猪只身体发红、采食量明显减持时,建议使用饮水+拌料配合肌肉注射效果更佳。

1)饮水给药

饮水中投放板青颗粒(主要成分:板蓝根、大青叶)1 kg/t+10%复方阿莫西林可溶性粉1 kg/t+维生素C 1 kg/t, 待采食结束后禁水 1 h,再集中饮水,1次/d,连续3~4 d。

2)饲料给药

方案一:20%替米考星预混剂1 kg/t+10% 氟 苯 尼 考 1 .5 kg/t+ 10%多西环素可溶性粉1 kg/t +麻杏石甘散3 kg/t(主要成分:麻黄、苦杏仁、生石膏、炙甘草)+黄连解毒散2 kg/(t主要成分: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连用5~7 d。

方案二:5%泰万菌素预混剂1 kg/t +20% 氟 苯 尼 考 可 溶 性 粉800 g/t+ 止咳散 3 kg/t(主要成分 :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连用5~7 d。

3) 注射给药

针对严重呼吸道疾患猪只,建议一侧肌肉注射20%氟苯尼考注射液,按0.1 mL/kg计;另一侧肌肉注射林可霉素注射液,按 0.1 mL/kg,配合使用,连用3 d。针对喘气严重猪只,肌肉注射30% 替米考星注射液,按 0.1 mL/kg 计,连用 3~4 d。

4 小结

猪呼吸道疾病频发多与猪群机体免疫力低下和环境控制不利有关。因此在秋季呼吸道疾病控制时一定在夜间做好保温,避免昼夜温差大引起冷应激反应。在刺激机体免疫能力方面,要通过药物(板青颗粒、黄芪多糖等)提高免疫能力和疫苗效价,使其免疫功能得到增强,抵御病原入侵。防重于治的防控观念一定要深入人心,提高管理的责任感,方能更有效地控制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