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董万福,侯 晶,王志军,付延军,张喜才,金汉帅,张丽萍,马艳华
(1.吉林市农业科学院 ,吉林 132101;2.吉林省永吉县科学技术馆, 吉林 132100)
夏季猪舍环境控制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董万福1,侯 晶2,王志军1,付延军1,张喜才1,金汉帅1,张丽萍1,马艳华1
(1.吉林市农业科学院 ,吉林 132101;2.吉林省永吉县科学技术馆, 吉林 132100)
试验通过对环境的地面温度和通风的控制,进一步观测了舍内环境与生长育肥猪性能的关系。一味强化通风和降低地面温度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可能造成负面的效果。
地面温度;通风;生产性能
养猪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品种、饲养、管理、防疫和环境控制等。在环境控制中温度尤为重要,当舍内温度超过适宜范围时,猪的生产性能受到严重影响。据资料记载,由于猪的睡卧时间超过70%,当舍内温度超过适宜范围时,对地面温度进行调控可明显改善猪的生产性能,同时加强通风对猪的生产性能也有明显的改善。该试验对夏季高温季节加强猪舍通风和地面降温对生长育肥猪性能的影响做了探索,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1 试验地点及时间
试验于2015年7月15日至2015年9月29日,在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试验猪场进行。
1.2 地冷床
在猪舍地面下铺设过水管(楼房地热用管),管间距5~7 cm, 过水管上铺水泥2~3 cm。地冷床进水口直接连到猪场供水设备,出水口连到猪舍内饮水线。
1.3 通风
猪舍为南北走向,采用东西对流自然通风。
1.4 试验猪选择、分组和饲养管理
选用杜长大三元猪,出生日期相同,出生和断奶体重相近的仔猪90头,随机分为3组,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猪饲养在同一舍内不同区域,自由采食和饮水。圈舍清扫3~4次/d,保持地面清洁。
1.5 试验因素安排
第1组:通风(东西对流)+地冷。
第2组:通风(东西对流)。
第3组:对照,不加通风和地冷。
1.6 测定项目
1)舍内外气温:用普通温度计每天测定3次,分别在9:00、12:00和15:00。
2)地面温度:用红外电子温度计每天测定3次,分别在9:00、12:00和15:00。
3)耗料量:每天投料1次,按次称重计量。
4)体重:在测定日上午9:00进行。
2.1 试验期间舍内外温度
该试验利用欧式猪舍,分上下2层,上层为牧草储藏间,下层为饲养区,期间温度变化如表1。
表1 舍内外温度记录 ℃
2.2 舍内地面温度
1、2和3号分别饲养试验猪1、2和3组,4号为空栏。2015年7月13日各组均为空栏,地面温度为各组空栏温度,如表2。
表2 猪舍内地面温度 ℃
2.3 采食情况
各组各阶段平均日采集食量如表3。
2.4 增重情况
各组各阶段日增重如表4。
2.5 饲料报酬
各组各阶段饲料利用情况如表5。
表3 各组采食情况
表4 增重情况
表5 饲料报酬情况(料重比)
1)从表1可见,吉林地区的夏季气温是一年中最高的时段,但远不如南方。一天中最高温度,2015年7月15日-2015年8月5日平均气温29.5 ℃,2015年8月6日-2015年8月21日平均气温26.9 ℃,2015年8月22日-2015年9月7日平均气温27.8 ℃,2015年9月8日-2015年9月22日平均气温22.5 ℃。而夜间和上午的温度2015年7月15日-2015年9月22日平均为22.4~16.7 ℃,基本上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舍内温度2015年7月15日-2015年9月7日早午晚均低于舍外1~2 ℃,2015年9月7日以后高于舍外。
2)从表2可见第1组地面温度各阶段均低于其他两组,在未进猪前可达到8 ℃,进猪后幅度由所下降,且随着舍内温度下降而下降。
3)从表3可见,试验猪的采食量1组最低,其次是2组,3组最高。
4)从表4可见,试验猪的日增重1组只有在2015年7月15日-2015年8月5日期间高于2组和3组,其他阶段3组最高,其次是2组,最低是1组。
5)从表5可见,试验猪的饲料报酬2015年8月5日-2015年8月21日其间1组最差,2组次之,3组最好,其他阶段各组差异不大,基本接近。
综上所述,吉林地区夏季高温有限,一味强化地冷和通风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并不一定适宜,在气温不是很高时能造成不良影响,希望广大养猪从业人员给予关注。
2015-11-03)
吉林省现代生猪产业体系-猪舍内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编号:231324)
董万福(1962-),男,吉林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养猪科研和技术咨询工作。E-mail:dong3017@126.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