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本刊记者:黄若涵 马晓静
2010 年,对于中国养猪业尤其是种猪业来说是一个丰收之年。12 月15-17 日,全国猪育种协作组会议暨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授牌仪式在山城重庆隆重召开,这标志着我国从2009 年开始实施的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我国猪育种工作实现了跳跃式的拔高,生猪遗传改良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今天,让我们一起共同走近和关注我国的生猪遗传改良工作。
1993 年根据农业部畜牧兽医局(1993)农(牧种)第174 号文件《关于成立全国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育种协作组》文件精神,全国成立了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育种协作组,从此拉开中国种猪联合育种的序幕。1998 年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成立全国种猪遗传评估工作小组,1999 年讨论制定《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养猪业发达国家在种猪育种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经过3 年多广泛征求国内外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并多次讨论修改,并于2000 年5 月颁布了“关于印发《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对我国种猪遗传评估测定的性状、测定数量及统一遗传评估方法等进行了规范,为今后区域及全国计算机联网和信息共享,建立种猪的遗传联系,实现全国种猪联合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2001 年,参加全国种猪遗传评估的种猪场有37 个,涉及到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浙江、湖北、江西、广西、广东、福建、云南、贵州及四川等全国13 个省、区、市,共收集30 000 多头种猪的体重和背膘厚测定数据,于2002 年首次在网上进行公布。
引种—退化—再引种现象严重。我国在选育与引种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育种方面存在“选育→提高→鉴定→退化”的情况;在引种方面存在“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现象。据统计,2005 年全国从国外引种进入高峰(2005 年引入种猪3 000 头),到2008 年全国引种超过10 000 头。7年来,全国各地争先到国外引种,开始出现严重炒种现象。引种虽然能提高国内种猪生产水平,但是引种费用很高,而且很多费用花在流通环节。利用外国人资源赚了中国人自己的钱,单从这个角度看引种就很不合算。以引进1 头美国种猪为例,大约农场主可卖700~800 美元,约合人民币5 600~6 000 元,到中国猪场成本增加到13 000~14 000 元人民币,这里大约50%费用花在流通环节,如当地的检疫费300~400 美元,隔离费、到岸检疫费1 300~1 400 元人民币,还有出国考察费、引种工作人员费用、兽医管理费用及代理费等。长期依赖进口种猪发展中国养猪业是不可取的。一方面造成大量外汇流失,中国大量的财富流入外国人腰包。加之引入种猪质量很难保证,任何时候外国人都不会将其最好的东西给我们,我们将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跑。长期下去我们作为养猪大国,要成为养猪强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国外从中国引种的经验表明,他们是真正引入资源,而不是引入扩繁,如英国、法国引入中国梅山猪育成梅丹和法国产仔数很高的种猪,日本引入北京黑猪生产东京X 系种猪等。我们主张适度引种,目的是促进改良。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外育种材料,改进我们的育种工作。一次引入过多,必然优秀个体比例降低,整体水平降低。我们更反对走引种、扩繁、销售、再引种的短期行为。我们要明确目标,采取正确的技术路线和育种方法,就能达到改造创新的目的。
2010 年12 月15 日至17 日,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会议暨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授牌仪式在重庆隆重召开。农业部畜牧业司陈伟生巡视员,全国畜牧总站何新天书记、全国畜牧总站郑友民副站长,重庆市农业委员会王健副主任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在开幕式上陈伟生司长做了重要讲话。
他谈到,抓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对于提高我国生猪自主育种水平,做大做强种猪产业,推动养猪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生猪遗传改良的总体目标是,选择100 家种猪场组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着力推进种猪登记、生产性能测定、遗传交流和遗传评估,形成以联合育种为主要形式的生猪育种体系,加强种猪持续选育,提高种猪质量,改变我国优良种猪长期依赖国外的格局,用10 年、乃至20 年的时间,努力使我国的种猪生产水平进入国际先进前列。
他说,在扎实推进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进程中,当前要重点抓好生产性能测定和遗传交流两项工作。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要按照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继续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工作。要制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场间遗传交流计划,以种猪精液交流方式为主,充分发挥种公猪站的作用,尽快启动遗传交流工作。
同时,他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希望,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保障全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顺利实施。一是加强遗传改良计划的组织与协调,畜牧业司和全国畜牧总站将继续加强遗传改良计划的组织实施,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手段,强化核心场动态监管,加强改良计划宣传和技术培训。二是专家组要强化生猪遗传改良技术支撑,要制定好遗传交流计划等技术标准和规范,修订完善现有标准,建立遗传改良技术标准体系,指导、协助和监督各自联系的核心场做好性能测定、遗传交流等育种工作。三是企业要增强开展育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核心场要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主动开展种猪登记、性能测定及数据上报、遗传交流等工作。各育种协作组成员是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后备军”,要按照改良计划思路和方向,自觉主动开展育种工作。
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这一宏伟蓝图徐徐展开的同时,有一批核心骨干我们不得不谈到,他们就是猪育种协作组的成员们。从他们口中,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和洞悉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张勤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本刊编辑: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中遴选100 家核心种猪场都有哪些标准,是通过什么程序产生的?
张勤:为规范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申报,客观公正地遴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全国畜牧总站结合我国种猪场现状,按照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遴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总体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遴选标准,作为申报和验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条件要求和技术标准。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基本条件:1)种猪场必须是原种猪场,并取得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2)有专门的育种技术部门和技术人员,技术人员须经过专门的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培训。3)有完善的育种设施设备。
种群要求:1)核心群母猪数量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长白猪600头以上;大白猪600头以上;杜洛克猪300头以上。2)种猪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无遗传缺陷和损征。3)种群健康状况良好,符合种用要求。
技术要求:1)有明确的种猪选育方案,执行2年以上,并有年度选育工作总结报告。2)场内种猪性能测定制度齐全,遗传评估方法科学合理,拥有2年以上的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记录。3)系谱记录齐全,主要经济性状(总产仔数、达100 kg体重日龄、100 kg体重活体背膘厚)测定数据完整有效,年测定种猪2 000头以上。
符合以上条件的猪场方可参与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评定。而遴选程序为:企业自愿申报→专家推荐→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上报→专家组现场评审→评选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
本刊编辑:专家团队在今后将采取什么举措帮助猪场进一步提升自身水平,帮助其在今后更好地发挥出核心育种场的作用?
张勤:全国猪育种协作组专家组是在2009年重新组建的,目的就是增强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技术力量。专家组的任务主要是负责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方案和场间遗传交流计划的制定,参与种猪生产性能抽测,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及实施效果的评估等。
对核心育种场的管理我们实行的是专家联系制,每个场都有一名由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办公室委派的专家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专家组成员应时刻保持与猪场的联系,深入一线,对核心育种场今后各项相关指标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估。参与和指导猪场进行种猪性能测定,协助核心育种场处理数据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评估结果的利用,与核心育种场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交流种猪的配种计划。总的说来,专家组主要对猪场进行技术支持从而促进核心育种场的种猪登记、选育、遗传交流等工作的顺利实施。
吴志军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刊编辑:恭喜贵单位成为了首批通过国家核心育种场验收的企业,请问您认为遴选为核心育种场对贵单位的意义何在?
吴志军:能成为首批入选的18家核心育种场之一,广西农垦深感荣幸。这是广西农垦实力的外在表现,是对我们多年育种工作的肯定。通过这个平台,联系专家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核心技术,促进猪场育种技术提升。猪育种领导小组的动态监管,猪场管理工作将更规范化。除此之外,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解决了种猪交流和遗传评估的相关问题。种猪交流一个场是不能搞起来的,必须有多个各有差异、各有优势的场,且依托可靠的组织作穿线人,以科学精准的性能指标和数据为依据,进行优良基因的杂交组合,使得公猪品质好上加好。单一企业也很难保证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在自己的猪场里各项指标都好,但是换一个环境就未必了。所以,在有组织保障的前提下,遗传评估才能多面化,纵深横广,才具有科学性,才有意义。
本刊编辑:能首次通过验收说明贵单位确实实力不凡,请问前期做了哪些筹备和完善性工作,使得能首批通过这一验收?
吴志军:这不是一个短时间做几项工作就能取得的结果,而需要一个漫长的、持续的积累过程。广西农垦从2000年左右就开始进行自主的选种、育种工作,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加之,我们育种技术人员比较固定,10年来几乎没有变动,这些老技术人员技术纯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我们育种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不能光看到领回这块农业部颁发的牌匾的璀璨光芒,更应看到它背后浸满的广西农垦全体员工的心血和汗水。
本刊编辑:现在贵单位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成员,你们将如何配合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领导小组,从而也使得你们在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中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优势?
吴志军:虽然我们场一直在做遗传改良工作,但是我们的效率很低。几乎是0.04头/年的改进速度,远远跟不上这个产业的发展。而今,生猪遗产改良计划的顺利实施,也使我们有了组织的保障,以后我们会从育种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计划的标准执行,多多跟联系专家学习和交流,定期和其他猪场交流各方面的经验和交流。其实我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在我退休前,能对我们的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做出一些贡献,希望中国将来的优秀种猪不再叫“加系”、“美系”……我由衷地希望通过我们这辈人的努力,能给中国的猪育种事业带来新的突破。
郑德兴 四川铁骑力士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本刊编辑:贵单位在被评选为核心种猪场的前期都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呢?
郑德兴:生猪遗传改良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四川铁骑力士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很注重种猪的选育工作,我们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种猪选育工作规划并严格实施和落实,有一批专业的育种技术人才队伍,更有科学先进的硬件设施做保障。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我们的种猪的精细化管理,因为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我觉得这是我们能首批入选100家核心育种场的制胜法宝之一。比方说我们运用专业的新佳猪场Grp系统管理软件管理我们的种猪,这方便管理人员能快速查到它的全面的信息。另外,我们为每头种猪制定了醒目的“身份证”,上面注明了耳号,配种信息,生产情况,免疫情况等信息,很方便生产实践中管理人员辨认和查找种猪,这与电脑软件可谓是双管齐下,珠联璧合。对个别猪还另外配有彩色的牌子,比如挂红牌的表示需要淘汰的,黄牌表示妊娠无仔的,白色表示子宫炎的,便与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我们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各个管理细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嘛。
我们会在今后充分利用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这个平台,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动态监管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不懈地进行多方面的具体工作的落实和跟进,使我们的育种工作更上一层楼!
2010 年10 月和12 月分2 批授予24 家育种场为国家核心育种场。这一举措在行业内引起轰动。这是对全国猪育种场的一次检验和洗礼。通过遴选也反映出我国猪育种工作存在的不足,育种场在具体开展育种实践中也有较多的弊端。
作为企业家,没有一个不是追求当期效益最大化的。尤其是职业经理人,当期效益和他们的薪水直接挂钩。最好、最优秀的种猪是买,还是自己留?经理们回答说:买!现在中国种猪企业老板往往是居高临下,不深入实际,尤其集团公司老板更是如此,育种场上下不一致是通病。老板交代下属搞育种,自己又不懂具体怎么管理和监督,促进育种工作的具体落实,只追求当期效益,看重结果,因此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国种猪一般体重达50 kg 左右、未经过全面的测定就被卖掉了。中国养猪企业育种存在下列几方面问题,第一,体制问题,有条件,有技术和实力的公司大多为国营企业,国营企业缺乏后劲,没有人去考虑5 年以后的事情;第二,观念问题,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却缺乏长远打算,没有新思想与创新意识。因此,专家们到育种场发现理想与现实差别太大,老板有想法,但顾及不到,在当期效益和育种工作发生冲突时会先赚钱,育种以后再说。
过去很多企业家都抱怨,中国有很多育种专家,从国外引进大量的种猪,却没有育成很好的猪品种。实际上,中国猪种资源丰富,有地方品种,也有很多育成品种。近20 年中国普遍引入国外长白、大白、杜洛克种猪。引来以后怎么办?基本上是“扩繁→销售→退化→再引种”。因此,很多人认为引来品种出现很大分离,退化很快,那么,对国外引入品种如何选育提高,使其适合于本地生产,这个工作是不是育种?特别明确了这一概念,“育种就是从遗传上改良, 并使其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这样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育种,不一定追求一个新的品种的育成。大量经验表明,从国外引入品种,其实正常发情配种的母猪大约在70%,到第2 代纯繁会出现严重分离现象,这就需要严格选择淘汰。因此,选育是我国猪育种工作重要课题,通过引入遗传材料,使中国种猪生产水平得到整体提高,所以我们的育种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因此要改变企业家观念,促进他们重视育种工作。
在育种场,育种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配备育种专职技术人员,还要各方面配合,很多企业家忽略了人才的管理。一是认为配备一定数量的育种技术人员和相应的设施与设备就可以搞育种,忽视了团队协作的环节,企业发展以人文本,没有人一事无成,要造就一支优秀、特别能战斗、事业心强的团队至关重要。育种技术人员要制定方案,要在饲养人员配合下组织测定工作,一个人是干不了的。另外,要重视育种技术人员的建议,提供能满足工作需求的硬件设施,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如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更新、B 超测定的耗材采购、打印纸、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等。要给育种技术人员一个宽松的工作条件和创新发展的空间。此外,提供与员工工作业绩相匹配的薪酬待遇也很重要。
2010 年全国猪育种协作组会议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我们的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却才初展华翅,愿在业内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我国的生猪遗传改良工作能佳音不断,捷报频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