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陈鹏 张蕾 董霞
摘 要: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和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旅游消费升级拉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的必然结果。浙江省、北京市等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理念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通过总结浙江、北京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和经验借鉴,从用地、三产融合、市场、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天津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休闲农业;经验借鉴;启示
中图分类号: F592.3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01.010
Experience of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Typical Areas of China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ianjin
CHEN Peng, ZHANG Lei, DONG Xia
(Tianjin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s not only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ural tourism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whole region,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current tourism consumption upgrading and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e mode and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Zhejiang, Beijing and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are at the leading level in China. By summarizing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experience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Zhejiang and Beijing,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ianjin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 use,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market and mode.
Key words:leisure agriculture;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enlightenment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正处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和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旅游消费升级拉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的必然结果。我国浙江、四川、北京等省市的休闲农业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发展模式多样、新颖,产业规模强大,竞争力较强,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些先进发展模式、理念值得天津参考和借鉴[1]。
1 天津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天津休闲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兴起到规范管理的过程。进入21世纪,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逐步转变,天津的休闲农业也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机遇。天津拥有山、河、湖、海、泉、湿地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可以归纳为环城休闲农业区、滨海休闲农业区、远郊休闲农业区和蓟州山区休闲农业区4个板块。近年来,天津休闲农业形成了业态丰富、特色突出、服务规范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产业规模逐年壮大,保持了年均15%的增长率,在发展类型上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类型和多种经营模式[2]。各区通过结合自身优势,自身资源、产品特色,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市场为导向,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天津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扶持政策和配套政策,形成由政府统筹、教育、农业、科技、财政、人力社保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建立了完善的公共服务和组织保障体系,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公共服务环境[3]。
尽管天津休闲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内先进典型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天津休闲农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开发建设存在无序性和盲目性,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缺乏个性特色。目前,天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的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水平较低。天津在休闲农业开发中存在偏重依赖农业资源条件,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人文资源和本地特色项目的深度挖掘尚显不足。此外,天津目前休闲农业从业者存在趋向老龄化、女性化的问题,使得休闲农业管理人才队伍相对薄弱,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4]。
2 我国典型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借鉴
2.1 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及经验借鉴
2.1.1 浙江省休闲农业的典型模式 (1)农庄、农家乐经济型。这是休闲农业最为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对当地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以及农耕文化等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凭借舒爽适宜的清新气候和生态低碳的绿色空间,主打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以及绿色生态的景致,通过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体验式娱乐,给旅游者一种特色田园农家体验。这比较適合那些长期在城市中居住的旅游者进行旅游、放松、舒缓压力,以及观赏自然景观,满足游客回归大自然的愿望,让人们领略到生态农业和田园生活的惬意。如湖州德清雷甸的杨墩农庄、绍兴越城区的方圆观光农业园等。
(2)农业示范园区型。主要是以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作为经营主体。主打的是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以及农业技术传播推广等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旅游者通过观光可以欣赏农业特色,也能够学习到一些农业技能。如传化承建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慈溪长河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等。
(3)乡村特色资源型。主要是以当地特产为主要特色去吸引游客。主打的是农业产业带以及乡村特色资源所融合到一起的产物。通过为旅游者提供一些观光、体验、采摘以及康养等相关休闲农业项目,让人们亲身体验到生态农业的自然特色。如奉化滕头村的现代农业园区、上虞市盖北葡萄休闲观光园等。
(4)农业贸易型。这种模式主要通过营销策划,以特色农业节庆、大型农副产品集散市场以及商务会展活动等为主,吸引游客和客商来此游玩并购买农副产品。这种形式是通过将休闲农业与商业贸易的有机结合,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文娱和优质特色农产品采购等服务活动,促进了休闲农业和商业贸易的共同发展。如萧山的中国花木城、桐庐蜂之语蜜蜂王国生态园等[5]。
2.1.2 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借鉴 (1)科学编制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根据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各县市区相关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和“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保护耕地”的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乡镇编制相应的本乡镇实施计划,以科学的规划来引领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提供专项资金扶持。各级财政部门通过专项资金扶持等形式,对农业休闲旅游经营示范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扶持。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加强和规范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3)规范管理体系。为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成立了由财政、文旅、农渔、规划、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促进职能部门协调发展休闲农业。在管理方面,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乡村旅游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加强对农渔家乐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明确管理主体,落实业主的安全责任;加强农家乐休闲行业自律和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规范竞争行为,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业健康发展。
(4)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功能。浙江省发展休闲农业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高新农业示范基地,引导和鼓励其拓展观光休闲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拓展,在农业生产不断提高和进步的同时,满足了城市居民了解“三农”、体验“三农”的需求,增加了农民第三产业的收入[6]。
2.2 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2.2.1 北京市休闲农业的典型模式 (1)“紫海香堤”时尚农业模式。紫海香堤艺术庄园位于密云区古北口镇汤河村,主要种植薰衣草、紫苏等珍贵草本植物,是集康养、体验、创作、摄影等多种形式融合发展的休闲农业园区。香草园的经营突破了以观光、采摘为主打的传统农业园区经营模式,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以创意为突破口,以浪漫爱情为主题,通过引进异国风情实现了差异化,并创造了全新的休闲农业主题,为休闲农业带来浪漫、时尚的气息。通过包装和利用香草文化,努力营造普罗旺斯风格的浪漫氛围,创造出一种新型的休闲农业模式,即时尚农业发展模式。
(2)“桃全产业链”模式。平谷区具有多年种植桃的传统优势,当地以桃的种植、加工、文化为依托,从开花到结果、从深加工到消费、从桃文化挖掘到桃树废弃物利用,贯穿了桃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平谷区开发了春季桃花节和秋季采摘節,桃木工艺品,桃花宴、桃食品和桃保健等为特色的“两节两品三养生”系列产品,形成“平谷鲜桃”一系列农业品牌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全链条,通过产业融合,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达到利润最大化,获得更高的综合效益。
(3)“百里山水画廊”空间集群发展模式。延庆千家店的百里山水画廊是以区域内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和产业资源为基础,以农业旅游、民俗文化、科普教育、养生休闲等为内容,利用多姿多彩的农作物,通过设计与搭配,对区域内景点、村庄和产业统一规划,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集群,以点带面、多点成线、产业互动,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达到效益最大化。
(4)“大兴农业”区域品牌开发模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想更好发展,首要是有自己的特色品牌,北京各区都非常重视打造区域性农产品优势品牌,“大兴西瓜”、“平谷鲜桃等”已经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性品牌。而“大兴农业”区域性品牌发展模式,是将多种区域性优势农产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品牌塑造和包装,整合了多种品牌创意,加快了主导产业发展,建设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以农业节庆为载体进行农业文化开发,提升了区域农业的整体形象,促进了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7]。
2.2.2 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借鉴 (1)坚持以产业和需求为基础。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为单位,以乡村文化为主线,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要求,把传统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融合发展,通过艺术加工,为城市居民提供魅力独特、参与性强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满足市民的休闲文旅需求,必须紧紧依靠农业产业和人居环境。这就要求休闲农业的发展不能占用过多耕地,建设过多的人文景观,要贴近不同层次市民的需求,否则休闲农业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最终失去发展空间。
(2)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资源,可以有效促进城郊休闲农业的发展。要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休闲农业,提升休闲农业项目的建设水平,促进郊区休闲农业上规模、上档次;创新发展模式,整合区域内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实现休闲农业项目规模发展;创新管理模式,通过 “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协会桥梁”的运行模式,妥善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切实调动各方经营休闲农业的积极性。
(3)坚持以培育特色为手段。特色是休闲农业发展的灵魂。一个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景点有没有客流,一个休闲农业项目能否盈利,取决于它与其他休闲农业项目相比是否具有经营内容的差异性和营销模式的创新性。近几年,各区在开发休闲农业特色产品,培育“一区一色、一村一品”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应该予以推广和示范。
(4)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根本。农民是休闲农业经营发展的主体。无论休闲农业产业如何发展,休闲农业项目的规划布局、经营机制的创新,都是以农民为主导的,以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的[7]。实践证明,凡是农民能依托休闲农业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地区,农民就会积极参与和支持,休闲农业就发展得就越好[8]。
3 对天津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3.1 天津休闲农业发展要严格落实农业用地要求
协调好休闲农业发展中的用地问题,是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天津休闲农业发展中,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通过将闲置土地、旧宅基地、废弃地、角落荒地整合起来,挖掘建设用地潜力,坚决不许占用耕地,并严格制止和打击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名的圈地行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满足休闲农业发展需要,并保证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开启休闲农业用地新格局。
3.2 天津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三产融合发展
天津发展休闲农业要以产业为主导,选择本区域内有基础性、有优势性、特色鲜明、规模化的重点产业,选择农业与生态、文旅相结合的经典产业,不断探索如“互联网+”、线上电商等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产业发展将在特定的功能区、产业带和特色品种上实施。通过对休闲农业的投资,加快资产、技术、要素、利益的融合,加强各部门合作和资本整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3 积极面向旅游消费市场是天津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京津冀一体化趋势的大背景下,天津休闲农业发展要按照错位对接的构想,明确天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定位和方向,树立品牌形象,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打造区域一体化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线路。在区域资源、客源市场相互带动、相互补充,进行“点、线、面”串联营销,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并借区域大旅游发展之力,打造不同旅游线路,串联不同区域,面向京津冀及周边旅游消费市场,促进天津与京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3.4 不同模式分类发展是天津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
根据天津市不同区域资源环境特色、人文历史风貌以及休闲农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分类发展不同模式和不同经营类型的休闲农业项目,充分发挥不同地域特色和产业竞争优势,挖掘潜力,错位发展,不断创新,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目标群体的消费需求[9],着力提高京津冀及周边市民对天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认知度和认可度[10]。
参考文献:
[1] 苑雅文. 天津市休闲农業的发展情况与提升路径[J]. 未来与发展, 2016, 40(2): 114-116, 98.
[2] 董霞, 史佳林, 张蕾. 天津休闲农业创新发展空间四维度技术路径构建[J]. 农业科技管理, 2020, 39(1): 17-20, 48.
[3] 徐虹, 李瑾, 李永森. 天津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报告-第一卷[M].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7.
[4] 刘长卿. 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天津农林科技, 2019(1): 39-42, 46.
[5] 詹玲. 发展休闲农业的若干问题研究[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6] 张建国, 俞益武, 朱志泉, 等. 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6, 23(5): 581-587.
[7] 徐虹,李瑾,李永森, 等. 双创环境下京津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8.
[8] 冯建国, 杜姗姗, 陈奕捷. 大城市郊区休闲农业园发展类型探讨——以北京郊区休闲农业园区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1): 23-30.
[9] 李景初.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分析及经验借鉴[J]. 改革与战略, 2018, 34(9): 117-122.
[10] 史佳林, 张蕾, 贾凤伶. 天津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动力机制与关键领域[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6): 447-450.
收稿日期:2020-11-13
基金项目:天津市农委调查研究项目(TJNWY2018005)
作者简介:陈鹏(1980—),男,天津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农业区划方面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