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4-05-23

摘 要:主要分析了当前家庭农场经营的现状,列举公司+家庭农场经营的成功范例,以期完善家庭农场经营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8.017

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经历了从家庭经营制、合作制、人民公社制到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制的演变过程[1]。发展家庭农场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引领能力的重要载体。随着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扬州就有了家庭农场的雏形,近年来扬州市着力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家庭农场发展形势良好[2]。目前,全国许多地区积极探索和发展以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也有一些环节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3]。

1 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类型

1.1 承包经营

自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后,由农村能人或种田大户承包经营流转的土地是当前农村土地经营的普遍现象。一般规模较小,2~3 hm2左右,定期向出租方交纳租金,仍然是家庭作坊式经营,抗风险能力差,经营效益不明显。

1.2 家庭农场

相对传统农户的农业经营模式,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具有明显的一系列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一般经营规模7~20 hm2左右。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家庭农场将成为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主流。

1.3 农村合作社

是松散型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土地仍在各家各户手中,由农户自主经营,合作社只是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一定的社会化服务。

1.4 公司经营型

各类涉农经营主体,通过当地政府,承包经营从农民手中流转来的土地,公司自主经营,雇佣当地的劳动力,进行农事操作和生产管理,自产自销,经营规模一般在30~70 hm2左右。经营成本高,风险比较大,盈利困难。

2 当前家庭农场经营的现状[4-5]

2.1 土地流转困难,经营规模较小

目前一些地区土地流转仍然不尽顺畅,部分农民宁愿土地搁置荒芜也不愿流转,且流转价格逐年上涨,增加了家庭农场主的经营成本。

2.2 配套建设用地难以落实到位

江都区宜陵镇一农场主,是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2010年办起了粮食种植家庭农场,有20 hm2的规模,两年经营下来收益还不错,就又增租了7 hm2。面积扩大后,收获的粮食仅靠晾晒解决不了问题。打算建个烘干房,可是申请2年,土地一直批不下来。2013年秋收阴雨天不断,因无法晾晒和烘干,稻谷发热变质,损失近4万元。随着国家对建设用地的控制,可用土地愈来愈少。一方面家庭农场要适度规模经营,另一方面配套建设用地受限制,难以扩盘。

2.3 资金运转不灵

融资难,贷款贵是不少家庭农场主遇到的发展瓶颈。首先是融资渠道单一,农业贷款困难,商业贷款利息过高。据部分农场主反映,目前除财政农补初步落实外,信贷、税收、资金扶持等力度不够,有的甚至很不到位。

2.4 基础设施不配套,农事操作困难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地区农田基础设施差,机耕道路不畅、水利设施受损、农用电线老化是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据调查,现在不少农田沟渠破损,道路不畅,田块偏小、高低不平;水电设备陈旧,灌排设施不配套,大型机械进不了田,耕种、收获“最后一公里”问题比较突出,靠个人能力无法解决。

3 健康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

3.1 建立和完善家庭农场准入制度,适度规模经营

建立和完善家庭农场准入制度,适度规模应该是家庭农场最重要的特征。实践经验证明,种植业家庭农场以20 hm2为宜。

3.2 政策扶持

扶持家庭农场应从政策和资金上下工夫,出台财政、税收、用地、融资等方面的举措,以土地的农业利用和农民需求为主导,突出在土地确权、规范流转、信息发布、地价评估、合同签订、风险防范等方面提供具体指导和服务,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批建一批辅农项目,缓解烘干、晾晒等于一体的综合设施难题。

3.3 财政支持

应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扶持补贴优惠政策,对家庭农场主给予一定的生态补贴或土地流转费补贴;粮食补贴、秸秆还田补贴等惠农政策应该直接发放给农场主;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和吸引民间资本,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道路和排灌条件;创新融资方式,扩大小额信贷、联保贷款、资金互助等模式,实行利率优惠、手续从简、额度放宽,对信用等级高的家庭农场,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和利率优惠,切实做到让利于民。

3.4 农业保险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保险范围,延展保险品种,减少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3.5 项目支撑

通过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顷良田建设、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道路与农网改造等各项涉农项目,逐步将农村土地打造成:沟、渠、路、闸、站、桥、涵全面配套,农业机械化及附属设施配套齐全,打通耕作和收割“最后一公里”通道。

3.6 建立点对点的技术服务指导模式

推行专家与家庭农场主结对挂钩服务机制,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的专家保姆式服务。在品种布局、种子选择、育苗方式、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和服务。

3.7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

为农场主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分批培训家庭农场从事人员,提升他们的创业理念、创业技能和商品意识、市场意识,造就一批新型职业的现代农业从业人员。

3.8 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全面建立家庭农场登记管理档案,建立和发布优先扶持家庭农场名录,引导和促进家庭农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开展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培育工作,按照“四有四好”(设立时“有规模、有规划、有合同、有配套”,经营时“经济效益好、示范带动好、持续发展好、遵纪守法好”)的标准,调动家庭农场参与积极性,指导家庭农场开展经营成本核算,建立必要的会计账册,强化对创建单位的跟踪监测,总结典型经验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示范推广。

4 创新合作经营模式,建立公司与家庭农场相结合的新型经营模式

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在江都区小纪镇承租了该镇万顷良田建设流转的土地400 hm2,建设稻麦种子研发中心和良种繁育基地。已经配套建设种子加工厂房、仓储等设施近3 800 m2,种子和粮食烘干设备24台套,为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6]。400 hm2土地由公司自主耕种生产,显然不具备条件。从2011年开始,土地转由9个种田大户承包经营,面积20~90 hm2不等,经过几年的发展,部分承包户已经注册家庭农场。笔者直接参与了几年的经营管理,认为,公司+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应是今后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有效途径,是双赢的发展模式。我们的做法如下。

4.1 形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

公司与家庭农场主和(或)种植大户应形成利益共同体,荣辱与共,风险共担,共同发展。2012年,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小麦赤霉病大发生,致使繁种田产量只有200 kg左右,减产50%以上,不但不能作为种子收购,就是卖商品粮也卖不出好价钱,农场主们损失惨重。此时,公司并没有不管不问,而是主动下调了田亩租金,缴纳地方政府不足的租金由公司承担。很好地提高了广大农场主的自信心,为公司和农场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4.2 合理布局,统筹兼顾

家庭农场和承包户一般经营规模都在16~20 hm2左右,有的甚至在70 hm2以上,且多连片种植,机械化程度高,管理水平到位,同时繁育种子又可增加农场主的收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到位,家庭农场可作为现代种子企业种子繁育基地。我们的做法是:稻麦两熟,麦季为金土地种业公司繁殖小麦种子,近几年主要繁殖了扬麦4号、扬麦16号、扬麦20号等小麦品种,公司每千克加价0.20元收购;水稻生产由农场主自主生产,公司提供品种布局和建议,生产优质稻米,也获得了好的收益。

4.3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家庭农场主生产管理水平

公司技术依托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承担着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等,对农场主和承包户实施技术培训。在种子生产关键季节、水稻育秧、机插秧等关键环节,安排专家到田间现场指导,实行专家一对一指导。

4.4 适度范围的生产性资金支持,解决资金不足的矛盾

因为繁育的合格小麦种子公司全数收购,麦季收入全额上缴给公司作为土地租金,农场主水稻生产投入就比较困难。公司从扶持农场主发展的角度考虑,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给予部分资金的支持。一冯姓农场主因经营管理不善,2013年严重亏损,致使当年土地租金13万元付不出,公司研究决定可以缓交一年给予扶持。经过2014年的良性经营,取得了很好的收益,还清了缓交的租金,也使其自身得到了发展。

4.5 利用配套设施,做好产后服务

充分利用公司拥有的烘干、仓储等已有的资源,为各农场主和承包户进行小麦种子加工、稻谷烘干储藏,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丰产丰收。

4.6 统一实施农业保险,减少生产性风险

有公司统一在稻麦生产两季与保险公司签订农业保险合同,先行缴纳保险费用。稻麦生产季遇到自然灾害,及时与保险公司联系,做好灾害损失理赔。几年来,理赔款都及时发放到位,稳定和增强了农场主的信心。公司与农场主的合作已步入良性循环。

实践证明,公司与家庭农场的合作经营模式是今后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有效方式,将会得到健康而长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复新,刘保军.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发展,2014,14(2):58-62.

[2] 袁秋华,郑伟,苏家富.扬州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14(3):49-50.

[3] 杨永坤.当前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展望,2014(5):48-51.

[4] 陆文荣,段瑶,卢汉龙.家庭农场:基于村庄内部的适度规模经营实践[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95-105.

[5] 刘惠芳,王青.我国家庭农场研究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04,42(5):448-450.

[6] 白和盛,苏建坤,杨建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培育[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9):74-77.

[7] 曾频,宁璐,王彬.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我国家庭农场研究的现状[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4):56-5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