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农民合作社集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内容和需求于一体,是教育培训工作与服务小农户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结合点,北京市昌平区目前有4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具备基本的培训场地和农业实践基地的国家级示范社15家,种植专业户2万家。昌平区在平原发展草莓日光温室4000栋,年产量550万公斤,苹果、草莓年产值各突破亿元大关。2012年承办了世界草莓大会,2013年至2019年连续七年承办了北京农业嘉年华。随着昌平农业产业的发展及农业供给侧改革,昌平区的高素质农民迫切需要适合自己的培训模式,以提升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达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区域和谐。
昌平农广校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提高素质,科学经营,生态致富,培养技能”为办学理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校社共建”模式,以田间学校为媒介,培育高素质农民,实现农业科技到生产力的转化。
一、模式的提出与构建
“校社共建”田间学校是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把田间学校建在合作社,适应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新要求,是整合资源、合作共赢的重要举措。
(一)“五有”和“六个一”确定共建标准
昌平农广校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合作社的总体情况及目前的产业整体发展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合作社的态度,依据“五有”和“六个一”(详见图1-1,图1-2),确定了9个田间学校建设的地点。
(二)健全农民田间学校的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提高合作社社员及广大小农户文化素质、技能,适应未来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需要,根据田间学校的规模和高素质农民学习的特点,昌平农广校建立健全了田间学校规章管理制度,包括《田间学校示范校建设标准》《田间学校示范校管理办法》《田间学校示范校考核标准》《农民田间学校规章制度》等,规范田间学校日常管理措施,使田间学校的运行有章可循。
(三)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师资队伍
按照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宗旨,昌平农广校紧密围绕当地农业产业需求,立足于农民需要,以提升教育培训质量为目标,整合利用社会各类师资人才力量,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职师资队伍(见图1-3)。专职教师队伍学历以本科为主兼有农学硕士和博士,专业涵盖教育、法律、农业、经济、英语、计算机等,主要负责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工作;兼职教师队伍为涉农的专家、教授和长期从事农业工作、有较丰富经验的“乡土专家”,主要负责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
(四)配备教育教学设备设施
为满足农民田间学校产业发展和农民對教育培训的需求,昌平农广校在区教委大力支持下投资近60万元,为农民田间学校配置了课桌椅、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流动多媒体等设备。建设移动媒体资源库,为农民田间学校教育培训提供了保障,满足了农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昌平农广校在符合条件的国家级、市级示范社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立农民田间学校,以校社共建为契机,围绕高素质农民培养目标,精准制定培育方案,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先锋,以完善规章制度为保障,采用四个课堂综合培训方式,多方面开拓教学资源和培训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三方考评标准,加快对合作社社员及小农户的教育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坚持以农民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摸索出一套适合高素质农民的培养模式。
(一)根据农民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以农民合作社社员及小农户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农时和生产要求,教育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基本农业素养、道德素养、经营管理能力和产业技术能力的高素质农民,让他们在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发挥农民田间学校的教育辐射作用,带动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
(二)制定培训方案精准培育小农户
把教育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与帮扶低收入农户相结合,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对小农户培育的精准度,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与涉农中等学历教育和中高职贯通培养相衔接,围绕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开展精准培育农民工作。
(三)打造“四个课堂”,拓展培训方式方法
随着互联网及4G的应用,农民培训的方式方法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单一的田间地头教学。“四个课堂”(详见图1-4)教学的方式方法,赋予了农民田间学校新的内涵。
(四)开发教学资源与培训课程
1.丰富教学资源
在田间学校几年来开展的农民培育实践中,昌平农广校编写了适合农民的培训标准,撰写了《合作社运营与管理》和《林下经济》两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及16门核心课的课程标准,并录制课程的视频资源。为方便农民学习,按时节录制了蔬菜病虫害防治等小微课,组建了田间学校微信群、社长讲堂微信群、小农户论坛微信群、涉农中专班微信群、农民大专微信群等以“空中课堂”为主的微信群,自编完成了适合农民阅读的校本教材《农村里的事》《病虫害的有机防治》《舒春诗词100首》等。
2.开发培训课程
在田间学校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昌平农广校把送教下乡、农学结合、弹性学制、产业导向、课程开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方式引入到九所田间学校中,对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服务能力和深入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改革考核方式
学员考核分过程性考评、终结性考评和实践技能考评。(详见图1-5)
三、模式实践效果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昌平农广校在合作社建立了九所农民田间学校,通过在田间学校开展农民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在田间学校开展了各类特色农民培训
农广校开办8期农民合作社社长培训,10期农业技术人员培训,84期农民培训,培训高素质农民5538人次;开办6个涉农中专班,在校生117人,推荐出61名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进行中高职贯通培养,通过三年大专学习实践,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创意能力得到提升,示范带动作用得到了发挥。
(二)发挥了农民田间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北京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社长、田间学校校长崔维国引领310户农民创业致富,种植的草莓在世界草莓大会和北京农业嘉年华都有入选,草莓产业辐射到内蒙古、辽宁、天津、湖北等省市。多次独立承担外省农民到合作社田间学校参观、交流、学习的任务,独立承担河北尚义县退耕还林农民草莓种植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合作社共接待了日、韩等国际代表团达到200人次,农民会员年收入超过5万元。
北京圣泉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田间学校校长崔全胜2017、2018两年帮扶低收入农户100多户,每户每年种植500盆盆栽蔬菜,每年种植3季,农户自销10%,每盆30元,农户直接收入4500元,合作社保底回收90%,每盆5元进行回收,每户直接收入6750元,每户每年净收入11250元。两年来消除低收入农户80多户。合作社被评为北京农业好品牌、北京市蔬菜好园区、北京市优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和北京市绿色防控示范基地。
北京谷氏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田间学校校长谷福春,引领573户农民创业致富;獭兔产业带动辐射8个省市、6个区县。农民合作社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北京营坊昆利果品专业合作社社长、田间学校校长田昆利引领农民创新、创业,使510名苹果种植专业户赚了钱,致了富。
2016年至今,新闻媒体多次走进昌平,对合作社田间学校进行了录制宣传,肯定了农民合作社田间学校的运营和发展,肯定了农民田间学校的作用,肯定了农广校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成效。
四、模式的特色与创新
昌平农广校通过近几年摸索出来的校社合作共建的农民田间学校,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在几年的实践中,昌平农民田间学校的特色也日益凸显。
(一)践行了农科教相融合
培养高素质农民需要农业、科技、教育部门的有机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领导组织要以农科教三部门为主,且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农业部门负责提供培训对象、培训需求和农民培育的标准要求;科技部门负责提供科技项目、科技内容和技术要求;教育部门负责教育培训和有关考核。农民田间学校把培训对象、科技培训内容和教育教学贯穿融合,利用农民合作社与广大小农户联系紧密的优势,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教育培训场地和实验实训场所的作用,践行农科教融合;促进“两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家庭农场)并行、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二)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模式
通过“四个课堂”的教育教学实践,解决了以下问题:
1.农民田间学校的“固定课堂”,解决了高素质农民到农广校培训地点远的问题;校社共建的田间学校,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可以学到所需要的知识。
2.农民田间学校的“田间课堂”,解决了培训内容脱离农业生产实践的问题;通过老师在田间给培训学员面对面的讲授和示范,将所讲内容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内容转化为看得到、会使用的实际技术,使培训的学员能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3.农民田间学校的“空中课堂”,解决了高素质农民获取知识渠道单一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微信群、手机短信平台等方式,让农民获取知识内容更加丰富与便捷。
4.农民田间学校的“流动课堂”,解决了农民培训方式单一枯燥的问题;让农民走出去“扩耳目、增喉舌、长知识、添头脑”,让本地农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学习其他地区优秀农民的经验,让农民教农民,并在实践中相互学习,让农民学得快,记得牢,用得上。解决了新的农业技术能快速、及时得到推广的问题。
农民田间学校的培养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离土不离乡,进校不进城,进屋学知识,出外长见识,上网得信息,下地获技术,充分调动了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紧密结合,实现了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广泛融合”。
(三)推进了中高职贯通培养
2015年至2019年,昌平农广校通过摸底调研、对象遴选,以农民田间学校为依托推荐出61名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自主参加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考试进入院校进行系统的学习。这些学员将通过三年的学习,提升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毕业后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一支驱动创新,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四)强化了农民教育学历提升
为适应高素质农民需求和农村发展需要,提高广大农民受教育程度,农广校在农民田间学校开展涉农成人中等学历教育。目前,昌平农广校在农民田间学校开办6个涉农中专班,培养具有中等学历教育的农民117人,促进了农民田间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推行“互联网+”平台的应用
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农业科教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农民田间学校提供广覆盖、高效率、低成本教育培训。学校在原有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了微信平台,购置了农业媒体资源库,建立了学校微信公众号。随着教育平台的不断拓宽,广大农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提升了。2015年以来,学校多次组织农民在合作社田间学校学习电脑和手机微信的知识与操作技巧,使合作社的营销业绩有了显著增长,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