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王峻枫
安徽省南陵县农广校积极探索实践农民田间学校,把农民教育培训放在田间学校,既形式多样,又贴近农民、贴近农业生产,技物结合,解决了农民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一、背景
2013年,原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农科教发〔2013〕7号);2015年,原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于12月下发《关于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意见》(农播体〔2015〕108号),计划“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建立20万所农民田间学校,实现各地主导产业全覆盖,为广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支撑;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这一系列文件和政策都对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作出了部署。
安徽省农业科技教育中心(农广校)积极响应中央校部署,在全省开展了两批农民田间学校省级认定,统一认定、统一编号、统一授牌等。其中,南陵县农广校积极申报,共认定挂牌农民田间学校14家。
近几年,农民田间学校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了技术和场地支持。特别是一些设施齐全、场地充足、产品种类丰富、产业特色明显的符合省级建设标准的农民田间学校,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实用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成为新阶段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的重要举措。
二、南陵县基本情况
南陵县是农业农村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素质农民教育试点县、示范县。该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以教育培训为中心,以规范管理、支持服务为重点,以配套扶持政策为保障,通过建立“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制度,开展高素质农民教育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农广校的纽带作用,整合农业内部资源,坚持做好“理论培训+基地实训”“导师团指导+规范认定”“财政投入+信贷支持+项目扶持”的“三个加法”,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同时,积极实行高素质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新”并行、“两新”融合。2014年原农业部总结以创新整合农业内部资源为主要特征的“南陵模式”,并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启动式上予以推介。全县依托合作社、农业企业园区建立实训基地11处,依托合作社建立农民田间学校14家。
三、农民田间学校实践与探索
(一)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原则。遵循立足南陵县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充分利用农民合作社与广大农民联系紧密的优势,发挥农民合作社的教育培训场地和实验实训场所作用。
(二)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标准。1.建设主体为依法成立的农民合作社,且产业特色明显,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生产技术领先。2.拥有可供50名左右学员学习的实践教学场所,有必要的教学设备。3.要有一支由教师辅导员、农技专家、乡土专家组成的师资团队。教师辅导员负责主持田间学校实施流程;农技专家负责田间学校理论指导、问题解答等;土专家负责现身说法、经验讲解等。4.主体产业优势明显,具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基础。5.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培训工作规范和培训管理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
(三)农民田间学校认定程序规范。根据农业主导产业特点、规模、布局,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认定程序如下:县农广校统一组织申报,指导农民合作社填写申报表,报省农广校,由省农广校统一认定、统一命名并挂牌。2017年按照上述程序在南陵县14家优秀农民合作社中挂牌设立14家农民田间学校,实现高素质农民就近培育。
(四)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复核一次,对业务发生重大变化,无法继续发挥农民田间学校作用、师资团队不能满足培训需求、经营主体被注销的农民田间学校予以撤销,由省农广校书面通知并收回标牌。
据此,南陵县在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上积极开展实践与探索,如南陵县胜佳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5月,注册资金340万元,水产养殖面积750亩、水稻种植面积1100亩,现有社员158人(户)。合作社建立了理事会职责、培训制度、财会制度、分配制度、入(退)社制度、生产技术规程、质量追溯制度等,并多方筹集资金540余万元,建立合作社服务场所和农民田间学校1200平方米,并配备电脑、打印复印机、传真机、培训影像设备、培训办公桌椅、档案柜、水质分析仪、显微镜、咨询服务柜台等,订阅了《中国水产》、《中国渔业报》等科普报刊杂志,为合作社培训、咨询、讲座等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养殖户学习。
该農民田间学校一是利用合作社现有活动场所和养殖示范基地常年开展渔业技术咨询和示范养殖展示,提高当地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为水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示范养殖的推广工作做出突出贡献。据统计,合作社年平均接受咨询服务600余人次,辐射面积超1.5万亩,受益群众400余人。二是积极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养殖户到外地参观学习。每年在合作社培训基地举办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班30余期,培训的主要内容为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水产健康养殖技术、龟鳖生态养殖技术等。同时还积极组织广大养殖户到浙江、湖北等周边水产养殖发达地区参观、培训学习。三是积极与省水产所、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及时捕捉新的渔业信息,为南陵县乃至周边地区的渔业水体生态修复、渔业水质管理、渔业机械运用以及生物细菌在渔业生产中的运用等高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提供技术保障。
又如南陵县兴农优质稻生产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该校位于南陵县三里镇牌楼村,南陵高铁站附近,合作社占地2000平方米,一幢办公楼、一幢生产加工楼,合作社共流转土地近万亩。如今合作社从田间生产到收储烘干再到大米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解决社员诸多后顾之忧。2017年被安徽省农广校认定挂牌为农民田间学校,近两年来,南陵县农广校的农民教育培训均安排在此田间学校开展。
四、想法建议
(一)政府要推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组织领导。要积极沟通汇报,争取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作为县级及以上示范性农民合作社评选的必要条件。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落实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和运行的经费投入,提升农民田间学校教育培训能力。
(二)任务要带动。要树立农民教育培训离不开农民田间学校、农民教育培训任务主要在农民田间学校落实的意识。县农广校承担的农民教育培训年度任务,要按照培养类型和课程要求,根据培训任务安排来编制农民田间学校学员培训学习计划,组织专家和辅导员在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形式多样、贴近农民的教育培训和跟踪服务活动,要把教育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和农民评价意见作为农民田间学校考核的主要依据。
(三)扶持政策要拉动。鼓励各类面向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项目,主要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实施,发挥农民田间学校贴近产业、贴近农民、贴近需求的优势作用。组织和动员农广校师资库的全体师资力量,积极参与农民田间学校的各类培训推广服务工作,提升农民田间学校在农民中的影响力。
(四)工作机制要联动。要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纳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考核内容,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指标。加强农民田间学校教学内容、教学规范和教学标准建设,提升农民田间学校教学能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民田间学校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营造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安徽省南陵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