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送教下乡以田为校打造农民的智力加油站

时间:2024-05-23

李丽媛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生产也步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拐点,现代农业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农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依托农广校系统大力开展农民培训,特别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了一大批“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农民科技培训等,送教下乡,以田为校,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大家都高兴地说:“田间学校就是咱农民的智力加油站”。

一、抓好“建”“管”“用”三个关键环节

(一)“建”

建设高标准农民田间学校和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及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他们本身就是农民,最了解广大农民需求,是联系组织农民的“牛鼻子”。农广校围绕各区县农业主导和特色产业,与这些“牛鼻子”联合,在田间地头开展属于农民自己的技术培训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目前淄博市已挂牌成立农民田间学校114所。每所农民田间学校均有设施齐全的培训教室、田间实践基地、一系列管理制度等,截至目前,全市农民田间学校实践基地面积已达到77541亩。农民田间学校的师资库建设尤为重要。为弥补自身教学力量不足,提高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质量,淄博市在原农民培训师资库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特点遴选了230多名農民“土专家”作为农民田间学校授课教师,体系专家和“土专家”的有机结合,成为田间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管”

一是采用合同化管理形式。各县区农广校每年与各农民田间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农广校负责制定培训工作计划,根据农时确定培训内容,安排授课教师;农民田间学校做好组织学员等培训准备,组织培训过程,为学员、教师提供餐饮保障等服务,双方共同做好跟踪服务。二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近年来,淄博市农广校先后制定了“农民田间学校设立程序规范”“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管理”“农民田间学校退出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有章可循、有规可守。三是采取能出能进的灵活管理方式。每年对各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质量、数量、效果等指标进行监督检查,对不能胜任工作的田间学校坚决摘牌,对一些新发展起来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主动联系介绍情况,及时纳入培训队伍,做到“吐旧纳新”,不断提高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效果。

(三)“用”

如何用好农民田间学校,充分发挥其作用是“中心”和“关键”。农广校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为重点,采取多项措施,使农民田间学校“物有所用、物有所值”。一是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制定详细培训计划。为了掌握农民培训的需求状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电话询问、走访等形式,对各区县产业发展现状、农民培训意愿进行调研,了解农民培训需求并征求农民培训意见建议,制定符合农民“口味”的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计划。二是在培训模式上下功夫,增强学习兴趣和培训效果。针对传统培训只注重“教”,不重“学”,学员参与程度不高,学习效果不好等问题,在培训过程中,改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学为让农民参与的“互动式”培训,突出学员的参与过程。授课教师首先指出学习的重点、难点,再通过课件展示生产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让学员参与分析讨论,发现问题,发表见解,最后进行总结,再到实践基地找出问题的解决途径,突出了学员的参与性,让问题在田间地头解决。三是加强现场观摩学习、开阔农民视野、更新学员的思想,进一步转变学员的观念。在培训期间,组织外出观摩学习,近年来,农广校每年先后组织学员到临沂、日照、潍坊、济南、滨州等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基地开展观摩学习活动,使学员们对现代农业知识有了深层次认识,增强了他们的发展信心和创业意识。四是抓典型,强化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在对学员的选定方面,突出了产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群体;在培训期间,让以往参加过培训的优秀学员典型上台与学员互动,交流他们发展的成功经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不断巩固学习效果;对成效突出的优秀学员采取撰写新闻稿、录制专题片等方式进行宣传,提高学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五是做好学员的跟踪服务工作。培训结束后,组织开展覆盖全体学员的重点生产技术跟踪服务,时间不少于一个农业生产周期。首先,建立跟踪服务讲师团。建立由授课教师、农业专业技术骨干、乡土专家、农技推广人员等组建的高素质农民跟踪服务导师团队,每个培训学员指派教师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由教师组织开展定期不定期的联系和上门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学员解决培训后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指导教师对每位学员通过上门指导、电话、微信等形式进行跟踪服务,并记录学员生产经营情况和对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的建议。第二是搭建跟踪服务平台。首先利用创建的学员微信群,搭建学员网上交流平台和咨询服务;其次是利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农保姆App等,搭建学员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第三是组织学员培训交流会,搭建学员面对面交流平台。通过跟踪服务活动的开展,在搞好技术服务、解决学员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了农民培训需求和对培训工作的建议,为淄博市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民田建学校成效显著

(一)农民田间学校培训以农民为中心,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培训在田间地头,以田间为课堂,通过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农民参与到学习中来,老师通过引导农民观察、讨论、讲解、示范以及手把手指导农民操作等,让农民自己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让农民将技术学到手,生产难题解决在了田间地头。通过开展田间课堂培训,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培训推广活力不断增强,“体系内专家-土专家-新型农民”的技术培训推广模式和网络逐步完善,促进了淄博市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增加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收入。

通过设立农民田间学校,设立者扩大了影响、增加了收入,培训学员学到了技术、交流了信息,农民兄弟收入普遍提高。如淄川区东部山区属于丘陵地带,过去农民种粮食,靠天吃饭,十年九不收,农民增收困难。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的建立,农广校把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畜牧学院等高校的专家教授请进农民的田间课堂,给农民讲政策、讲技术、讲市场,手把手地做给农民看,教着农民干,每年举办农民田间课堂培训班50多期,场场爆满,百姓纷纷拍手叫好,农民田间学校成了农村人气最旺的地方。经过几年的培训,东部山区大力发展樱桃、猕猴桃、花椒等特色产业种植,种植结构进一步優化,农民收入增加,很多贫困户脱贫摘帽。

(三)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得到推广。

通过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土肥水管理技术、大樱桃高产技术、核桃嫁接技术、猕猴桃丰产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得以应用;碧玉猕猴桃、火龙果、薄皮核桃等一批新品种得以推广;电商、微商、乡村旅游等新模式发展起来。

(四)建立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

农民田间学校作为新时代、新平台、新服务、新农民、新动能的连接点,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淄博市有48所农民田间学校被命名为山东省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

三、“农民田间学校”运作中发现的几个问题

一是农民培训时间有时与农民生产相冲突。农民培训的时间很重要,直接决定了参加的人数和学习质量的高低。培训的时间放在农民农闲时间能最大化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班的积极性,但这样却不利于“边教学边实践”这一农民田间学校特色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农广校采取不同教学内容安排不同时间的办法,实践性强的安排应时培训,理论性强的安排农闲时间培训,较好地解决了培训与生产争时间的问题。

二是培训任务不足造成培训场地、设备等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前几年,由于农民田间学校主要按上级培训项目开展培训,造成培训任务不足,农广校按照各地需要合理设置田间学校,并鼓励农民田间学校在完成上级培训任务的同时,积极利用自身信息、规模、技术等优势,开展技术、农资等培训,不断拓展培训渠道和规模,使农民田间学校得到有序的良性发展。

下一步,淄博市农广校将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力契机,围绕各地主导产业突出抓好农民田建学校“建”“管”“用”三个环节,创新培训理念,创新培训模式,强化与新型经营主体的结合,扎实做好学员的跟踪服务工作,着力打造一批一流的农民田间学校,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可持续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淄博分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