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夏玉会
大片的桑树园,满眼的养蚕房,忙碌劳作的村民,满负荷运转的幸福原家庭农场……来到兴文县自由村,道路边、房前屋后,成片成片的桑树林泛着绿油油的色彩;满目翠绿的桑园里随处可见村民挥汗如雨的身影,他们正忙着管护桑园,好为秋蚕准备充足的“食材”。
徐淑梅生于1981年,是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自由村村民,她生在农村,对农耕生活十分熟悉,很小就跟着父母忙前忙后,吃苦耐劳。高中毕业由于家境不宽裕不再读书,她没有埋怨父母,决心奋斗改变自己的家境,怀揣梦想走出家门,坐上南下的火车。
2014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离开故土十余载的徐淑梅察觉到了回乡创业的机会,于是她放弃了外面的事业,回到家乡。
此时,兴文县正在开展桑蚕养殖致富实用技术培训,刚到家的徐淑梅觉得这是一个创业机会,她走访调研了县里情况。桑蚕养殖是兴文县主推产业,适合兴文县地域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于是她报名参加了栽桑养蚕技术学习。培训结束之后,她还到兴文石海茧丝绸公司基地学习桑树种植和养蚕技术。
学了技术,那就开始实践。徐淑梅利用自己多年在企业工作的管理经验和积累的资金,流转了100亩土地发展桑园。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徐淑梅的桑园发展得很顺利,桑园长势很快达到了能培育桑蚕的条件。2016年,徐淑梅建了300平方米的3间标准化蚕房和2间共育室,试育蚕100张,期间,她虚心向农技人员请教,不断学习和总结养蚕技术,规模逐年扩大,至2019年底养蚕直接经济产值达40余万元。
独行快,众行远。徐淑梅的蚕场已初具规模,她决定带着大家一起发展致富。2018年,徐淑梅成立了兴文县幸福原家庭农场,带动全村10户贫困户发展养蚕,户均增收2万元。不仅如此,她还吸纳了6户贫困户,以管理桑园、采摘桑叶等方式,让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带着大家干,有钱一起赚,徐淑梅通过发展桑蚕产业,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很快成为了产业助农增收的先进典范和榜样。
如今,为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和效能,延伸产业链条,徐淑梅尝试从国外引进果桑品种,在原有的蚕桑产业基础上增加了10余亩果桑,为城镇周边人群和过往客商提供采摘体验活动,既为小型家庭农场融合农旅发展试点,同时还增加了农场收入。她还尝试用村里的桑葚开发桑葚酒系列产品,探索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之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种养循环发展,2020年,农场投放了1000只乌骨鸡发展桑园林下养殖,不仅为桑园清除了杂草,还使桑园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了肥效。徐淑梅还计划在桑园划片试种林下野生菌,使土地增产增收,提升土地利用率和附加值。2019年,农场被興文县人民政府授予“成绩突出家庭农场”称号,徐淑梅被推选为兴文县第九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2020年徐淑梅被授予“星级养蚕专业大户”“兴文县优秀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通风敞亮的蚕室里,一排排的竹条间,悬挂着一张张密密麻麻的“方格簇”,每一个小方格里,“住”着一条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它们不停地吐着丝,从单薄的一层透明丝,越吐越多,几天后,便是一个个结结实实的白色蚕茧了。望着一张张住满蚕茧的“方格簇”,徐淑梅满面笑容,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
(作者单位:四川省兴文县农业培训中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