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接续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5-23

张大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巩固脱贫成果任务仍然繁重。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扶贫模式之一,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广校在接续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中,要做好“五个持续”,久久为功,不断巩固脱贫成效。

一、持续加大政策培训力度

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国家或地方政府采取重点倾斜,围绕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林技术推广、农民增收致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接续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打通扶贫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加强扶贫政策培训。围绕群众关心的扶贫政策进行精准宣传和重点解读,真正把扶贫政策讲得明明白白,使贫困户把扶贫政策熟记于心,把扶贫举措弄得清清楚楚,让他们做政策上的“明白人”,持续消除“等、靠、要”等想法,持续提振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勇气和信心,持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自强自立,不等不靠,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借助各项扶贫政策实现早日脱贫。

二是加强诚信守法培训。通过不断实践,各地形成了“贫困户+N”的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提高了产业化扶贫效率。因此要认真深入调查研究,在总结各类典型模式的基础上,持续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不断提高各方的规范意识、守信意识和法律意识,牢固树立法律观念,严格履行合同规定,信守承诺,保障形成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同时,还要认真分析各类典型模式的特点,帮助指导贫困户因势利导选择好相应的联结机制,强化链式收益,让他们更多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与产业链增值收益。

三是加强合作共赢培训。实践证明,提高组织化程度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要在持续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同时,加强农村土地、金融、保险、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推动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加强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保障贫困户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调动他们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持续提高组织化程度。同时,要注重加强典型示范,从产业发展、内部管理等方面加强培育,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产业整合发展,让贫困户真正嵌入到产业发展中,与产业发展同步受益,使他们成为更大的受益者。

二、持续加大新技术培训力度

以新技术培训为手段,推广先进技术,发展绿色优质高效产业,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形式。因此,要持续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培训力度,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加快应用,不断拉长、拓宽和增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一是加强需求导向培训。要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做好培训需求调研,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不同接受程度划分班级,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结合培训需求,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遴选专业老师精心备课,选编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让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加强实践能力提升培训。根据实际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培训、田间课堂及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采取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训,充分利用农业园区、农民实训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和企业合作社基地,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点对点地培训,将课堂教学转变为一线实训,做到“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同时,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持续引进推广农产品加工、包装和贮运保鲜技术,通过加工增值,着力提升农产品价值。

三、持續加大市场营销培训力度

对接好市场环节,有效打通农产品的市场渠道,使贫困群众真正受益是产业扶贫的关键。产业扶贫既要重视前期的生产环节,更要重视后期的营销环节,因此,做好市场营销对于产业扶贫尤为重要,也是保证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一环。

一是加强市场营销知识培训。围绕构建市场导向的产业扶贫模式,加强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培训,传授其基本理论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提高市场调查研究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市场开拓与运作能力,提高贫困户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强化产业扶贫各参与主体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逐步发挥市场力量在特色产业扶贫中的主体性作用,带动扶贫产业有序参与市场竞争,带领贫困户增收致富。

二是引导从生产到销售高效对接。帮助贫困户认真研究分析当地产业扶贫的内外部环境,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指导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指导各经营主体与电子商务、物流快递、供销社企业对接,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保障生产与销售渠道高效对接,推动形成一条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三是加强手机应用技能培训。近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5G时代的来临,短视频、网络直播带货等新媒体电商发展迅猛,成为产业扶贫中从生产直接打通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智能手机也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农具”。因此,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下,要重点加强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围绕“扶贫产品出村进城”,传授短视频制作技巧、网络安全、涉农手机应用服务等农民急需掌握的科普知识和操作技能,让贫困群众学会利用手机“新农具”开展直播销售农产品,培育产业扶贫的网红,有效弥补区位劣势、拓展销售渠道,促进产销精准对接;同时,让他们在网上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降低生产生活成本。

四、持续加大品牌创建培训力度

品牌创建在实现有效脱贫中起到“加速器”作用。因此,在产业扶贫中要加大品牌创建培训力度,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注重强化品牌的培育与建设,指导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进“二品一标”认证,努力打造区域性地标品牌。

一是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培训。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将特色、生态产品进行整合注册,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打造产业品牌,加大对已制定标准的宣传贯彻、推广实施和培训力度,提高生产者重视标准、制定标准、使用标准的意识。指导新型经营主体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制度规范、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加工销售模式,实现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加强质量管控,实施规范经营,提升绿色化标准化生产能力,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

二是加强质量认证检测培训。围绕创建名牌到塑造名牌,加强质量认证和检测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内检员、检查员、监管员等的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指导参加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推动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强品牌维护培训。积极对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品牌维护、品牌保护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商标、品牌保护意识和能力,指导做好品牌宣传推广,通过参加各类展会、“网农对接”“直供直销”“产销对接”等活动,不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推动知名农产品品牌进超市、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

五、持续打造一支产业扶贫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是产业扶贫从“输血”转向“造血”最亟需的“干细胞”,因此,在不断提升贫困群众整体素质的基础上,要持续打造一支不愿走、留得住的产业扶贫人才队伍,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体系,建立帮扶专家数据库,组建专家帮扶顾问团,搭建“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机制,精准提供专家跟踪指导服务,从生产需求、技术咨询、政策落实、创业引导、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全程跟踪指导和服务,随时掌握他们的发展状况,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他们的发展能力,真正形成“培育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1.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2.天津市农广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