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四个全面”视域下农村社会诚信建设研究

时间:2024-05-23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社会诚信问题突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重视诚信建设。加强农村社会诚信建设,应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用科学统筹的方法推进诚信意识教育,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征信体系建设,用法治引领的指向推进诚信制度建设。

关键词:“四个全面”;农村;社会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这一宝贵财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我国农村面积广、人口多,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重点在农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基于当前国际国内状况,探寻国家和社会的前进方向和突破口。深刻分析农村社会诚信问题,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来审视和推进。

1 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审视农村社会诚信建设

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农村社会诚信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面发展进步,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诚实守信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国的信用体系尚未健全,尤其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农村贫困地区,人们的诚信理念不够坚定[1]。

当前,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与过去相比大幅提高,但因社会诚信不足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农民幸福指数的提高,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还需要精神生活的充实。诚信是立人之道、立政之本,中华文化历来重视诚实守信[2]。诚实守信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安全感,提升幸福感。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人渴望诚信的文化氛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加强农村社会诚信建设,是广大农村居民的期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要求。

1.2 全面深化改革对农村社会诚信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我国农村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农村市场监管不到位,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我国的信用体系尚未健全,尤其在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有的居民诚信理念不强、相关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有的农村党员干部脱离实际、形式主义、言行不一、责任履行不到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政府信用。农村教育、医疗等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还存在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不少农村学校教育中“分数”是中心,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责任、诚信教育重视不够。诚信教育不够,带来的是人们责任认知偏差、诚信意识不强,在各种名利的诱惑下,就容易产生考试作弊、医患纠纷、造假违约等问题。改革开放带来了农村的发展进步,但也带来了不诚信等社会丑恶现象,解决农村社会诚信问题还是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去破除藩篱。

1.3 全面依法治国为农村社会诚信建设提供了新手段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农村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社会诚信司法维护的缺位。不诚信行为的发生固然个人是主要原因,制度设计、法规约束等外因也不容忽视。完善村民自治、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相关法规和具体制度,严格防范、严厉打击各种不诚信行为,使失信者付出惨痛代价,让诚信的人得到相应褒奖,才有利于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当前,我国关于诚信的规定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还不系统、不健全。有的农村居民和执法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肆意违法和执法不严同时存在。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问题在农村还比较突出,比如某些司法人员作风不正、办案不廉。促进农村诚信行为的普遍养成,需要拿起依法治国的有力武器,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完善诚信制度体系。

1.4 全面从严治党为农村社会诚信建设提供了新保证

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优良的党风有利于促政风带民风。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党的作风不断改进。***总书记指出:反“四风”的实践说明,抓和不抓大不一样,真抓和假抓大不一样,严抓和松抓也大不一样。很多人担心活动一结束就曲终人散,“四风”问题又“涛声依旧”了。党中央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的复杂性,持续深入抓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对违法违纪“零容忍”,并且越往后越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获得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同。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事业发展需要,是人心所向,对党和人民来说,就是践行党的宗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就要讲诚信。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了党的威信,既赢得了民心,又提升了党的战斗力,为社会诚信建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农村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农村党员素质有的还有待提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员素养和党组织战斗力,把广大农村居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农村党员干部应带头讲诚信,“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带动形成良好的社会诚信风气。

2 按照“四个全面”要求,加强农村社会诚信建设

“四个全面”戰略布局蕴含着科学统筹的思想方法,贯穿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彰显着法治引领的实践指向,加强农村社会诚信建设,需要科学统筹、改革创新、法治引领。

2.1 用科学统筹的方法推进诚信教育

诚信是一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提升人的诚信意识,就要抓好诚信教育。推进农村居民诚信意识教育,需要科学统筹不同对象、不同主体、不同手段。

农村不同人群的社会认知和实践阅历不同,诚信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应科学统筹。研究表明,97%的孩子的品性是在童年期养成的。童年期的认知对成年期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小就要培养孩子遵纪守法、真诚待人、言行一致和敢于负责的诚信理念。学校是孩子诚信认知培养的主体,很多国家都很重视从小做好诚信教育。抓住孩子品性养成的关键期,诚信教育要纳入我国农村幼儿园和小学的必修课。加强农村小学班级诚信教育,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正确处理自身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不断推进其良好道德的养成[3]。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看动漫,可以编写《诚信故事选》、制作诚信相关动漫,通过讲故事、看动漫的方式使孩子们深刻明白做人必须诚信的道理。中学是孩子们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生课业负担重,面临着升学压力,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当前农村中学诚信教育现状不容乐观[4]。诚信教育可以结合文化课讲授和考试进行。相关科目考试要有体现诚信理念的试题,只要考试考的内容,老师一定会重点教,学生也会重点学,这样就把诚信理念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孩子们的心中。

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学校要重视,家庭、社会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受到家长的耳濡目染,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做出榜样。农村社区(村)应经常开展诚信宣传等活动,结合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把诚信建设的要求贯穿到各方面各环节。统筹农村社会各方力量,发挥各方诚信教育的优势,把诚信要求落实到方方面面。

提升农村居民诚信教育的效果,不能靠简单地说教,应统筹利用现代各种宣传手段,借助必要的文化载体。当前,我们可以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广场板报、公益活动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诚信相关知识、法规和案例,特别是要大力开展公益广告宣传,让诚信公益广告在农村处处可见、入脑入心。抓好农村诚信教育,重点要推进诚信典型宣传和失信典型披露。通过人们身边的典型,让鲜活真实的诚信模范感染人,对造假欺诈等不诚信行为人人喊打。

2.2 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个人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报告记录了信用卡、贷款、为他人贷款担保等信贷业务和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及欠税、电信欠费等。健全社会征信系统,需要扩大征信对象和领域。所有的公民都应有个人信用记录,并且从出生开始就要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在美国,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SSN),既包括年龄、性别、出生日期等这些自然状况,也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与税务、保险、银行打交道时的信用状况、有无犯罪记录等等。健全个人信用体系,我国可以用个人身份证号作为社会信用代码,信用记录成为个人身份证信息的重要部分。征信领域不能仅限于信贷、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及欠税、电信欠费,而应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有不诚信行为,就要记录在案。在德国,大到信用卡欠费逾期不还,小到坐车逃票,都会成为个人信用上的污点。一个信用等级很低的人,工作、生活中会处处碰壁。只要个人或单位有不诚信行为,就要计入其信用档案,大大提高失信成本,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每一位公民建立信用档案。将公民信用档案信息查询功能嵌入各地政务服务中心,为相应公共服务提供必要的信用支撑。农村居民有了信用档案,特别是失信记录会大大影响到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人们自然会珍惜个人信用,促进诚实守信。农村居民的信用档案不但要记录人们的不良失信记录,还要记录人们的诚信记录,实现信用评分与业务挂钩,为完善失信惩戒、守信奖励机制提供依据和支撑[5]。

2.3 用法治引领的指向推进社会诚信制度建设

2.3.1 完善诚信法规制度

我国还没有专门有关诚信的基本法律,需要与时俱进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诚信法》。《诚信法》从基本法的高度确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一般原则与管理体制,明确国家信用主管机构和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对信用信息的搜集、评估、公开、查询、使用、监督、监管、惩罚、奖励、争议解决和相关法律责任等具体问题做出统一规范,使社会诚信建设有法可依。加快信用立法已是全社会共识,我国应出台“信用行政监督法”“全民正义诚信法”“统一征信法”三大信用法律[6]。《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对诚信建设相关规定不多,需要就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2.3.2 完善失信惩戒制度

抑制不诚信行为,就要提高社会失信成本,加大对失信的惩戒力度。各地要建立自然人、法人及各行业的《失信惩戒办法》,定期发布信用“黑名单”,相关部门加大对失信者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让失信影响到方方面面,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一时失信、终生遗憾”的局面,使失信者代价高昂,让失信者没有第二次机会,使人们不敢失信。建立失信行为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农村居民同不诚信行为作斗争,使失信者无处藏身。在当前严峻的诚信缺失的社会氛围下,强化对欺诈失信行为的刑事制裁和经济责任等才能在较短时间内收到良好成效[7]。

2.3.3 完善守信奖励制度

让老实人不能吃亏,让讲诚信的人得到优待,才能引导鼓励人们自觉做到诚实守信。通过丰富守信激励的内容与形式,使更多民众在践行诚信、坚守诚信中充分受益[8]。对诚实守信的农村居民,实施“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措施,给予各类优惠政策。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对诚实守信者,在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应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便利,还可探索在个税抵扣、社会保险补贴、非高消费公共交通补贴等方面给予优待,让广大农村居民感受到诚信行为带来的良好后果,鼓励并带动社会诚信。

3 结语

当前,因社会转型和治理变迁而缺乏权威性资源,导致基层治权相对不足,而社会诚信机制通过建立责任连带性,可以为基层治理创设新的权威性资源[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农村社会诚信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对农村社会诚信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全面依法治国为农村社会诚信建设提供了新手段,全面从严治党为农村社会诚信建设提供了新保证。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来审视我国农村社会诚信建设,努力推进诚信教育、征信体系建设、诚信制度建设,让人们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

参考文献

[1] 李秋斌.农村电商扶贫及其社会诚信问题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61-66.

[2] 刘家用.“中国特色”发展机制的优化方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6):24-33.

[3] 车延梅.农村小学班级诚信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2):141-142.

[4] 陈国荣.农村初中开展诚信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21(35):189-190.

[5] 宋斌.诚信档案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再升级”[J].金融博览,2019(7):63.

[6] 吴晶妹.信用立法思考:我国未来三大信用法[J].法学杂志,2022(3):85-98.

[7] 翟淼.論社会诚信的司法维护[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57-60.

[8] 王婼瑶.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J].学习论坛,2022(2):122-128.

[9] 陈柏峰.社会诚信建设与基层治理能力的再造[J].中国社会科学,2022(5):122-142+207.

作者简介:刘家用(1972—),男,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