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对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

时间:2024-05-23

摘要:为缩小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基于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各级政府部门要发挥自身职能,推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高效开展,全面反映农村经济建设现状,探索科学的发展路径。本文围绕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对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分析当前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制度体系、资源投入、调查方法等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经济建设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对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依托于国家农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不同地区的建设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构建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创新化发展模式,提高其社会与经济效益。

1 农村经济建设中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作用

1.1 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把控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各级政府部门要结合新时代社会的进步,提高对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避免因农业经济问题造成不可估量的社会影响。围绕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在各项农业政策的扶持下,高效实施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协助相关部门深入了解基层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而对相关政策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与优化,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强农村经济高质量建设,为社会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一方面,相关部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成基层农业数据信息采集和分析,总结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农业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方向。另一方面,在科学制定经济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不断优化,使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为政策制定提供辅助、导向与协助作用,贯彻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优化农业经济建设成效。

1.2 提高农业统计数据质量

随着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的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近年来的工作中以夯实统计工作基础为重点,围绕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建设,通过多种措施促进农业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首先,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规范农业统计工作,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做好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保障、使用和培养工作,确保人才队伍业务能力突出、专业素质过硬。其次,完善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制度建设,结合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体系的应用与落实,实现对地区农业经济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为提高农业统计数据质量提供制度支撑[1]。最后,运用现代化技术创新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方法,建立数据交换平台与共享机制,提高农业统计数据应用质量与效率,确保各项决策的正确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农业经济建设指明方向,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1.3 强化农村经济考核评价

全面开展农业经济評价工作,反映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可行性与真实的实施效果,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展开科学分析,可作为农村经济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社会统计工作的经济评价在一般情况下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出发,对其经济效果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根据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发现其与微观经济评价的需求相契合,可结合该项工作的开展,适当调整现阶段农村经济建设内容,强化其规划内容的可行性,提高其实施效率,为后续工作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为全面、真实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发展效率与规模等,要对其经济发展数据、经济指标达成等相关过程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基层农业统计数据的全面汇总,将其整理成统一的数据报表,保证农业统计数据质量,为相关经济建设发展部门实际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在保证各项经济数据公平性、客观性、真实性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经济考察评价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提升,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地方经济发展的判断与评价,提高农村经济考核效率,同时为后续查询与抽调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积极影响[2]。

2 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统计管理体系不完善

根据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现阶段实施状况可以发现,该项工作在管理体系、应变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完善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各项工作内容正常开展,还会降低整个工作过程抵御风险的能力,对顺利开展基层农业统计工作造成阻碍。究其原因,部分地方部门对基层农业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对该项工作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再加上管理手段和要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分离,无法保障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实现其价值与意义。基层相关业务部门与农业统计部门作为基层农业统计工作运行和调查管理体系执行的主要部门,两者之间在该项工作中具有不同职能,但在日常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常出现多头管理、重复交叉、衔接不畅、权责不清等问题,影响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数据精度。受统计调查体系指标分类与设置混乱的影响,无法指导农业生产服务与市场调节,引发严重的农业统计风险。由于相关部门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没有统一要求统计数据,使统计数据管理中出现重复上报或漏报的情况,影响基层统计工作质量与效率。

2.2 统计工作资源不充足

从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全局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其工作特性与社会价值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征,虽然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对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农村地区发展中一直受到经济因素的限制性影响,导致各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无法获得充足的资源支持。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亦是如此。受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投入力度的影响,致使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在技术水平、基础建设、人员配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获得更多直观的经济效益,地方相关部门通常以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为重要内容,导致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作用下,无法满足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导致数据统计与计算分析受到影响,严重阻碍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3]。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无法保证人员业务素质与技术水平,且现有人员的统计理念相对落后,甚至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影响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2.3 统计数据准确性较低

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开展成效,对此,要加大数据信息的管控力度。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地区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开展期间,存在统计人员年龄偏大的现象,很难在工作中实现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同时受统计工作涉及面广、指标数量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统计数据极易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使数据与预期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对后续数据分析环节造成影响,导致基层农业统计结果可靠性不足。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开展的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相同工作由不同人员重复进行的问题,使得该项工作的时间成本大大增加,还会对工作整体的实施效果与综合效益造成影响,无法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3 加强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有效路径

3.1 健全统计管理体系

管理制度体系作为基层农业统计工作规范开展的重要依据,是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壮大农业发展规模的重要基础。为充分发挥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农业地区发展,相关部门和人员要提升对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围绕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需求和农村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健全统计管理体系,将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加强制度管理与控制,促进思想与行动的统一,保证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开展的有序性和规范性。

在基层农业统计管理体系的完善中,相关部门和人员要高度重视现行制度的改革与优化,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基础,遵循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原则,适当调整统计内容,对统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部门分工和工作方法提出标准要求,使其在不影响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对统计数据与信息的规范处理。在指标体系建设中充分考虑农村实际情况与统计工作需求,建立具有当地统计工作特色的指标体系,确保其全面覆盖当地农村户口数、农业人口、农业财政情况、农业从业人员、农业能源消耗指标等内容,在保证指标设计合理性、规范性、明确性的基础上,还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数据的可参考性进行优化,保证指标体系的完善性与科学性,为准确、全面的农村经济考核评价奠定基础。

执法单位作为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执行者,可通过绩效考核机制的落实强化统计执法力度,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做好统计执法工作,促进统计工作质量与效率不断提高。综合运用对比检查、横向检查、逻辑性检查等多种统计数据核校方法,加大统计报表审核力度,根据部门和人员职权划分,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3.2 加大资源投入力度

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还离不开充足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支持,解决当前统计工作在经费、人员和设备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地方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工作队伍建设,保证其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且技能层次多样。在人员调配方面以岗位规范要求为依据,全面检查相关人员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在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工作,建立线上线下培训渠道,便于相关人员随时随地学习统计知识与技能,强化其岗位责任意识,确保人才队伍建设满足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工作要求[4]。针对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上级统计部门要加强指导工作的开展,为各个工作环节的规范化开展提供帮助,切实保障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优化统计调查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推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发展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加大了农业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难度,也对相关工作规范开展提出更高要求。为使统计数据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有效保证,确保统计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通常采用分级机制,按照逐级分段的方式完成数据信息收集与汇总,在标准化的指标体系中不断添加各个层级的相关数据,最后经过整合与分析,将其中有效的数据信息向决策者上报。这种数据统计方式虽然可以展现各部门的独特优势,但基于不同业务下执行重点的偏差,导致部分具有关联性的数据无法满足其他部门的使用要求,对数据的全面性造成间接影响。由此,保证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开展质量,要对其统计调查方法提出明确要求。

农业统计调查作为一项间接性的工作,调查对象通常不会在统计调查活动中直接参与,通常选用以抽样调查为主的方式提升传统统计调查工作的效率,由基层单位统计人员开展相关工作,通过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完成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减少普查次数,减轻工作压力。将调查环节收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书面形式、纸质报表的方式进行整理与统计,确保其满足基层农业统计调查工作的规范要求。在经过层层把关和审核后,将整理好的统计资源上报给上级农业领导机构,使其直接了解基层经济发展状况并作出科学决策。结合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调查、登记、上报和审批等环节,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管理制度,保证数据质量。

3.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对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为农村经济建设奠定基础。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中,要围绕相关工作的实际需求和农业智能化发展,构建多场景切换和多终端应用系统。合理利用基层农村统计工作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力度,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建设的有机融合,在生产设备间建设通畅的网络,实时监测农业生产情况,构建农业统计工作的科学化模式,提高统计分析的智能化水平。

3.5 加快信息系统建设

在现代化技术普及化应用的过程中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使农业生产周期不断缩短,对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数据信息的时效性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要加快信息系统建设进程,运用信息技术使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满足工作要求。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中,要先注重人员的信息素养,确保其具备熟练应用相关技术,操作相关设备的能力和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做好信息安全防护工作[5]。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构建联网直报机制,使人为因素对数据统计造成的影响尽可能降低。在此基础上,加大信息化平台和数据库的建设力度,对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进行不断完善,提高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4 結语

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农村经济建设与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之间的联系,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构建科学的工作机制,提高农业统计质量与效率,推动农村地区经济高质量建设。

参考文献

[1] 马吉华.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对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分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2,2(8):122-124.

[2] 李丽萍.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对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J].管理学家,2023(6):91-93.

[3] 杨忠仙.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对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J].种子世界,2023(1):240-242.

[4] 李燕.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对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J].商情,2023(16):105-108.

[5] 殷旗.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对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3(4):70-72.

作者简介:刘一飞(1980—),女,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