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陆成周
摘要:为解决土地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对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成效及提升对策进行分析探讨,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为此,作者提出了措施建议,包括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探索多元化的治理模式、加强监督和评估等,以提高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效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目标。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修复;成效;提升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通过整治能够改善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土地的质量和产出,同时,也能够修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成效及提升对策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介绍自己的探讨和分享实践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 广西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进展
在土地整治方面,广西加强了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结构,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同时,广西还加强了土地管理和监管,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严格土地使用审批和监管,防止土地乱占乱用现象的发生,保障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生态修复方面,广西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修复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性[1]。同时,广西还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 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主要成效
2.1 重塑人地关系,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2.1.1 土地整治,统筹发展
广西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加强了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土地整合、流转和节约集约利用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土地资源浪费和农村土地闲置问题,促进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2]。同时,广西还加强了土地管理和监管,规范了土地流转市场秩序,保障了土地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
2.1.2 生态修复,改善环境
广西重视生态修复,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了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通过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措施,广西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广西还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排污管控,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
2.1.3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城乡融合发展
广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实现了城市化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同时,广西还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2.2 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土地整治方面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将散乱小块土地整合成为规模化的农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这种方式不仅为贫困户提供了收入来源,而且也为全区的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生态修复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森林防火、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原本荒漠化的土地重新变得肥沃[3]。这不仅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更好的生产环境,还有效地遏制了环境恶化的趋势。
2.3 融合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建设
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推进,为广西地区的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通过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广西地区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些举措为广西地区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2.4 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推行生态保护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同时,该区还实施了大规模的荒地、荒山造林工程,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力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采取生态林果、经济林、草本植物等多种植被形式,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4]。
3 土地整治與生态修复存在的不足
3.1 部分项目设计施工利用未达到预期
3.1.1 部分项目落地困难
部分项目的设计方案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例如,在一些山区整治项目中,设计方案未充分考虑当地地形地貌特点,导致施工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同时,一些生态修复项目的设计方案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实际效果不佳。
3.1.2 部分项目施工质量不达标
部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工程质量问题。一些承包商为了赚取更多利润,采用了低质量的材料和工艺,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道路开裂、护坡塌方等。这不仅影响了项目的实际效果,也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3.1.3 部分项目利用未达到预期
一些土地整治项目虽然完成了初步修复,但由于缺乏后续的维护和管理,导致修复效果逐渐减弱,甚至出现了二次退化的情况。这也说明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存在问题。
3.2 生态移民迁出区土地开发保护政策制度不健全
生态移民迁出区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将原本居住在该区域的人口进行迁移的区域。一方面,生态移民迁出区的土地往往属于国有土地,其开发利用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政策制度不健全,导致该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被滥用和破坏[5]。另一方面,由于该区域的土地资源未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导致该区域内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这不仅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3 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植树造林
过度植树造林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如果种植的树种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很容易枯死,形成荒漠化或者绿化难度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的树木也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甚至带来新的生态问题。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区域,在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中,出现了过度种植速生桉的问题。一方面,速生桉的树冠浓密,会阻挡阳光和降雨,从而影响到其他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速生桉的根系非常发达,会挤占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
3.4 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
3.4.1 政策措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生态修复领域的政策措施相对滞后,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措施,无法有效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
3.4.2 评价机制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生态修复项目的评价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评价结果不够透明等。
4 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提升对策
4.1 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4.1.1 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
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充分考虑生态功能的维护和提升,确保项目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1.2 项目建设阶段
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采用低碳、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建设生态园林和公园等绿化项目,提高土地的生态质量。
4.1.3 项目运营和维护阶段
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项目的可持续运营。同时,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落实环保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4.2 完善生态移民迁出区土地权属和用途管制制度
4.2.1 建立健全土地权属管理制度
通过完善土地权属登记、审核、认定和变更等管理制度,明确生态移民迁出区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保障生态移民和环境的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4.2.2 制定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定
根据生态移民迁出区的实际情况,明确土地的用途和管制标准,防止滥用土地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对土地使用行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2.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土地流转费用等方式对生态移民和环境保护行为进行奖励,增强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
4.3 以水定林、合理规划、科学造林
以水定林是指在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和利用水资源,通过合理的水文调节和水环境管理,促进植被的生长和发展。合理规划是指在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和生态需求,制定出一系列合理的规划方案,从而达到最优化的土地利用效果。科学造林是指在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地的生态质量。
4.4 完善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保障各方利益
为了保障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保障各方利益。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监管,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政策法规,加强对环保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其次,建立公平、透明、规范的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加强市场监管、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5 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保障措施
5.1 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
为了加强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保障措施的实施,必须采取有效的规划编制和管理措施。首先,需要建立严格的规划审批制度,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要加强规划编制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综合考虑,确保规划与生态修复保障措施的一致性。其次,应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规划的贯彻执行。通过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还要重视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加强对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规划的理解和认同度,促进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共同推动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保障措施的实施。
5.2 探索多元化的治理模式
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的资本和技术投入到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领域。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等方式,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投资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切实利益和回报。应该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技术水平和效果。政府可以通过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广先进的治理技术和模式,提高治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还应该注重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认识和意识。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5.3 加强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实施情况的监督,建立完善的監督机制,确保整个过程的规范、透明、公正。监督机制应包括监督部门、监督人员、监督方式和监督频率等方面的规定,同时应建立举报渠道,保障监督的有效性。
加强评估工作,通过对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实施效果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评估应包括前期评估、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每一次评估都应该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评估标准,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6 结语
在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效。通过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成功地实现了许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恢复,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这些成效的取得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然而,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进一步提升土地整治的水平和质量,以逐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修复和土地整治工作中来,共同推进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河.生态修复背景下土地整治研究——以陕北生态脆弱区为例[J].南方农机,2023,54(18):54-56+104.
[2] 肖武,郭既望,张丽佳,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市场化机制、模式与路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3,28(8):203-217.
[3] 雷国平.土地整治工程中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6):1-3.
[4] 高雪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功能分区研究与实践[J].环境生态学,2023,5(2):65-69.
[5] 仪小梅,陈敏,顾文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生态修复效果评估体系初步构建[J].上海国土资源,2022,43(4):86-90+1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