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索

时间:2024-05-23

陈 锦

(中共潮州市委党校,广东 潮州 521000)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小农户占农业经营户比重高达98.1%,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其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例也达到了70%。这表明,小农户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农业经济的重要贡献力量,而且也会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经济基本单位。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要充分考虑“人多地少、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将我国庞大的小农户群体融入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上,积极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有效衔接。

1 提升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小农户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政策制度扶持力度,以及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经营理念、合作意识和农业技能等,而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便是自身因素[1]。农民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农业收入的增长,提高小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实现增收的关键。依赖政府的资金或物质援助来解决小农户的问题仅仅只是扬汤止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容易让受助者产生依赖心理。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提升小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1.1 提高小农户农业技能

根据当地产业特色和农民需求,组织农技推广员、农业技术专家、相关行业义务讲解员等,以及加强与潮州市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粤东分院合作,分级分类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班和讲座,深入解读涉农政策,传授先进种养殖技术,提升农业经营管理水平,讲授电商知识。同时,以“理论讲解+实地考核”的形式,加强小农户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培养出具备理论知识、管理能力和政策意识的新型技术农民队伍,以促进小农户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

1.2 培养小农户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首先,为提升小农户的信息素养,政府应该提供及时、准确、易懂的涉农资讯,并且提供多种信息获取渠道或平台,以此来激发小农户的信息需求,让他们意识到信息的重要价值,积极主动查阅农业相关信息,增强政府公共服务与村民信息应用和反馈的有效互动,从而实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其次,为了提高小农户对于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相关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能力,减少凭感觉做决策的情况,通过介绍市场信息收集、分析等方式方法,使农户学会根据市场行情估算将来收获的农产品的价值,并根据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趋势,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比较,以便找出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或最适合养殖的畜禽,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2],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销路好的农产品,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决策,实现小农户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多元化和优质化的需求。

1.3 鼓励小农户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和城市相比较,乡村地区的独特优势在于自然环境、社会人文、传统工艺等以及地方特色资源。为发挥乡村的潜力,应该深入挖掘其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等要素,因地制宜地引导小农户将现代生产要素和当地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在适宜养殖的地区,合理规划养殖畜禽的种类、规模和模式,并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在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地区,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类型和种植条件等因素,以及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培育适宜当地的农作物[3];在适宜发展旅游业的地区,小农户可以从事农家乐或其他农事项目活动。例如,归湖溪美农家乐和戏水项目。通过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打破原本单一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将新的生产、经营、营销等要素与其他原有产业进行有效衔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 推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价值链

为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多种要素支持农业转型升级,如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专业的人才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然而,由于小农户缺乏转型升级所需要素的支持,需要通过创新经营组织模式、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加强市场信息服务等方式,以辐射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价值链的环节中,摒弃落后的生产方式,改造升级传统农业模式,向规模化、现代化农业转变,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2.1 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

一是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中处于核心地位,向上与市场连接,向下联系合作社和农户,提升农业龙头企业联农带农能力,可为小农户提供多种融入农业产业链中的有效,如产销订单、土地托管、资产入股等,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提质增效,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排头兵作用;二是要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以适应多元化农民的利益诉求,统一进行规模化的社会化服务,协商服务主体与小农户相互之间的利益分配,从而发挥出农民合作社的独特优势。为了更好地进一步提高农业社会化公共服务的效率,构建多元化共享的服务新布局,强化农民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对于促进小农户的繁荣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要培育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家庭农场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示范带头作用,从而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产品的集约化、产品化和规模化[4]。同时,培育能够实施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不仅可以通过一体化的运营管理模式,降低农业的交易成本,还能以点带面促进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主体之间相互沟通协调,实现更加紧密和谐的合作关系。

2.2 引导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的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单独的市场主体都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挑战。如生产农户面临的销售困境,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市场竞争已不再是单兵作战模式,而是由产业集聚、产业体系和平台之间的竞争所决定的。为适应市场环境,新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小农户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通过积极主动寻求合作联作机会,小农户可以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以及与互联网平台建立直接联系等模式,以实现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

2.2.1 “小农户+农民合作社”模式

发挥农民合作社核心主体整合产业链上各类要素的功能,将分散的小农户聚集起来,共享组织内的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通过协调区域人才资源,让有知识经验的人员传授农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向小农户提供统一的农业服务,使小农户集体行动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以现代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优化农业生产效能,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强链延链。同时,以集体行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能够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主体,获得更强的话语权以及市场利益。

2.2.2 “小农户+农业龙头企业”模式

农业龙头企业一般相较于农民合作社或者普通农户而言,通常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广泛的市场渠道和品牌影响力。首先,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利用其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资本实力,通过完善的市场网络平台,能够更加及时捕捉到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和市场风向变化情况,并将信息及时传递到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能够更好地将农产品推向市场,进而推动小农户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其次,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在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与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其科研成果提供一个良好的成果转化平台,进而形成研发转化的良性循环和互动机制,以技术创新有效推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和标准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5]。最后,农业龙头企业通常拥有健全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其中包括完善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统一包装标准、打造统一的品牌形象等,这些都是能够带动小农户实现农产品顺畅流通的有效载体。

2.2.3 “小农户+电商平台”模式

产销对接不精准、时效性不强等问题,均不利于鲜活农产品的流通,而农产品电商化的转变,不仅打破了传统低效率的流通模式,解决了时效性弱的问题,而且还为小农户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销售渠道,让产业链中各个主体也能够从产业发展中获利受益。小农户与电商平台建立直接联系,积极培育“互联网+订单农业”形式。电商平台通过提供产销对接服务,促进消费需求与农业生产高效匹配,为小农户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市场信息服务,大大降低小农户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积极引导小农户通过直播、预售、微信等多个渠道、多种形式、多类平台开展农产品网络销售,实现与销售端的直接对接。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与乡村特色产业有机融合,加快发展当地的农村电台,拓宽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农村电商的发展,能够完善农产品加工、售后和物流体系,同时,小农户也能够更加清楚消费者对优质、绿色、健康农产品需求进一步提高,进而倒逼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并通过平台的预售、订制等方式能够增强农产品生产的精确性,降低生产盲目性,实现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总的来说,通过“小农户+农民合作社”“小农户+龙头企业”“小农户+电商平台”等产业链协作方式,有利于推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市场体系,获得其他主体所提供的生产指导、物流保障、金融支撑等社会化服务,以弥补小农户自身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局限性,以此提升小农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平,从而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拓宽市场空间,提高收入。

3 健全面向小农户社会服务体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兼业化制约着农村发展,“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等问题亟待解决。然而,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小农户对农业新技术、新农机装备以及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能力相对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匮乏也使得小农户较难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采用集中采购和机械化作业等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小农户节约成本、提高收入,有助于解决一家一户独立进行耕种所造成的机械化作业不经济问题,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激发小农户种植的积极性,确保农田的持续利用,有效避免土地撂荒、耕地“非粮化”等现象发生,从而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因此,为小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包括农资供应服务、农业机械化、农产品销售和农业信息服务等,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提供有效路径,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3.1 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点

通过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点,让更多小农户了解、选择和接受农业社会化服务,重新盘活撂荒地,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同时,也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有力举措。首先,要加强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点的宣传,让小农户看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标杆,做到心里有数,从而信赖服务组织所提供的农业服务。其次,可以在政府的指导下,示范点的服务组织通过与小农户进行沟通协商,推动土地集约化利用,统一种植农作物,并将种植收益与小农户共享,使其感受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所带来的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红利,实现服务带动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3.2 推进规范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目前,我国有承包耕地的农户数达2.07亿户,全国农户中仅有5%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经营30亩以上的田地。当面对经营自家承包耕地的小农户占大多数这一现实情况时,需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以规模化服务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情况下,发挥村集体组织作用,将小农户聚集起来,把一家一户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生产环节集中起来,统一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去完成。通过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装备的作业能力和分工分业专业化服务,高效地节约了农业生产资料和人力成本,形成既不流转土地经营权,又能发展规模经营,让小农户也能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6],进而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规范化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3.3 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专业能力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应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和形式,根据不同小农户和农业生产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因地制宜地定制多样化的专业服务模式,如单环节、多环节、套餐式等等,将专业的事交由专业的组织、专业的人干,不仅可以维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有效解决了如何种地的难题,还能改善农业资源要素的投入结构和质量,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全面提升小农户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同时,可以通过探索“服务组织+村集体+小农户”的合作模式,确保小农户获取专业生产服务,而且还能够与服务组织建立起更为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便更高效地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对接,实现订单生产和按比例分红的双赢局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