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强化土地整理工作

时间:2024-05-23

吴乃永

(山东省济南市土地征收和综合整治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099)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土地整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农村空间品质以及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土地整理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规划不合理、政策支持不足、农民参与度不高。因此,如何强化土地整理工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与特点

新农村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进行全面改革和发展,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为目标的综合性工程。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主要是因为城乡发展差距: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逐渐扩大,农村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农村劳动力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导致农村人口减少、老龄化问题加剧,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村生态环境破坏:过去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农村建设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农村面临着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破坏的挑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各地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产业多元化和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注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包括道路、电力、通信、供水、卫生等方面。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便利性。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强调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包括村级自治组织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社会组织发展等。通过完善社会管理和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增强社会稳定性。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治理。通过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保护生态资源、加强环境监管,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新农村建设注重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同时,鼓励农村文化创新。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建设文化设施、培育文化产业,提升农村文化品位和文化软实力。农村居民参与和自治;新农村建设强调农村居民的参与和自治,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事务的决策和管理。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社、村民理事会等形式,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和自治能力。

2 土地整理的概念与目标

土地整理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规划、调整和重新布局,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空间的优化配置的过程。它包括对农田、居民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地等各类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通过调整土地使用方式、整合零散分散的土地资源,形成规模适宜、连片稳定的农田单位和合理布局的农村空间。

土地整理的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土地整理,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此外,土地整理还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通过合理规划农田、村庄和公共设施,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同时,土地整理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合理布局和生态修复,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3 新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流转、财政支持

农村土地的权属问题复杂,涉及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和农户承包土地等多种形式。土地整理需要解决土地所有权、承包权、流转权等问题,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顺利进行,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然而,土地权属证明不完善、流转手续繁琐等问题导致土地流转难度大,限制了土地整理的进展。土地整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调查评估、土地复垦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费用。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财政支持不足,资金缺乏成为制约土地整理的重要因素。缺乏资金投入导致土地整理进展缓慢,限制了农村发展的潜力。

3.2 农民利益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涉及到农民的土地权益和利益分配问题。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避免因土地流转等问题引发的农民抵触情绪和社会矛盾。然而,由于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疑虑和不信任感,他们往往对土地整理持保留态度,导致农民参与度不高,进而影响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土地整理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合理安排农田、村庄和公共设施的布局,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土地整理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技术支持,土地整理工作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

3.3 协调管理能力

土地整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协调与合作,需要具备组织和管理能力、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由于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沟通协调不畅,以及缺乏专业的土地整理管理人员,导致土地整理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的执行,进展缓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流动增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口减少、老龄化问题加剧,给土地整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也给土地整理带来新的挑战,需要在土地整理中兼顾城市化和农村发展的需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农村人口流动不畅,限制了土地整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土地整理需要依托先进的土地调查评估技术、土地规划和设计技术等,但农村地区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技术支持不足;同时土地整理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包括土地规划师、土地评估师等,但相关人才供给不足,亟须加强人才培养,缺乏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使得土地整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限制了土地整理的质量和效果。

4 新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4.1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农村土地整理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通过整合零散分散的农田和村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划定农田、村庄和公共设施的用地范围,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和高效利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能够提高农田产能和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土地整理工作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可以统一规划和建设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交通便利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能够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吸引人才回流农村,推动农村城镇化和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土地整理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农民可以形成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农民通过参与土地整理和规模经营可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村产业多元化和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4.2 增强修复能力、实现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建设

土地整理工作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实现农田、村庄和生态空间的有机结合,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修复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能力,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增加农村居民的生态福祉,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土地整理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环节;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可以加强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规划,推动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社会交流与互动,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和优化配置。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的社会进步和共同富裕。土地整理工作可以促进农村社会文明建设;通过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此外,土地整理还可以促进农村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和乡土特色,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民自治能力,提升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活力。

5 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土地整理的措施

5.1 制定管理规划、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推进农田整理

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农村土地整理规划,规划工作应考虑土地资源状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土地整理目标和方案,并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实施步骤。根据农村土地整理规划,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该规划应合理划定农田、村庄、公共设施用地的范围和布局,统筹考虑农村发展需要、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高效配置。通过农田整理和流转,改善农田的形状、结构和规模,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益,这包括对零散分散的农田进行整合,调整农田的形状和面积,提高农田的连片性和规模化经营能力。同时,推动农田流转,促进农民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土地流动和资源配置,实现农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5.2 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政策支持

完善基础设施需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和质量,修建农村公路网,改善农村交通状况,便利农民的出行和农产品的流通;加强农村电力建设,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解决农村地区用电不足和电力不稳定的问题,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便利化;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包括水库、水渠、灌溉系统等,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鼓励农民采用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治理农田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问题,推动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强化政策支持需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贷款支持和补贴政策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的技术水平;出台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减税优惠、土地流转支持、农业保险等,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5.3 加强社会参与、强化宣传教育、加强监督评估

土地整理工作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形成多部门合作、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土地整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进度,推动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农民、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方参与土地整理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在推进土地整理工作时,要向农民普及土地整理的目标、意义和方法,提高农民对土地整理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同时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管理问题。对土地整理工作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监测、评估和考核机制,及时了解土地整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措施。通过监督和评估,确保土地整理工作按照规划和要求进行,取得预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6 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新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将趋向精细化管理。通过利用遥感、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村土地的精确测量、监测和管理,提高土地整理的准确性和效率。绿色发展:在新农村土地整理工作中,绿色发展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农村土地整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通过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方式,实现农田的生态功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融合发展:新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将与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政策相融合,促进城乡土地的有机衔接和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发展等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在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土地整理工作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技术培训、组织协调、社会参与和监督评估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土地整理工作向着更加科学、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