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黄 伟
(安徽省太和县苗老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太和 236646)
小麦是我国不可缺少的粮食作物,其栽种历史十分悠久,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小麦高产种植技术也有很大改善。小麦环境适应能力强,且我国多数地区十分适合种植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在有着先天的环境优势前提下,再配以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小麦产量与品质。
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主要种植的小麦类型冬性小麦、半冬性小麦、春性小麦三种,小麦的生长要经历发芽、出苗、分蘗、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在小麦整个生长阶段中,对光照、温度等要求较高,小麦主要是通过根、茎、叶、蘗来吸收营养物质的,大约七天就能出苗。当室外温度保持在3℃左右时,麦苗大多处于停止生长的状态,就进入到了人们所说的越冬期。在小麦生长阶段,要确保麦苗茁壮,这是后期小麦结大穗的关键。
小麦的营养生殖阶段包括三个时期,分别是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在这一阶段中,小麦生长较为旺盛,主要体现在麦苗的根、茎、叶等部位,正是麦穗分化、发育的关键时期。随着温度的慢慢上升,正处在返青期的麦苗生长速度加快。小麦返青后分蘗继续增长,在拔节前的15d内,分蘖数处于高峰。这一时期,正是巩固麦穗数的关键时期,起着重要作用,麦苗吸收充足营养物质,长成粗麦秆,并结出大量穗粒,且单麦穗粒较重。
小麦生殖生长阶段一般指的是小麦抽穗期至灌浆成熟期,在此阶段中,在麦株开花,并完成受精后,籽粒开始慢慢成熟起来。这时,小麦根、茎、叶等纷纷停止生长,这一阶段决定着小麦的产量与品质,需要工作人员高度重视。需要进行养根保叶,延长小麦叶茎功能,在光合作用下增加穗粒数和粒重。通过分辨外观、色泽等判断小麦生长情况,优质的小麦圆润饱满,大小十分均匀,不含有任何杂质,未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蚀。
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要想提升小麦产量与品质,就尽量要避免在同一块地上连续种植数年,要与玉米、大豆等一些农作物连作,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降低小麦发病概率,提升小麦产量与质量。在种植小麦前,要科学选择种植地区,种植区域的土层要深厚,土壤中要含有适合小麦生长的营养物质,并确保后续灌溉便利。若前茬种植的是玉米,在种植小麦前应将种植区域内的秸秆处理掉,将秸秆当作肥料,为小麦生长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小麦主要生长在弱酸、微碱性土壤,土壤pH值6.5~7.5左右,同时,土壤结构还要含有机质,性能强,能够做到保水保肥,以此提升小麦产量。在选择好适合小麦种植的地区后,进行翻耕、整地,将耕地的深度控制在25~30cm。在将耕地翻耕后还要采取镇压处理。如果翻耕深度较浅、小麦生长过程中出现倒伏的情况,需要每隔2~3年进行全方位的深松工作,并通过旋耕机将种植地区土壤全部旋耕一遍,要将深度控制在15cm,将大型土块粉碎,便于小麦播种工作的开展。
2.2.1 合理选种
在种植小麦过程中,小麦产量及品质主要受种子的影响,要想提高小麦总产量及品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科学选择小麦种子,第一,要选择品质高、抗风性强、抗病害能力强及单株产量较高的种子。第二,全面分析小麦生长环境,为小麦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挑选小麦种子时,要全面考察小麦种植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等,并根据种植地区种植环境选择适宜的品种,挑选优质小麦种子,在实地考察种植地区条件后开展选种与种植工作,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2.2.2 种子处理
在选择好小麦种子后,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处理种子,可以开展种子包衣、浸种、拌种等处理方式。种子包衣是指利用种衣剂处理种子,以此增加小麦种子发芽率,提升种子抗病害能力,但这种方式生产成本较大。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配置种衣剂,从而达到防病、杀灭害虫等目标。种衣剂包含众多种类,在种子包衣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在种子清洗干净后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晒干,并将晒干后的种子置于容器当中,并按照比例添加种衣剂进行搅拌,直到种子表层覆盖一层薄膜后,将种子从容器中取出来晒干。采取拌种、浸种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杀灭种子内部与外部细菌,避免种子受到虫害侵蚀,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浸种及拌种处理能够提高小麦出苗率,培养壮麦苗。要根据实际需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药剂溶液,在种子添加配制好的药剂溶液,将种子搅拌均匀。这一环节可以防止种子受到地下害虫的损害,使用0.05%的稀土与硫及锌元素来进行搅拌,避免小麦出现生理性病害。同时,要控制好种子的浸泡时间,最佳时间为 6~12h,在浸泡完成后将种子取出晒干。
在种植小麦时,工作人员要采用精播技术,坚持适时适量的播种原则,在种植过程中要控制好播种深度,保障小麦出苗率,从而达到高产优产的目的。
2.3.1 适时播种
小麦播种过程中容易受到各因素影响,最首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温度,如果没有对播种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会降低小麦的总产量。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温度影响大体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小麦的种植时间较早,如果发生气温骤降现象,且小麦的早期生长过程中消耗了大量养分,抵抗性差,难以承受冻害的侵袭,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第二,如果播种时间较晚,会影响到小麦的出苗率,出苗时间延后或减缓,在冬季来临前,难以长为壮苗。且小麦的生长发育十分迟缓,根系十分脆弱,难以在麦苗根部聚集大量养分,无法满足冬季时期生长要求,降低了小麦成活率,不仅影响了小麦的质量与品质,还会使小麦产量有所减少。由于各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需要根据当地情况适时播种,保证小麦健康生长。
2.3.2 适量播种
需要分析地域特点、品种及种植条件等各影响因素,适量播种。相关工作人员应在播种前,对种植区域的土壤性能有一个全面了解,从而确定种子播种量,避免播种过于稀疏或播种较多给小麦的正常生长带来影响。如果播种量过大,将不利于通风与光照,使得小麦出现倒伏的现象,影响到小麦产量。如果种子的比重量过小,影响出苗率,容易发生缺苗情况。所以,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小麦生长后期及特征,控制好播种量。尽量将弱冬性、半冬性品种的播种时间控制在10月中旬,播种量应控制在120~225kg/hm2;春性、弱春性类的小麦种子,需要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内播种,要将播种量控制在150~248kg/hm2,如果播种时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播种量。
2.3.3 播种深度
一般来说,工作人员在播种小麦时,要控制好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5cm,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如果播种较浅,外界环境将直接影响小麦生长,导致小麦出现落干、冻害等现象。若是种子播种较深,将会直接影响到小麦的出芽率,导致小麦抗病性差。
要想提升小麦种植产量,就应合理灌溉施肥,有利于提升小麦产量与质量。在施肥过程中,应坚持重视基肥、早施追肥这一原则,基肥能够为小麦生长提供所需营养物质,有利于小麦长成壮苗。基肥与追肥用量及比例应根据土壤情况及肥料种类来开展。一般来说,基肥用量应占总施肥量70%,所施用的肥料最好是有机肥和复合肥,做到粗细结合,并追加适量微肥等。在小麦到达返青这一时期后,对于长势较弱的小麦苗要追加适量的氮肥,在拔节以后,如果小麦茎叶开始慢慢褪淡,应追加氮肥。在小麦的扬花灌浆期,应使用尿素溶液来进行喷施,以此来推动小麦正常生长,增大穗粒,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同时,还要在麦苗拔节期追加氮肥,为麦苗提供充足的蛋白质,以此来提升小麦产量,并做好浇水灌溉。根据麦苗生长情况可在进入冬季前实施首次灌溉,从而使土壤墒情有所提升,确保小麦能够有效越冬。在灌溉时,要控制好灌溉量,要尽量避免田间产生大量积水,麦苗长势较好的地块首次春季浇水时间可以在拔节的初期,在灌溉过程中还要根据麦苗长势追施氮肥。
在小麦生长阶段,会出现杂草与小麦争抢养分与水分的现象,导致小麦在生长阶段难以获得充足养料,导致麦苗长势不佳。因此,还要进行田间除草,根据杂草类型选择对应的除草剂来消灭。如果田间生长的是猪秧秧、播娘蒿和荠菜等阔叶杂草,就需要使用双氟磺䓍胺悬浮剂+二甲四氯粉剂、双氟·氟氯酯、72%2,4-D丁酯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后喷施在杂草茎叶上。如果田间出现了杂草丛生的现象,野燕麦和阔叶杂草相互混杂在一起,就需要使用野燕枯水剂与巨星干悬浮剂等,要做到混合使用,其用量与单独应用量一致。在施药时,要联系当地气温,不得在寒潮来临前、气温回落等阶段应用,会给除草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要坚持因地施药的原则,有的除草剂在使用完成后会残留在土壤避免,且存在时间较长,有的会逐渐积累到土壤中,如果除草剂使用不科学,会给麦苗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如麦草灵、甲磺隆等一些除草剂,只能应用在一年一熟春麦田中。
2.6.1 前期田间管理
第一,在发现缺苗后,要及时补苗。在小麦出土以后,需要进行查苗补苗,如果缺苗要及时选取催芽率高的种子补种,选择长势密集区的幼苗将其移栽过来。在完成小麦播种工作后,如果出现连雨天的情况,要在雨停后及时进行耙地作业,防止板结情况的出现,保证麦苗正常生长。第二,要有效进行分蘖肥施入。如果是为了抢墒播种,没有在播种时施加足够的基肥,就需要在麦苗长至 3片叶子以后,及时施加基肥,以保障弱苗能够有序生长,加快小麦生长速度,便于小麦分蘖。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施肥量与灌溉水量,施肥不宜过量,以防止小麦徒长这种现象。同时,在灌溉完成后要及时松土,防止土壤出现板结现象。第三,要及时追加返青肥。通常来说,在小麦到了返青期后就不需要再施加各种肥料。但如果麦田入冬前长势不佳,并且苗情不理想,就需要施加返青肥,并施加150~300kg/hm2的尿素。如果麦苗长势十分旺盛,在返青期后,要将目光放在控制分蘖上,不需要再追肥,灌溉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或停止。若麦田土壤的湿度较大,为了避免土壤板结这种情况的出现,不得开展镇压操作,以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第四,要开展中耕除草工作。在小麦的生长阶段做好中耕除草工作,以便取得理想的增温保墒效果,保证麦苗健康生长。若是麦田有着较大密度,应采用中耕这一方式,切断一部分麦苗的生长根系,抑制麦苗生长,从而减少分蘖量,避免在后期发生小麦倒伏的情况。如果麦田中的杂草较多,应采用各种防治方式来清除,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式来处理,不仅除草效果佳,还不会污染周边环境。
2.6.2 中后期田间管理
当小麦处于中后期生长阶段时,田间管理应注意下述内容:第一,灌溉。从小麦的生长到花期后的整个时期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小麦开始由营养生长慢慢向生殖生长转变,对水分需求较大,容易出现缺水反应。小麦开花后期到籽粒形成期,对水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这一时期出现干旱情况,会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当小麦处于灌浆期后,应重点强调灌溉工作,确保小麦的根系可以正常生长,防止小麦发生早衰等情况,后期应根据气候情况科学灌溉,防止在完成灌溉工作后出现大风天气,使得小麦出现倒伏现象。第二,科学施肥。在中后期时,除了要做好土壤施肥外,还要进行叶面施肥,如果小麦拖肥现象较为严重,就要在小麦的抽穗开花期,在叶面上喷施二氢钾溶液及尿素溶液,使叶子有较强光合作用力,积累有机物,从而达到增产增质的效果。
要想保障小麦产量,就要做到适时收获。针对小麦而言,蜡熟后末期是最为理想的收获时期,在小麦处于蜡熟末期时,小麦的叶片、麦穗开始变黄,其茎秆还有较强弹性与韧性,且籽粒较为坚硬,每颗籽粒额含水率应在22%左右,开始慢慢成熟,如果小麦种子较为优质就不需要烘干去杂,只需将其烘干即可,就能够取得较高产量。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应用高产栽培技术,选择相应技术手段,小麦种植周期来着手,运用先进技术保障小麦种植质量。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控制好各环节,对整个种植过程进行全方位、实时监管,这不仅能够增加小麦产量,还可以提升小麦品质,带动小麦种植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