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的运用分析

时间:2024-05-23

张 曦

(阳谷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阳谷 252300)

0 引言

农业发展逐渐繁荣,小麦生产量进步明显,优质且高产的栽培技术被人们所重视,想要以此来改善小麦的品质。当前,推行小麦种植工作的阶段中,出现了诸多技术类问题,应预先掌握种植区域特点以及需求,总结与小麦产量关联性较强的因素,筛选符合小麦高产的栽培和管理技术,预防和治理不良问题,让农民得到稳定的经济效益。

1 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的运用分析

1.1 小麦选种工作

小麦生长期间,通常会受到所处地区的条件影响,比如,土质质量、降水量、气候环境等。深入了解这一层面,要想改善小麦种植情况,提高现实生产量,应结合小麦品种的筛选工作入手,选择出适宜阳谷县地区种植环境的品种。品种筛选工作正式开始之前,有关工作人员要深入实践中,根据种植区域内部,整合各种类型的气候条件,应用这样的方式,明确小麦品种选择范畴。值得考虑的是,选择小麦品种,需要通过农业部门审核批准,在此范围品种中展开选择工作,确保小麦种植工作实现高产,真正提升农业经济收益。进行具体的小麦种植工作时,要想科学落实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在短时间里推进成效,有关工作人员应全面思考种植技术,谨慎安排小麦品种筛选工作,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念。筛选小麦品种时,有关人员要格外重视种子外形,加强鉴别能力,剔除具有虫蛀问题、不够饱满、发育差的种子,更好地为小麦种植工作提供保证。与此同时,选取小麦品种时,为了更加贴合阳谷县的气候条件,针对比较潮湿的气候条件,就可以择取抵抗性能比较高的品种,为避免干燥问题,需要择取抵抗干旱性能比较强的品种[1]。

认真处理种子,添加合理量的氯化钙溶液,控制它的质量分数,数值为0.25%,将一定量种子倒在溶液中,科学设置浸泡时间,一般需要耗费24h,时间满足后,将全部种子捞出,找到阳光充足地点,平铺晾晒。经过这样的操作后,种子能更快更好地发芽,明显提高了麦苗的性能,让种植具备更高的抵抗干热环境的能力,而且不容易出现倒地现象。经过阳光照射后的种子,种子表层寄存的各类菌类可以得到有效消杀,还能带动种子的内部酶,使其活性有所提升,让种子具有更加优良的发育效果。种子选取工作的实行,让之后的栽培工作得到更多保障。

1.2 种植工作前的整地处理

经过严格的小麦品种筛选工作之后,要想在现实中提升种植工作的生产效果,需要重视小麦生长阶段,依据不同类型生长药物的需求,在具体的种植田地中进行整地工作,让小麦拥有适宜生长的条件。有关工作人员需要规划种植区域,实现筛选,根据阳谷县处于的地理环境,其气候相较于其他地点更加温和,比较适合种植小麦。对现实种植区域开展筛选工作时,预先把握其中的灌溉条件,根据农用机械设备应用条件,考虑运输条件,对方方面面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出高产的种植地区。前期准备工作中,需要在种植区域内,对土壤实行翻耕工作,让土壤达到疏松效果。对于一块土地,调查种植小麦品种情况,若已经连续种植了三轮,接下来不能继续种植,需要利用此土地资源改种植其他作物,依照轮作种植的方式来推进工作。借助这样的种植方式,不仅能起到病害问题的预防作用,还能改变土壤养分,让养分逐渐丰富均衡,深层改变土壤的结构,真正实现小麦的高效生长,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

有关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应用农用机械,将目标种植区域的土壤翻耕,前茬作物已经成熟并被收取,从事农业种植的人员就可以整地了,关于整地深度,维持在25cm为宜,当降雨时便于足量吸收。在部分区域中,若没有开展深耕工作,浅耕处理也可以,也可以选择旋耕方式,在未执行播种工作阶段,实行浅耕处理时,翻地的深度更要讲究,通常要大于10cm且低于13cm[2]。

1.3 栽培工作

综合思考有关种植区域,根据小麦栽培目标,深入研究大概率影响栽培的因素,播种工作不容小觑,要协助推进小麦种植工作,遵循高产的理念,预防和治理不利于小麦生长的问题,让小麦田真正发挥高产能力,给予农民信心,使其得到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就要种植人员多积攒经验,多总结科学种植方式,基于小麦所需,凑成各项条件。基于科学思想,融合应用于栽培技术中,需要综合思考小麦的活下来的情况,分析小麦长势,根据生产量来调节栽培工作,调查此种作物品种的口感,所以,栽培工作比较复杂,所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比如,养分、水分等。遇到山丘位置,尽量应用人力来完成播种,主要因为此区域的土壤不比寻常,它的黏性更高,其中水分比较少,与小麦的生长条件具有一定差距,机器播种虽比较快,但是远远不如人工力量的可靠性,若土地平整,可以使用机械来播种。另外,合理安排播种的时间,分析小麦品种,践行具体方案,若播种工作比正常时间早,此时温度水平太低,小麦无法适应此种条件,会由于冻伤而存活率低下;若播种工作太晚,也不利于小麦的整体生产。为达到小麦高产量目标,播种的时间、方式都要优化安排,种植工作落实前,测量温度等数值,确立出规范的种植方式[3]。

施肥也要讲究,注意应用肥料的种类,主要还是运用有机肥料,辅助应用含有其他元素的肥料,将土地资源作为参考单位,有序加入有机肥料,应用量数值为2000kg/667m2,还要施加钾肥,数值为10kg,添加磷化肥肥料、复合肥肥料,前者为15kg/667m2,后者为30kg/667m2。

1.4 田间管理工作

田间管理工作极其重要,此时要观察幼苗,以其成长状态为参考内容,融入科学合理思想,优化小麦的管理方式,若即将步入冬季,要联系幼苗具体的生长情况,深入制约土壤肥力,维护幼苗生长,让其在各个生长阶段吸收不同程度的养分。此外,拔节阶段到来时,要围绕幼苗现实生长条件,检查并审视耕地情况,供应足量的水资源,当步入抽穗、灌浆时期,更加需要种植人员应用科学思想,在耕种田地有序施肥,以便于接近高产量目标。与此同时,麦田环境需要适当调节,小麦的长度也要受到制约,根据应用标准来择取化学条件下的改性剂,例如,磷酸二氢钾的应用、尿素物质的应用,前者控制在31%,后者控制在21%,在种植位置进行均匀喷洒,促进小麦生产量进步,实现优质且高产的管理效果。

1.5 灌溉管理

对于小麦来讲,若其生长状况相对比较优良,灌溉工作的次数可以减少,土壤、水肥的充足是小麦成长的基础条件,保证土地表层的温度达到适宜水平,尽量避免冻害问题,维护小麦实际产量。在拔节、灌浆阶段,小麦的灌溉量要增加,这是提升小麦产量的一项重要条件,种植人员可以改善种植习惯,运用滴灌的方式,改善灌溉效果,更好地节省水资源,防止因为灌溉水太多而产生水涝。从小麦的整体生育阶段来看,灌溉工作比较频繁,一般需要7到10次,至于每一次的灌溉时间,可以围绕着小麦的生长状态来定,灌溉期间,需要确保水分充分进入到土壤当中,科学实现灌溉工作,促使水分足够均匀,防止出现旱涝情况。在4月中旬以后,要落实灌溉工作,同时施加一定量的尿素,观察小麦的生长需求,科学增加尿素应用量。当到达灌浆时期,灌水工作前,需要提前观测天气情况,与风雨天气避开,这是为了避免倒伏问题。为了确保种植土壤真正达到养分均衡的效果,加入合理量的氮肥,追加这一肥料时,尽量选择返青阶段、起身阶段、拔节阶段等,有助于后续的高产效果[4]。

2 病虫害预防治理

2.1 主要虫害

2.1.1 金针虫等地下虫

关于地下虫,对小麦的成长具有严重影响,它们主要会侵害麦苗的幼时,专门挑小麦的嫩茎,致使幼苗干枯而死。地下虫长大之后,可以将小麦根部位置咬断,并且继续损害,幼苗最终没有办法活下去。对于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在种植工作之前,提前利用药物浸泡小麦的种子,应用多菌灵等物质,实现拌种处理,避免地下虫过分侵蚀种子,另一方面,当小麦已经到达了出苗时间,使用适量的辛硫磷颗粒,浓度约在5%,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2.1.2 蚜虫

正确执行水肥管理工作,相当于完善了小麦基础种植工作,整体性优化麦苗的生长条件,种植人员选择小麦品种时,优先抗虫害能力强大的类型,为小麦生长带来抵御能力。一般田地的地头、沟边处,各种各样的杂草生长,去除杂草,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蚜虫,这样此种虫害就失去了越冬场所。针对蚜虫,若要抑制其大量繁殖,可以先调查此虫生长特点,选择繁殖数量较少的阶段,引入黄蓝板,将其置于麦田内部,牢固悬挂起来,在麦苗的顶端位置进行安置,关于具体高度,要处于麦苗的上方20cm处,将土地资源作为参考,具体悬挂量约为450片/667m2。若这样的虫子已经形成了大规模,优选化学方式,它无疑是一项快速、有效的方式,例如,了解抗蚜效果,选取效果最佳的药剂,如危可湿性粉剂,选对浓度值便可,一般应用时数值为50%,加入水处理之后,获取到1500倍的水溶液,此外,引进吡虫啉的可湿性粉剂,也具有这样的功效,关于浓度值,数值为10%,经过兑水处理之后,获取到2500倍的水溶液,预防治理时采用喷雾形式,预防治理次数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2周进行一次即可。

2.1.3 负泥虫

早春时间很关键,捕捉害虫更加高效,在麦田中比较宽敞、合适的位置,预先把握田地面积,放上匹配的废笋量,这样会吸引害虫,投撒废笋时,最好是在上午,而下午的时间用来诱捕。此外,了解麦田中产生害虫的种类,调动其天敌,比如,蜘蛛、麻雀等[5]。利用药物治理要注意应用时间,预先调查成虫大量繁殖时间,在其没有产卵前,或者从幼虫中安排,当其未达到三龄,可以借助敌百虫这种可湿形式粉剂,每亩地中应用量为22.5ml,具体的占比达到2.5%。还能应用杀灭菊酯,控制其浓度,数值为20%,加水处理后,得到2000倍的水溶液,依然利用均匀喷洒方式。

2.2 病害

2.2.1 全蚀病

小麦种子要做到合理处理,严格筛查并利用无病害的种子,规范落实播种工作,防止受到外来病菌的干扰。当前,推行小麦栽培工作的阶段中,出现了诸多病害问题,应预先掌握种植区域特点以及需求,观察种植麦田,若察觉到全蚀病,禁止做成种子,对于产生的麦糠,也要集中处理掉,禁止将其作为农家肥料,尽量抑制病菌扩散。种植前先开展深耕工作,一定程度上消灭了部分病原,还能根据病情晚播麦种,控制病害发生的时间。全蚀病发生,生物预防治理也能起到高效作用,比如,芽孢杆菌等,能够对此种病菌起到抑制效果。将水肥等基础工作完善处理,有助于提高小麦抵抗病害的能力,若种植地已经发生过严重的病情,要轮换耕作,从拌种操作来入手,利用全蚀净,选取量为20ml,控制其浓度,维持在12.5%就可以,也可以运用适乐时这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处理剂,剂量为50ml,浓度处于2.5%即可,通过兑水处理后,能制成6kg的药剂液体,进行拌种工作,拌种量为500kg。

2.2.2 锈病

当小麦逐渐长大,生长在后期时,这类病症就会容易出现,因此,依然要优先正确安排品种选择工作,为小麦生长提供基础保护作用,对于有关农业部门,需要进行推广工作,应用抗病能力高的种类。严格掌握施肥时间,为小麦做好基础工作,需要合理分配肥量和种类,切勿施加太多的氮肥,施肥时间也不能过晚,合理施加肥料,有助于抑制病害问题。检查麦田生长情况,若看到麦苗产生了此病,作为种植人员,第一时间将处理药品带到现场,加入三唑酮的可湿形式粉剂,加入水处理后,形成800倍的溶液形式,关于浓度值,具体为15%;加入西唑醇的可湿形式粉剂,加入水之后,形成1000倍的溶液形式,关于浓度值,具体为12.5%,有序推行预防治理工作,值得关注的是,以上两种药液需要分开应用,每周喷洒1次,大约1~2周就能见到缓和效果。

2.2.3 赤霉病

在小麦生长期间,赤霉病也会经常出现,属于真菌范畴病害,一般发生在比较潮湿的位置。小麦的赤霉病产生时期多变,在抽穗时期更加严重,如果不能加以处理,会促使小麦的产量深受影响,产量减少40%。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需要合理排放灌水,小麦成熟之后,要第一时间采取收割手段,完成收割之后,进行深耕处理。根据种植品种,在开花之前辅助药剂来治疗,尽量与阴雨天气错开。应用化学药剂时,可以选择应用多菌灵的胶悬剂,浓度处于40%,还可以引进基硫菌灵,浓度处于50%,前者的应用效果会更好一些。

3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小麦作物属于重点经济作物,为了达到作物高产的目标,促进小麦稳定生长,需要人们探究优质栽培技术,解决病虫害等不良问题,落实预防治理工作,规范选种工作,控制在适宜的时间播种,促使水肥等基础管理内容精准实行,真正改善小麦的品质,为小麦建立一个可以舒适生长的环境,带动农民经济水平显著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