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陈家旭
(夏邑县会亭镇人民政府,河南 夏邑 476431)
通常选择在适期播种后的时间段进行小麦种植,晚茬小麦具有种植时间短、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以及成穗率高等特点,为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播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管控,再根据不同阶段田间小麦长势,做好水肥管理工作,以实现提质增产目标。如何准确把握晚茬小麦技术要点,是目前各相关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导致晚茬小麦形成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例如:(1)粳稻茬小麦,由于生产中部分粳稻收获偏迟导致小麦种植推迟。(2)在暖冬季节种植小麦,因遇到寒流气候,导致田间麦苗被冻死,需要重新种植小麦;或者由于播种时间过高,导致小麦拔节期进入过早,在冬前被冻死而要重新种植小麦。(3)在小麦播种期,因连续遇到阴雨天气,导致播种小麦的时间被延迟;或者因田间雨水未及时排出导致苗体被浸泡,致使田间小麦出现烂种、烂芽等情况,进而要重新播种小麦。(4)小麦播种完成后,种植人员为了将麦田内的杂草清理干净,通常会选用除草剂,由于除草剂未合理选择,导致播种后的小麦出现死苗、僵苗问题,需要重新播种小麦。(5)前期阶段,未综合考虑小麦种植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致使小麦种子选择不合理,导致播种后的小麦,出现出苗率不足等问题。
从上述导致晚茬小麦形成的原因来看,使晚茬小麦发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前期生长量较小,中后期干物质积累快,促使晚茬小麦穗部发育速度快。适期播种小麦在冬前其单株干物质重达到0.7g,而晚茬小麦仅有0.3g,进入返青期后两种播种方式在单株干物质重差异愈加明显。进入中后期,晚茬小麦干物质积累速度快,且穗部发育也比较快,将逐渐缩小与适期播种小麦的发育程度差距。二是,晚茬小麦生育期短。由于晚茬小麦出苗期被延迟,致使小麦各生育阶段均相对较迟,尤其是分蘖期,最短时间仅有20d。三是,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由于晚茬小麦播种时间较晚,使进入越冬期的小麦由于苗体小而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能够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晚茬小麦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由于晚茬小麦发育期延迟,且发育时间变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各种病虫害对晚茬小麦产量的影响。
在种植晚茬小麦前,需要根据种植地区气候、土壤条件以及晚茬小麦发育特点等合理选择种子,以实现小麦高产栽培目标。通过对以往晚茬小麦种植情况的调研与分析,半冬性偏春性品种、春性品种等小麦种子均可在适期播种后的时间段进行播种,该类型小麦品种具有营养生长时间短、发育速度较快等特点,并在生长发育期间相对容易形成大穗,且粒多粒重,完全符合晚茬小麦子栽培技术要点,可实现早熟丰产。
此外,所选择的晚茬小麦种子也要具备较强的抗寒性、抗干热风性以及分蘖能力,有利于提升小麦种子播种后的存活率,增强小麦抗病能力,以保障后期小麦产量。
种子处理是晚茬小麦子栽培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着小麦播种后的成活率以及后期产量,种植人员需要在小麦品种选择完成后做好种子预处理工作,将存在干瘪、霉变等情况的种子剔除,再对其进行浸泡与晾晒处理。种子处理流程如下:
首先,准备20~25℃温水,将晚茬小麦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浸泡时间为24h。观察温水中浸泡的小麦种子是否达到水分吸收充足的状态,待水分吸收充足后,方可将其捞出并堆闷处理。
其次,选取适量的6%的立克秀悬浮剂用清水稀释,将稀释后的药剂均匀喷洒在小麦种子表面,待拌匀后将小麦种子堆积成高度为30cm的种堆,并每日翻动2~3次,目的是加快晚茬小麦种胚露白速度,通常该环节种子处理需要持续5~7d。其中适量药剂的喷洒,能够起到提前预防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作用。
最后,尽量避免在阴天晾晒浸泡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晴天晒种可以保证种子发芽率,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种子晾晒时间,一般情况下,经过反复晾晒的小麦种子,可以增强小麦种子后期生长活力,并通过紫外线将附着在小麦种子表面的细菌杀死,减少后期病虫害发生对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干扰影响。
此外,为保证晚茬小麦发芽率,种植人员可以模拟晚茬小麦种植环境进行发芽试验,从预处理完成的种子中随机选取一小部分,以晚茬小麦播种方式完成播种,同时根据晚茬小麦栽培技术要求控制播种深度、密度,并在该阶段做好小麦种子生长情况,以准确判断晚茬小麦种子发芽规律,掌握种子发芽情况。若发芽试验结束后,晚茬小麦种子发芽率未超过80%。则需要分析上述各环节是否存在操作不合理等问题,再确认是否需要更换晚茬小麦品种,以保证小麦种子发芽率。
贯彻精细整平、深耕细耙原则,以提高晚茬小麦种植田地质量,使土壤处理后呈现上虚下实的状态,其田地内应无根茬和垃圾。在整地作业期间,种植人员可在前茬农作物未收获前做好带茬浇水,保证中耕保墒及时性;早整地、早播种,可避免积温损失过快,小麦种子晚播延误一天,其产量可能减少7.5kg/667m2。精细化整地可以为晚茬小麦后期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实现晚茬小麦高产栽培。
将以“好”补“晚”原则贯穿于晚茬小麦播种全过程,实现对晚茬小麦播种质量的有效控制,在对秋季作物产量不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完成精细整地后,应立即进行播种,控制小麦播种深度,3~4cm最为适宜,以保证抢茬早播作业开展及时性,确保晚茬小麦带蘖越冬顺利。
严格按照晚茬小麦栽培技术要求开展播种作业,田间小麦种植密度适当增加,并对种植株形加以控制,可保证播种量增加合理性,切实提高晚茬小麦产量。成穗数少、单位面积穗不多以及产量缩减等是常规播种方式应用过程中极易出现的问题,为规避上述问题在晚茬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出现,播种量适当增加非常必要,可实现晚茬小麦主茎成穗增多,达到基本苗数量充足的目的。与此同时,综合考虑晚茬小麦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减少气候因素对晚茬小麦生长发育的干扰影响;若选定在10月25日前后开始播种晚茬小麦,种植人员要将播种量增加至 187.5~225kg/hm2范围内,最晚播种时间不得超过11月中旬。
此外,可以选择机械播种方式,相较于人工播种,前者可以保证晚茬小麦播种均匀性,避免出现小麦个体发育不足的问题。基于晚茬小麦播种墒情相对较好条件下,播种深度最大不超过3cm,播种深度直接关系着麦苗早出以及分蘖能力,适宜的播种深度能够为晚茬小麦利用前期积温实现多发根、缩减早出苗时间提供有利条件。与适期小麦栽培技术不同的是,晚茬小麦若想实现高产,必须要满足足墒播种这一条件,才能有效解决晚茬小麦出苗慢、出苗率不高的问题。同时在播种过程中,及时处理缺苗断垄的情况,及时补种缺少的麦苗,从根本上保障晚茬小麦产量。
田间管理是晚茬小麦种植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不仅关系着种植后晚茬小麦整体成活率,也直接决定着晚茬小麦稳产高产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在晚茬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加强田间管理,为晚茬小麦正常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如何加强田间管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因晚茬小麦播种时间较晚,每年10月~11月气温较低,该时期播种后的晚茬小麦苗体较小,尚未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入冬前无须对田间的晚茬小麦进行施肥浇水。基于越冬期,由于晚茬小麦苗体较弱,不具备较强的抗寒性,种植人员需要对田间的晚茬小麦施撒腊肥,减少外部环境低气温对晚茬小麦苗体的影响,预防低温冻害,同时通过施撒腊肥为冬季和早春生长发育阶段的晚茬小麦提供充足养分,以达到有效提升晚茬小麦抗冻能力的作用。返青期是促进晚茬小麦早发苗、快发育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地温;种植人员可以采取中耕划锄措施,以增强田间土壤通气性的方式促进地温提高,使土壤一直保持良好墒情,为晚茬小麦根系发育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强分蘖能力。此外,待中耕划锄5d后,可以实现将土壤的含水量最大提高至2.0%,对培育壮苗、促进根系生长有着良好作用效果。
(2)重视晚茬小麦返青期或拔节期肥水管理。春季是晚茬小麦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阶段,生长量明显得到提升,该阶段必须要保证晚茬小麦生长所需养分供应充足,为有效增强晚茬小麦分蘖能力以及实现增粒增重,种植人员要提升对晚茬小麦拔节期肥水管理的重视程度。基于返青期,晚茬小麦在浇水的同时,也要追加15~20kg/667m2的尿素;针对存在磷肥不足的麦田处理,需要额外补充施撒磷酸二铵30kg。其中底肥充足的麦田,可以在晚茬小麦进入拔高期阶段再进行施肥浇水,确保晚茬小麦在返青期或拔节期均有充足的养分与水分供应。
(3)由于孕穗期是晚茬小麦生长需水的临界期,该阶段做好麦田的浇水作业尤为关键,直接关系着晚茬小麦保花增粒效果。种植人员对麦田进行灌溉浇水时,要遵循籽粒灌浆与增加粒重的原则,可减少干热风对田间晚茬小麦需水的影响,避免因土壤中水分流失过快而妨碍孕穗期晚茬小麦生长发育。因晚茬小麦各生育期存在一定延迟,致使灌浆开始时间较晚;若遇到降雨较多的天气,田间晚茬小麦极易遭受涝渍危害,进而导致产量降低。所以在孕穗期除了要做好麦田灌溉,也要注重防渍,减少此方面问题发生对后期晚茬小麦产量的影响。另外,进入生育期后,种植人员可将适量肥料施加在叶面,以提高晚茬小麦籽粒灌浆效果。
2.6.1 小麦纹枯病
当麦田小麦出现该病害时,苗体被感染后,通常会出现腐烂现象,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并进入气温回升期,将会增加纹枯病发生概率。其中返青期是晚茬小麦纹枯病爆发期。针对晚茬小麦纹枯病防治,种植人员可以适当延迟晚茬小麦播种时间,通常在小麦返青后,田间病株率达到15%左右时进行化学防治。主要通过喷雾的方式将药液喷洒在麦苗基部病斑上。常用的化学药剂有12.5%烯唑醇、50%多菌灵、20%三唑酮等。
2.6.2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是对晚茬小麦产量与品质有着极大影响的病害。针对该类型病害的防治,种植人员需要在播种前期根据种植地气候、土壤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晚茬小麦品种,优选抗病性强的小麦种子,降低小麦病发生概率。同时在田间管理期间,向麦田施加适量的钾肥与磷肥,为晚茬小麦生长提供所需养分,增强晚茬小麦发育能力。或者将粉锈宁粉剂、氰菌唑、烯唑醇、粉菌特等用清水进行稀释,并在麦田中均匀施撒,以提高小麦锈病防治效果。
2.6.3 虫害防治
以化学防治方式加强对晚茬小麦虫害防治,化学防治是晚茬小麦虫害治理中较为常用的方式,主要以喷洒杀虫剂或杀菌剂为主,具有良好的虫害防治效果。为减少化学药剂对晚茬小麦品质的影响,尽可能选择无毒无害的化学药剂,并在喷洒化学药剂时,根据田间小麦虫害严重程度,控制化学药剂喷洒量以及喷洒次数,起到集中防治虫害效果即可,避免对晚茬小麦种植地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以物理防治方式加强对晚茬小麦虫害防治,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石灰与水,并将其均匀喷洒在小麦种植地,起到杀灭田中病菌的作用,同时在冬季做好保温措施,为晚茬小麦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强小麦抗病能力,降低病害对田间小麦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以生物防治方式加强对晚茬小麦虫害防治,则是在麦田中散养一些害虫的天敌,以此消灭田间害虫,抑制害虫繁殖速度,同时配合上述几种防治手段,提高晚茬小麦虫害综合防治效果,既能突显绿色防治晚茬小麦病虫害的价值,又能保证晚茬小麦品质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晚茬小麦栽培技术具有发育期短、前期生长量小以及较强的抗逆性等特点,为实现晚茬小麦高产栽培,种植人员需要加强对晚茬小麦栽培各环节的管控,如合理选择晚茬小麦品种、强化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为晚茬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以实现晚茬小麦提质增产目标,同时也能为后期推广晚茬小麦栽培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