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张昌帮
(贵州省台江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台江 556300)
结合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实践中不仅可以为水产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还能提升稻田整体的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帮助周边农民增产增收。尤其在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通过技术与设施的融合,发挥先进设施的辅助作用,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现代化发展。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台江县,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的称号,同时境内还要布依族、土家族等其他共计15个少数民族。该地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推广面积8.9万亩,既包含县级和乡级示范点,还包含设施化辅助和护板开沟式稻田综合种养创新模式的实施,综合多项政策财政资金用于推动稻渔产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综对比该县境内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选择老屯乡榕山村和老屯村作为台江县2023年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设置传统稻渔综合种养和设施辅助稻渔示范点建设两种种养模式,将其实施面积分别控制在10hm2和3.33hm2,使村内100余户,500余人直接收益。
站在产业背景的角度,台江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其第一产业在该地生产总值中占据绝对比重,导致该地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村经济调整存在较大偏差。站在经济背景的角度,台江是一个经济贫困县,主要的经济指标在全省位次中排名靠后,无法使当地农民摆脱贫困。对此,确定该地作为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区,扶持和培植新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块,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提升农业生产总值中渔业产值的占比,优化台江农业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此外,该地水源丰富,交通便利,雨热同季,冬无严霜,夏无酷暑,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在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做好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项目发展的长远规划,通过项目区内群众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促进稻田生态渔业工程立项实施,调整台江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1.2.1 社会效益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在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优化台江项目区内稻田利用模式,通过建设生态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促进稻田亩产量产值进一步提升,使其最大化的应用价值,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生态的食品,使人们生活对优质食品日益提升的需求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通过稻田生态养鱼产业示范点的建设,可以促进项目区用现代化生态养鱼替代传统稻田养鱼的方式,推动养殖产业化进程持续加快,使当地有限的土地资源释放更大的经济产出,使项目区的农户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并推动当地食品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为贵州台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收致富奠定基础[1]。
1.2.2 经济效益
基于台江县稻田生态渔业工程中同时包含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和辅助设施稻渔综合养殖示范区的建设,在其经济效益分析中要对其进行区别。在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经济效益分析中,将其中的稻田鲤鱼、优质稻、油菜三种产出分别按照50元/kg、4元/kg和6元/kg计算,平均每亩和一季的产量分别是150kg/667m2、650kg,除去种养过程中种子、化肥、人工等成本外,平均纯收入可达5700元/667m2。在设施辅助示范区的经济效益分析中,其中设施化鱼池产出鲤鱼高达500kg/667m2,如果按照24元/kg计算,单其鲤鱼的收入就可高达12000元。再加上传统稻渔养殖产出鲤鱼和优质稻产分别为35kg/667m/667m2和650kg/667m2,按照上述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经济效益计算价格,可以计算出其对象的产值分别为1750元/667m2和2600元/667m2,除去种养过程中的人工、饲料和育苗成本,纯收入可达8250元/667m2,相比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的单位收入获得了很大程度提升。经过综合统计,该项目的总产值246.75万元,纯收入达126.75万元。
1.2.3 生态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减少农业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还能在辅助设施的作用下减少对稻田劳动力的需求,降低稻谷和稻渔生产成本。基于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使当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一定限度的提升,充分发挥稻渔综合种养产品在销售中安全与生态的品质优势,使其在高端市场中占据更多份额,实现稻田养鱼升级转型的发展目标[2]。与此同时,在田鱼的饲养中,可以借助农家肥与粗饲料相结合的方式,减少饲料成本支持,提升土壤地力的肥沃程度,使其有机物含量增加,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在该项目50亩的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建设中,辅助设施的建设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该示范建设中应用的辅助设施主要包括帆布池和配套设备、增氧设施和智能化监控系统,在其实际设置中要结合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施的现场条件,合理调整不同设施的设置方案。在该项目中的帆布池和配套设备建设中,按照其示范建设面积大小,设置了50个深1m,大小为45~60㎡的规格的帆布池,用镀锌钢管片拼接长方形框架,然后完成帆布的放置和固定,并设置进排水管道。其中,50圆管选用2.0个厚度以上镀锌管,32圆管选用1.2个厚度以上镀锌管。在长方形池的圆管设置中,要保证50管在其长侧面的间隔为0.5m,在其宽侧面的间隔为1m。
在保证帆布池及其配套设施设置质量和效果符合设计方案要求后,还要结合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建设规模,确定增氧设施的采购数量和规格,并在其安装过程中选择适宜的进气管,完成同步安装。在该项目中移动采购了11台1.0千瓦以上的罗茨鼓风机,并选用110PVC管作为主管,将50PVC管和20mm纳米增氧管作为分管,完成增氧设施的配置。最后结合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施中的实际需求,设置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并记录水温、含氧量等各项数据,为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专业技术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在贵州台江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践中,优质稻种植技术是其实施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保证获得更好的水稻种植收益,在该技术的实施中,要先选择食用口感好、种植价值高的优质稻品种。选择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的旱地土壤,开展深耕整地作业,使其土壤输送。结合水稻种植时间,浅翻床土并将其中的杂草彻底清除,施加旱育保姆壮秧剂、商品有机肥和尿素,做好苗床培肥工作,在播种前1~2d,还要用70%敌克松兑水喷施于苗床土壤,做好消毒处理工作。
在水稻播种前,相关人员还要加强种子处理,选择日照条件较好的天气进行晒种,杀死表面的细菌,通过药剂浸种和清水浸种相结合的方式,直至种子呈半透明的状态才可能开展播种工作。播种前浇透床土,播种期间要尽量保证播种的均匀性,在播种完成后及时盖膜,将膜四周压紧封严。待播种完成3d后,结合秧苗出土后的实际温度,及时揭膜起拱盖无纺布,当其室外温度达到33℃以上时,还要采取通风降温措施[3]。在秧苗移栽环节,提前三天追施送嫁肥,清除稻田谷桩、杂草等杂物,做好整地工作,采用宽窄行方式进行栽培,将秧苗栽培穴数控制在1万~1.2万/667m2。在其移栽完成后,按照其生长进程选用适宜的肥料促进其健康发展,并做好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待其生长成熟后用中小型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提升农业机械化率。
鱼类养殖技术作为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另外一项关键技术,在其具体实施中,要在辅助设施高质量建设的基础上,做好鱼种选择、科学放养、饲料投喂、轮捕轮放、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控工作。为了保证选择鱼种可以适应当地养殖环境和自然条件,既要保证鱼类品种的优良性和纯正性,切实保障其后期生长,还要保证鱼种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一般情况下,在选择鱼种时可以选择当地离项目建设现场相对较近的鱼种场,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环境、水质条件等多重因素的鱼种,同时使其运输时间大幅缩短,减少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擦伤。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保证其具有良好的销售市场,贵州台江通常以鲤鱼、鲟鱼、鲈鱼、鳜鱼等作为主要的养殖鱼类。与此同时,还要控制好鱼种放养的大小和时间,在鱼种放养前用1%食盐加1%小苏打水溶液或3%~4%食盐水浸浴消毒4~6 min,做好消毒处理,选择50~150g的鱼种,并在5月份进行放养。在其进入帆布池之前,还要控制运输容器的水温,使其与养殖稻田的实际水温差距在3℃以内。与传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相比,辅助设施每平方米帆布池投放鱼种密度更低。
在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的鱼类饲料投喂中,选用人工配合饲料,适时适量投饵,保证其饲料投喂高质量、充足、均匀。同时,综合考虑鱼种生长、水质和天气变化,确定投饵量,遵循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原则,确保平均日投喂量为鱼总重的1%~3%。轮捕轮放的方式可以调整池塘鱼量,使商品鱼在市场行业较好时上市,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充分利用养殖水体,遵循捕大留小的原则,使其始终保持适宜的养殖密度[4]。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好排污工作,定期检查进排水、增氧机等辅助设备的运行状况,密切观察影响鱼种健康生长的各种因素及其生长状态,及时发现水源水质污染问题,做好鱼病防控工作。
与其他项目建设不同的是,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实现不仅要结合建设现场的实际条件,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还要保证项目启动的及时性,充分考虑其季节性和时间性特征,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选择适宜的时间开展相关工作,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各个技术环节高效实施。一旦错过稻渔综合种养的启动时节,会对该项目最终的生产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得不偿失。因此,为了推动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现最大化的建设价值,充分发挥其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影响。
在管理工作中,除了专业养殖和种植技术管理外,还要做好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强化项目政策保障,保证相关生产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和持续性,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施的各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节顺利实施,制定完整、规范的物资采购流程,明确各种生产物资的质量要求,做好项目建设与运行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人员、资金、材料、设备等相关要素的管理,结合项目建设和运行进度与相关工作完成效果,对其实施质量进行检查。在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中,还要加强技术服务岗位的设置,将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的技术服务工作交给专业的人员完成,促进项目生产效益的提升。
资金作为项目实施的基础,既是贵州台江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现关键因素,也是台江县2023年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建设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重点内容,项目资金的管理质量和效果会对该项目的综合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对此,在该项目建设期间的资金管理工作,要分别从制度、核算两个方面做好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在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中,建立严格的资金收支制度,明确各项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同时加强资金使用审批制度的完善,将专款专用的资金管理原则落实在相关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避免其中存在不合理支出,保证该项目获得的所有资金不会挪作他用,加强资金使用控制[5]。另外,组建专业的财会管理人员队伍,保证财会团队的综合素质,结合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和运转情况,不仅要关注会计核算与统计工作,更要重视资金调度运转,及时整理资金收支报表,将该项目实际的投资状况及时向企业相关管理人员上报,并保证各项财会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在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实践中,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和村集体等参与人员的实际情况,创新传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种植与销售环节之间的联系,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在项目建设单位和多方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优势。在该项目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实施中,构建了公司+村集体+合作社+三类户的运行机制,由项目施建单位负责项目采购建设实施的统一组织和各项建设工作有序实施,由两个村落的村委代表负责解决并协调土地资源和其他问题,有合作社与三类户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并组织生产活动开展,管理并维护各项实践工作。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实施提供指导,在集中养殖期间保证采购、技术、管理、收购、销售六个中间环节的统一性,促进辅助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的各项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高效实施。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渔业和水稻种植都具有相对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将两者结合起来,再加上相关设施的完善,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促进稻田产量提升,控制渔业产品的影响,同时为渔业指出新的发展方向,提升各种资源利用率,构建绿色生态化农业发展模式,助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