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肖 杨
(南充市嘉陵区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从事挖塘养鱼;长江流域实行“十年禁渔”,渔业生产养殖空间受到限制。在这种前提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得到了空前的关注与发展。稻田养鱼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力,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但要确保其效益,鱼苗投放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基于此,必须积极探索稻田养鱼过程中鱼苗投放与有效管理的具体策略,提高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
以四川盆地东北部的嘉陵区为例,全区水产养殖品种以草鱼、鲢鱼、鳙鱼、鲫鱼为主,近年来鲈鱼、小龙虾、南美白对虾、大闸蟹、黑斑蛙等特种水产品养殖开始兴起,逐渐形成常规品种与特种水产品养殖协同发展的态势,养殖方式主要是大水面粗放养殖草鱼、花白鲢等,其次是池塘精养草鱼、鲫鱼等,再次稻田综合种养的大力推广,促进了全区水产养殖模式多元化发展。
理想的稻田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水田面积适中,水质清澈,水流缓和,土壤肥沃,没有严重的病虫害和污染等因素。同时,稻田的位置应该便于水的输送和排放,方便养鱼管理和水稻种植。稻田的整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清理稻田内的杂草和水稻残株,保持水体通畅,避免杂草竞争水分和养分。其次,确保稻田的田面平整,避免积水或水流不畅。再次,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以便控制稻田水位,为鱼类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养鱼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水体管理、饲养设施、水质监测与调控、疾病防治等方面。以下是针对这些方面的建议:第一,合理控制水位,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水位对鱼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稻田养鱼水位一般维持在20~40cm为宜。同时,要注意稻田水体的流动性,保持水体循环,防止局部水质恶化。定期检查和清理稻田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防止水体积聚和滞留。第二,根据养鱼规模和鱼种,建立合适的饲养设施,如养殖池等。确保设施的结构稳固,材料耐久,能够满足鱼类的生长需求。第三,在水质监测与调控方面,定期对稻田水质进行监测,包括pH值、氨氮、溶解氧、水温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增氧、通水、调节饲养量等,维持水体的稳定性和适宜性。第四,定期检查鱼群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环境改善等手段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避免使用过多的药物,以免对水质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稻田养鱼过程中的鱼苗投放是将养殖用的鱼苗放入稻田水体中进行养鱼的重要步骤。以下是关于鱼苗投放在稻田中的具体过程和注意事项:第一,确定投放时间。一般而言,适宜的投放时间是在水稻拔节期后进行。此时水稻开始抽穗,水位上升,为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确切的投放时间会因地区气候和水稻生长习性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确定。嘉陵区水稻拔节抽穗一般在7月中旬,适宜的鱼苗投放时间可以定在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期间。第二,选择适宜的鱼种。常见的鱼种包括鲤鱼、鳙鱼、鲫鱼等,而鱼苗的品种则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鱼种特性来选择,以确保鱼苗投放后能够获得较好的市场价值。在嘉陵地区,主放品种包括鲫鱼、鲤鱼等,同时少量搭配鲢鱼和鳙鱼。第三,控制投放数量。鱼苗的数量应根据稻田面积、水体容量、水质情况等因素来合理确定。投放过多的鱼苗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鱼群过度竞争,而投放过少则可能影响养鱼效益。第四,选择合适的投放位置。一般而言,选择水流较缓、水深适中、水质较好的地方进行投放,避免投放在过于深水或水流湍急的地方,以免影响鱼苗的生长和饲养效果。同时,投放位置的合理选择还可以减少鱼苗间的竞争,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第五,投放方式。鱼苗的投放方式可以采用人工投放或机械投放。人工投放可以保证鱼苗的精确投放位置,但对劳动力的要求较高,适用于小规模的养鱼场。机械投放可以提高投放效率,但需要注意投放过程中对鱼苗的保护,避免鱼苗受损[1]。
稻田养鱼过程中鱼苗的饲养管理是确保鱼类健康成长和提高养鱼效率的关键。以下是稻田养鱼过程中鱼苗饲养管理的具体内容:第一,选择适宜的饲料是鱼苗饲养管理的首要任务。饲料应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必要营养元素,以满足鱼苗的生长需求。第二,合理控制喂养频次和喂养量对于鱼苗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一般而言,鱼类的喂养频次可以根据鱼种和水温来确定,通常每天喂2~4次。喂养量要根据鱼种、生长阶段和养殖密度等因素进行合理控制,避免过度投喂导致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第三,每次喂养后,要及时清理稻田水体中的残余饲料,避免饲料积聚和水质恶化。残余饲料会分解产生废弃物和有机物,如果不及时清理,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鱼类生长受阻。第四,定期检查鱼群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是最有效的方式,可以通过增加饲养密度、改善水质、提高鱼群的免疫力等手段来预防疾病的发生。遇到疾病问题时,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环境改善等方式进行治疗。第五,定期对养鱼设施进行清理和养护,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通畅。清除杂草和水稻残株,避免影响水体流动和稻田的水位调节。同时,定期检查养鱼设施的状况,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施,确保养鱼设施的稳固和正常运行[2]。
在稻田养鱼过程中,做好稻田管理是确保鱼类和水稻协调生长的关键。以下是稻田养鱼过程中做好稻田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第一,水位调控。稻田的水位管理对于鱼类和水稻的生长都非常重要。水位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稻和鱼类造成不良影响。一般而言,鱼苗期要保持较浅的水位,而在水稻抽穗期可以适度提高水位,提供较深的生长空间。第二,控制除草和施肥。稻田中的杂草和施肥对水稻和鱼类都有影响。过多的杂草会竞争水分和养分,影响水稻生长和水体质量;而过多的施肥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鱼类健康不利。要定期清理杂草,避免过度施肥,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透明度。第三,养护和管理设施。稻田养鱼过程中的饲养设施和排水系统等需要定期养护和管理,确保其稳固和正常运行。同时,对排水系统进行定期清理和维护,确保水体通畅,稻田的排水效果良好[3]。
在稻田养鱼过程中,捕捞管理是确保鱼类数量合理控制和稻田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稻田养鱼过程中实施捕捞管理的一些重要措施:首先,在开始捕捞之前,需要制定明确的捕捞计划。捕捞计划应考虑到鱼类的生长周期、数量、市场需求以及稻田生态平衡等因素。根据鱼类种类和水稻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捕捞工具。常见的捕捞工具包括渔网、捕鱼笼、捕鱼篮等。确保捕捞工具的质量和结构稳固,避免对鱼类和稻田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其次,在捕捞过程中,要根据捕捞计划的规定,控制捕捞量,避免捕捞过多导致鱼类种群减少和资源浪费。同时,要根据捕捞后的情况,及时调整捕捞策略,确保稻田中的鱼类种群维持在适宜水平。[4]再次,多样化捕捞对象。稻田中的鱼类种类多样,而不同鱼类对水稻的生态影响也有所差异。为了维持稻田生态平衡,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鱼类作为捕捞对象,避免对某一种鱼类过度捕捞导致其种群减少。[5]
综上所述,稻田养鱼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鱼类与水稻的协同生长,提高了农田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鱼苗投放与有效管理是保证养鱼模式成功的关键环节。适时投放、选址合理、科学喂养与管理、病害防控以及养护清理都是确保养鱼模式高效运行的重要措施。同时,必须关注养鱼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当地的气候、水稻生长情况和水体条件等因素来制定具体的投放方案,以确保稻田养鱼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