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强西藏牦牛疫病防治工作

时间:2024-05-23

白玛央珍

(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 噶尔 859400)

牦牛是青藏高原上独有的一种耐寒、耐粗饲的动物,是该地区牧民的主要生活与生活来源。在肉质量方面,牦牛肉的整体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牛肉,特别是,牦牛肉具有低脂肪、高蛋白以及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特点,这很好地契合了现在的消费者所倡导的营养低脂的饮食观念,近几年来,因其质量好,绿色环保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当前我国牦牛养殖仍处在以放牧为主导的发展时期,草料利用率较低,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栽培效率不高。目前,西藏牧民最为关心的是如何预防和控制牦牛疫情。西藏高原特殊的自然条件,导致该区牦牛疫情防控成效不明显,既影响了牧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1 牦牛饲养管理过程中加强疫病防治的重要性

在放牧过程中,注意牦牛常见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可以达到减少疫情的发生。在牦牛的饲养和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如果真的出现了,那么,后果将是极其可怕的。在疫情发生初期,若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因此,对放牧牦牛产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牦牛的饲养、管理等因素所致,因此,我们提出,必须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加强对牦牛的防治,来实现对牦牛的有效控制。并为发展牦牛养殖业提供良好的经济效益。本品可提高牦牛的生长发育。放牧和经营,其实质就是使牦牛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一旦爆发,会造成大量的死亡和疾病,对牦牛的生长和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加强牦牛放牧工作,加强放牧和放牧,不但可以减少放牧,并能更好地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强化饲草管理。以往,我国的牦牛养殖业以粗放型为主,既没有做到精益化,也没有做到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在加强牦牛养殖管理的同时,加强对疫病的防控,这将有助于推动粗化牦牛养殖向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提高牦牛养殖的综合水平,推动牦牛养殖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 牦牛疾病防治中的问题

当前,西藏地区已形成较大规模的牦牛养殖基地,发展牦牛产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在牦牛疫情防控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在,在疾病防控方面,有三个主要问题:首先,牧民忽视了犊牛身上不断增长的抗体。如果母牦牛在怀孕期间被传染病所感染,则母牦牛产生抗体的能力将下降,这会对后代的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这种抗体在犊牛出生后就会减弱。第二,在母牛妊娠时,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牛自己也会出现免疫缺陷,从而导致其免疫功能的降低。第三,忽视了对气候,环境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对食物的误食。牦牛属耐寒性较强的动物,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极易受伤寒侵染,降低了动物的免疫能力,使疫病的发病率降低。据统计,伤寒是季节转换时传染性最强、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此外,有些牧人没有正确的饲养方式,因此,牦牛饮食过量,极易出现食物中毒,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腹胀,腹痛等病症。第三种是不正确的“免疫”。为此,应根据不同疾病类型,采用科学的预防方法,不断优化饲养计划,以提高牦牛的疾病免疫力。但是,有些牧民没有进行有目标的预防接种,一旦接种不够及时,即使不发生疾病,也可能造成重大的疾病暴发。其次,在用药过程中,对用药的禁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目前,在防治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依据,很多饲养者在防治过程中,往往采用不同的药剂混用,不仅加重了奶牛的负担,而且产生了危害奶牛健康的毒物。另外,一种药物的长时间应用也会引起细菌对其耐药,进而影响药物的效果。进行治疗的时候,许多养殖户不知道药物间的配伍禁忌,也没有按照药品说明书来进行操作,这都会影响到牦牛疾病防控的效果。

3 牦牛常见病症状

3.1 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热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呼吸困难、高烧等,病情严重者还会有腹泻等。

3.2 牛口炎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表现是减食、如果是因为吃了太多的粗硬饲料,或者是因为吃了生石灰,或者是因为维生素缺乏,或者是因为吃了有毒的植物,或者是因为其他的一些疾病,所以会导致口部温度偏高,舌苔厚腻,口臭等。轻度的时候,病人会有口干舌燥,牙龈瘀血肿胀,黏膜潮红等表现。如果再严重一些,就会出现口角溃烂的情况,甚至会影响到牦牛的咀嚼和吃东西,久而久之甚至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3.3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临床上以发烧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上无特异性。有些犊牛还会有典型的“波浪状”发热,也就是温度在几天内达到39℃或更高,几天后就会慢慢降低到正常的温度,几天后就会慢慢地升高,这样的情况会反复发生很多次。有些病人只有发烧,有些病人只有低热。还有:发冷、出汗、乏力,关节痛、肌肉痛、腰痛、头疼、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3.4 结膜角膜炎

牦牛的温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上升,并伴随着剧烈的痛楚,同时还会有眼睑浮肿、分泌物溢出等现象,这时候就会有结膜因为充血而发红的现象。病情严重者,则会出现一种或大或小的、混沌的、白色的、或大或小的晕,若晕扩散,则有发生角膜溃疡的可能,此时,牦牛的眼睛会出现红肿、视力下降等症状。

3.5 牛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痢疾之发生概率多见于6月龄以下,无论其雌雄、雌雄,均无明显区别。该病可导致牦牛口腔黏膜出现严重溃疡并伴有严重腹泻,可分为“肠炎型”和“眼炎型”。

4 牦牛疫病防治措施

4.1 饲料管理

要想提升牧场养殖业的养殖管理能力,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要强化牦牛养殖的规模管理,要对养殖周边环境的承受力以及潜在的疾病风险进行全面地考虑,要将所有可用的资源都充分地利用起来,采用集中、合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管理和技术,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放牧模式,提高了放牧效率,提高了放牧效率。其次,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猪舍内外的清洁。与此同时,还要注重饲养棚子的透气性,要确保养殖区内的通风,同时,养殖区的日常工作也要加强养殖区的消毒工作;最后,要强化放牧饲料的配制,严禁放牧地区的牦牛吃变质发霉的草料,并保证牲畜的饮水卫生。除此之外,要想更好地提高动物自身对病毒的抵抗力,还需要强化牧区养殖人员的养殖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牦牛饲养管理流程的标准化。

4.2 疫苗免疫和寄生虫病防治

要想提升对牧区养殖疫病的防控能力,专业的饲养员要根据牧区饲养的特点,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疫苗接种计划,而且在免疫过程中,要对疫苗的接种情况进行实时的登记,还要定期的进行血液检查,对疫苗的效果进行监控,如果出现了不符合的情况,就要对其进行补免。另外,为预防牦牛的寄生虫病,还应在高原牧区的寄生性疫病高发区域,每年两次,春季和春季各一次,以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生率。确保草场上的家畜健康,强壮地生长。在此基础上,对动物的体表寄生性疾病进行防治,主要包括痒螨、疥螨和蚤三种。对于这三种疾病,药浴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无论牧区家畜是否存在外寄生物,秋季均需用药浴进行治疗,治疗时,应针对家畜的情况,适时增加药物的浓度,以增强药物的效果,防止寄生生物在养殖区域的蔓延。对有寄生虫病的动物,应及时进行检疫。另外,由于寄生性寄生虫会对妊娠中的牛、羊及仔猪的健康发育产生影响,并会增加奶牛的流产率,所以,在奶牛交配前合理驱虫能有效地减少流产率。

4.3 无害化处理

因为病畜体内携带着大量的病毒和病菌,它对养殖区域中的健康牲畜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所以,在牧场上的农户要积极地与国家有关的技术规范合作,将患有严重传染疫病的病畜进行淘汰。与此同时,西藏各牧场的畜牧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加大对牧场的防疫监管,并积极督促畜牧兽医对可能的传染风险,如病畜、病死畜、代谢产物、受污染的饲料等,按规定的程序,对可能的传染风险进行无害化处置。

4.4 肥育方式的选择

随着畜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放牧方式已不能满足牦牛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现在已经形成了以放牧为主,辅以补饲的育肥模式,该模式既能充分利用当地高品质饲料的优点,又能缩短肥育时间,保证肥育效果。因为每年的冬天和春天,牦牛的肉价都会很高,所以才会在冬天和春天的时候,宰杀牦牛,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在冬季和春季进行补饲,可减少仔猪的死亡率,增加仔猪的出肉率,并可保证仔猪的身体健康,缩短仔猪的发育期。

4.5 感冒防治措施

牦牛患了感冒后,一般会有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情况,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还会有呼吸加速、体温升高等情况。在防治上,以药物为主要手段,更直观,更有效。只需将一定量的阿司匹林与饲料混合,一次10~25g,然后用来喂养牦牛。此外,对于患有风寒的牦牛,也可以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需要注射10ml,也就是30%的安乃近。若上述两种方法均不能有效降温,则可使用磺胺类、抗生素等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使其更好地发挥药效,保证其健康成长。

4.6 支气管炎防治措施

牧民在放牧的时候,当有一只牦牛出现支气管炎症状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牦牛支气管炎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防治方法多样。秋季、初春气温高时,由于气道黏膜层和深部的发炎,会引起牦牛支气管炎。在严寒的冬季,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刺激性有毒气体,会严重影响牦牛的呼吸道黏膜,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引起感冒、寄生虫等疾病的发生。在我国西藏的牧区,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导致本病没有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将给牧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危险。牦牛支气管疾病主要表现为短促的咳嗽,病情较重时,会有长咳,流泪,后期会有黏稠的鼻液。在具体防治上,应加大体力活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一般情况下,支气管炎还会引发其他的一些疾病,因此,要加强身体的抵抗力,才能有效地防治。在放牧期间,一定要严格管理好放牧,注意吃好喝好。如果牦牛患上了支气管炎,需要立即进行治疗,主要是采用抗过敏的方法,在饲料中加入氯化铵,一天一次喂给牦牛。

4.7 净化措施

在牧区疫病的防控工作中,饲养员要结合牧区的具体条件,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疫病净化计划,并要严格遵守《牧区流行病防控规范》和《管理办法》,对于感染了重大传染病的牦牛类,如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采取集体或单个个体的方法,以避免疫病的大规模蔓延。特别是在牦牛场区,要加强动物防疫工作。

4.8 无病害处理及卫生消毒处理

4.8.1 无病害处理

由于病畜身上带有多种病毒、病菌,对养殖区内的健康家畜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牧区的农民应积极配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将重度患病的动物剔除。与此同时,西藏各地区的牧民委员会,要强化牧民的疾病预防工作,积极对牧民的疾病、死亡、代谢物、受污染的饲料等进行监测,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做好有传播危险的处理工作。

4.8.2 卫生消毒处理

首先要改进预防措施,科学地进行牦牛牧场的经营;饲养环境肮脏,易于滋生细菌,加速病毒的扩散。因此,饲养者必须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以减少牦牛病的发生。同时,饲养牦牛的工作人员要做好饲养场所的日常消毒工作,以消除疫源。在饲养牦牛时,要及时消毒,一般为一星期一次。对受感染的牦牛,要尽早进行隔离,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治疗。如果是因为疾病而死,尸体应该在适当的地方焚烧,以免传染。秋季和冬季是黄疸病的高发期,为了更好地控制黄疸病的发生,饲养者应该加强对黄疸病的消毒。引进新品种的牦牛,首先要对其进行流行病学检查,然后对其进行隔离,然后再将其放入牦牛群中饲养。在病情较重的情况下,饲养员除了要对病牛群进行隔离,还应将病牛群的感染情况上报给疾控机构,以保证疫情的迅速控制。

5 结语

西藏牧区生态、气候复杂多样,高寒低氧等特点,导致当地家畜在当地发生的疾病及其传播途径均有别于内陆,且西藏牧区的家畜仍然以传统的游牧为主,疫点疫源分布较散,难以进行统一的防控。所以,要想提升牧区牦牛疫病的防控水平,除了要提升饲养人员的饲养技术,强化饲养管理能力之外,还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疫病的蔓延,进而提升牧民的饲养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