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民培训的课堂控制艺术

时间:2024-05-23

陈秀华

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和教师自身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引导、约束和调控。目前,课堂控制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全日制学校的教学实践中。而基层的农业技术培训授课教师往往只注重技术本身,较少重视培训的方法和手段。将培训内容与课堂控制进行有效结合,提高讲课艺术,是获取优良培训效果不可或缺的方式方法。本文就如何进行农民培训的课堂控制谈一些具体方法。

一、课堂控制的方法

(一)人数控制

相对而言,农民的自觉性、纪律性要自由散漫得多。课堂人数太少达不到扩大培训面的目的,人数太多则课堂轶序又难以掌控。因此每堂课的培训人数应进行必要控制,一般来说每堂课的人数宜控制在50~60人,这有利于授课人控制课堂纪律和轶序,提高讲课效果。

(二)教室控制

1. 授课人与学员的位置。讲台过高或过远,则会造成一种教师高高在上的感觉,无形中将教师与学员拉开了感情距离,不利于相互交流,影响培训效果。教师与学员距离近,会在教师与学员之间形成亲近氛围,利于增强学员的听课兴趣。因而,无论教室有多大,培训前要将学员拉拢到讲台附近。如在讲课前与农民拉拉家常,或了解农民关心的话题,则能极大地助益于培训,要尽力创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

2. 其他。教室应明亮通透,桌椅整齐,干净整洁,教室墙壁不宜张贴过多的图画,不宜在堆满杂物的教室内开展培训,这会形成局促拥挤的感觉。

(三)语言控制

1. 语言。语言要流畅、清晰、准确、简洁、通俗、有条理,这是培训的基本要求,做到这些才能把培训的要义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农民。就农民培训而言,通俗、贴近农民的语言更为重要,对一些难以理解的东西要多用形象比喻,少用枯燥无味的解释,这样才能增强讲课的感染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讲课效果。

2. 语音语速。语音应根据不同的场合合理调节,以听课者听清楚为准,会场大应大声,会场小则可小声。同时语音应抑扬顿挫,强调重点,不可从头到尾一个语调,这样会让农民感觉培训枯燥乏味。语速应中等,不宜过快,也不宜太慢,过快过慢都不易听懂。讲课过程中,如室内外出现大声喧哗,对讲课产生影响,则可暂停讲课,把学员的注意力转移过来再进行。

(四)培训内容控制

培训的内容或主题应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

所谓“天时”就是培训时间要符合农时。一是不宜在农忙季节组织培训,而宜于在农闲季节举办培训。农忙季节尤其是夏秋两大收种季节,农民专心于农事,无暇参加。二是培训内容要符合当时的农事。讲农民当时能用得上的技术,急农民之所急,当时用不上的技术要少讲或不讲。

所谓“地利”就是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当地是山,你讲渔,当地干旱,你讲排涝,谁能有耐心去听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呢?

所谓“人和”就是要符合农民的口味。要注重实际应用,不要空谈理论,群众不需要理论上夸夸其谈,要的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或办法。

(五)互动控制

课堂不能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应给农民留有提问和讨论的时间。农民没有听懂讲课内容的要允许提问。如果教师“一言堂”到底,不留提问和讨论时间,不回答农民要问、想问的问题,农民对你的讲课是有疑问的,甚至是持怀疑态度的。这不但收不到良好培训效果,而且还会影响今后的培训工作。认真回答农民问题,是提高培训效果、树立培训工作良好形象最有效的途径。

(六)抽象与具体相结合

讲技术课比较抽象,但凡能用实物进行参照的,那就用实物讲解。麦田杂草如黑麦草、日本看麦娘的识别,可采日本看麦娘和黑麦草标本各一株;采用幻灯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授课效果。如条件允许,带农民到实地去参观,在田头讲解则更好。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培训前做足功课

(一)苦练内功,自强素质

农业技术培训属技能培训,授课人要自己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才能授好课。因此从事培训授课的教师要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方法有多种,但应掌握三个基本方法: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理论是生产实践的总结和升华,牢固地掌握了理论知识,讲课才能有底气。二是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提高业务素质。教师应紧跟当地的生产实际和生产发展走势,这样才能授之有据、教之有物,不偏离实际。如果讲课脱离实践,讲课就变成了照本宣科,空谈理论。三是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提高自身素养,成为一名优秀教员的有效途径。

(二)做足功课,树立自信

对所授的科目,培训前要认真备课,弄清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不能存有盲区和误区。此外要理清讲课条理,把握讲课重点,这样才能讲好每一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