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张胜金
(汶上县杨店镇人民政府,山东 济宁 272515)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其依托互联网自身的优势,通过与传统行业进行有机融合,来为传统行业创造新的发展机会,促进传统行业的升级转型。但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自身的集成、优化作用,将互联网理念、技术等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以创设新的社会形态,并促进社会生产力和创新力的发展。
从字面来看“互联网+农业经济”是将互联网与农业经济进行深度融合,而本文所要研究的“互联网+农业经济”是利用互联网优势特点,对农业经济进行重塑,以寻找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并促进农业信息化、科技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1.3.1 生产的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实现了农业经济在生产、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动态跟踪,大大提升了农业经济的智能化。如农田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对田地土壤、湿度、温度等情况的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的数据进行传输,可以为农田作业提供智能化的技术支持,不但可以有效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而且可以让农业从业者从强体力的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
1.3.2 销售的多元化
传统的农业经济受到地域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产品不能很好地流通,而互联网模式的应用打破了这种限制,促进了农产品的多元化销售,实现了农产品直接由产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在降低流通成本的同时,促进农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1.3.3 管理的高效化
互联网在农业经济的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管理,利用网络监控设备可以实现对农业原材料采购、加工、运输、存储等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农业经济信息的有效互通和资源最优配置,这势必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1.3.4 服务的信息化
互联网在农业经济的应用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突破了农业经济空间上的限制,为农户和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信息化服务载体和技术支持,如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农业技术网上培训、农田科学化管理等,大大促进了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1.4.1 提升产业结构
“互联网+”应用于农业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导向作用,这是由于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户充分掌握农产品的市场信息,进而帮助农户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生产对象和方式。同时农业互联网可以缓解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技术匮乏问题,农业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为农业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1.4.2 优化资源配置
“互联网+”应用于农业经济可以调节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准确有效的信息来参与,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要素耦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1.4.3 扩大活动空间
“互联网+”应用于农业经济可以扩大活动空间,挣脱传统资源的束缚,进而实现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如农业经济的网络广告效应,农业产业化的链条巩固延伸,拓展了农业产业活动范围并提高其发展水平,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
1.4.4 完善服务体系
农业互联网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强化政策的引导、技术的指导和执法的监督,在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它可以审时度势,促进农业生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更全面的农产品,进而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阶段农业电商平台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但是总体看来农业电商平台由于其自身经济水平、基础设施的限制,相关监管机制还存在一定的不健全情况,在很大程度造成农产品概念混用、信息虚假。如一些农产品生产商户,将自己的产品打上有机产品、绿色产品的标签,以试图提升产品的价格,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这些所谓的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缺乏相关的资质,缺乏专业的机构认证,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网络监管的漏洞。现阶段随着国家政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农产品入驻互联网平台的门槛相对较低,相关平台规则、制度和监察员匮乏,大大降低了网络监管力度。
从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情况来看,我国农业互联网的普及率从2010年的25%增长到2020年63%,但是与工业经济互联网的普及率相比,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且农业互联网的普及主要依靠城镇互联网的普及来带动,缺乏一定的农业经济特色。造成以上现状主要由于政府对农业信息的发展认知存在一定的不足,一直以来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建设,但是与之相匹配的农业信息化系统并未提到应用的战略高度,导致对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力度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些农产品对时效、存储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如新鲜瓜果、鱼类、肉类等等,这势必会对冷鲜供应链有一定的需求。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冷鲜供应链主要以仓储型、物流型等为主,缺乏全程冷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对农产品的保鲜品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阶段大多数农户主要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微信、拼多多等互动平台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在接到平台订单后,进行采摘、自行包装,然后发送,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模式,在运输途中经常会出现坏损、变质、霉烂等问题,造成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良好的保障,不但影响了商家的信誉,而且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互联网服务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农业服务平台处于各自为政的运营状态,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信息化矩阵还未形成,造成工业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大大降低农业信息化服务效率。二是农业示范项目和基地没有充分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农业示范项目和基地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互联网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其势必会成为互联网信息建设的重点,但是互联网思维模式在示范项目和基地的适用性和推广性不足,导致了农业互联网服务能力水平的降低。
价格标准化、品质标准化是农产品广泛流通的前提,但是与工业化产品相比,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迅速发展。在衡量一个工业化产品的时候,通常会结合行业标准、规格等进行衡量,但是在衡量农产品的品质时,却往往缺乏统一的标准。与此同时,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无良农产品商家忽略了质量的安全问题,导致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品质量堪忧。
在“互联网+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形成了电商农业,即将农产品放到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大大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销量。但是在这种情形下,农产品经济出现类型单一化的问题,即农产品只停留在初级阶段,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力度较弱,如深加工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等,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互联网资源的浪费,也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水平普遍偏低,一线信息工作人员的比例和数量存在明显的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与农业经济的融合发展。在互联网农业经济时代,需要既懂农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现阶段的农业经济发展中,这种人才是比较匮乏的,懂农业的农民不懂信息技术,懂信息技术的技术员不懂农业的现状普遍存在。
要想保障农产品线上销售的健康运行,加大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十分重要。要加强对线上农产品的检查,监督,以规范、增强线上市场的运作效率,杜绝线上农产品虚假信息和模糊信息。加强对农产品信息服务价格的监管,科学规范农产品价格水平。加快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保障农业信息化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具有受益面广、投入资金庞大、短期效益不明显等公共物品属性特征,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实现互联网与农业经济的有机融合。一方面需要政府在重视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并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制定合理有效的农业信息化制度,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程度。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引用外部资金来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以构建更加完善的农业信息资源体系。
完善的农产品冷鲜链能够有效降低农产品产后损耗,有利于实现择期错季销售,但是现阶段农村相关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能够为小农户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标准化冷链服务的平台较少。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夯实基础设施,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聚焦鲜活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加快补齐产地冷链物流短板十分重要。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追踪监测,依托商流信息实现电商平台与客户的直接对接。支持建设冷链物流全链条信息追溯、社区冷链智能配送数字化应用,以助力农业经济发展。
在信息科技的引领下,信息服务作为信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纽带,要建立农业信息市场多层次服务体系,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农业信息产品,并向市场进行推广。需要加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各种农业信息化实用技术,从而提升自身的农业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咨询业,农业咨询业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发展优势,在互联网农业经济中深入发展农业咨询业,可以实现农业数据库与农业专家库的互联,这势必会提升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科学化的产品标准是产品品质的保障,也是增加消费者黏性的重要手段。在互联网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打造农业产品的特色,塑造农业产品的品牌,以不断提升农业产品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线上产品的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构建完善的线上农产品质量规范体系,来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从而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特色发展。
农产品的多样化可以进一步拓展农业经济的发展渠道,因此建立完整的农产品产业链,加强农业与其他产业大高度融合,对促进农业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在生态农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农产品经济要加强与休闲娱乐、生态旅游等产业的融合,通过特色生态旅游产业的打造,来提升农业经济的附加值,赋予农业产品新的特色内涵。
随着“互联网+农业经济”的深入推广,仅依靠现有的农业生产者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切实需求,因此关注农业信息科技复合人才的培养十分关键,以实现对农业信息数据的精准收集和处理,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这需要培养一批既了解农村、农业、农情的从业者,又对科学技术进行精准掌握的信息者,以满足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方面要加大对互联网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依托农信平台,引进农业技术专家理念,增强对农业知识的普及教育,强化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种植、经营等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以将农业科技更好地根植于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促进现代农业经济的智能化、集约化发展。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大力发展农业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思路,需要农业经济发展充分抓住机遇,以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化和智能化。本文结合互联网经济时代的环境优势,对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困境问题,并针对这些困境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建议,其目的在于突破农业发展的瓶颈,探寻农业经济发展的契机路径,构建中国特色农业经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