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王炳杰
摘要:土地资源属于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缺少土地资源,势必会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务必对土地问题保持高度重视,重点加强质量保护,实现土地环境质量的切实有效提高。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做出阐述,对土地环境质量保护对策进行了分析,有利于土地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环质量保护效果,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环境质量保护
土地资源属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土地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屡见不鲜,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随着我国对土地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土地行政处罚得以全面有效落实,充分反映出我国治理土地环境质量的决心。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土地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频繁出现,所以,有关部门务必对此保持高度重视,面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所涉及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深入分析,重点加强土地环境质量保护,实现土地生态环境平衡的同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1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1.1 稳定性不强,基础条件差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推动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占用明显增加,同样影响到耕地资源,导致其总量出现明显减少。随着我国对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农业机构调整以及土地治理等手段,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对减少势头形成有效控制。不过,耕地稳定性明显较低,全国范围内,各类因素引起的耕地面积减少依然存在,且多以优质耕地为主。
1.2 分布不均衡,人均占有量不足
我国土地辽阔,而人口基数相对较大,以至于人均土地面积相对较少。我国南北地区跨度较大,土地类型较为丰富,同时,也造成各地区生产力存在明显的区别差异。此外,有关土地资源,分布地区多集中东南,土地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山地地形相对较多,平原地形相对较少,适宜耕种土地资源总量占比相对较低。
1.3 利用不合理,数量迅速减少
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持续加速,对土地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随之扩大。针对成城镇化发展,为充分满足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采取大量开发利用,用于建设建筑和基础设施等。如此,土地资源占用明显增多,开发环节,不合理利用情况普遍存在,这也对土地环境质量造成严重破坏影响。部分地区,城市规划缺乏科学合理性,开发区建设存在明显的盲目性,开发建设滞后,并未对此采取充分利用,以至于出现荒废等情况,且土地难以重新恢复,无法用于继续耕种,对土地环境质量造成严重破坏影响。除此之外,土地开发环节,仅仅关注形象工程,部分政府出于政绩考虑,肆意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明显减少,对土地环境质量保护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1.4 生态环境破坏,质量严重退化
第一,开发利用明显缺乏合理性,导致土地资源环境质量出现严重退化,由于退化情况严重,导致土地所含养分快速流失。基于相关调查得知,土地资源养分明显不足的情况,其在土地总面积的整体比例相对较高,最高可达23%。鉴于此,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土地质量严重退化,所含养分快速流失,这也成为有关部门务必保持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第二,开发利用期间,水土流失情况相对较为严重。为充分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对土地资源采取过度开垦,树木乱砍滥伐情况尤为严重,进而引起水土流失现象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愈发严重,也造成土地所含营养成分明显降低,土壤肥力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因土地上游营养损失,同样对下游河道造成堵塞影响,继而对周边人们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并对人们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水土流失情况的存在,同样对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使生态平衡受此影响出现失衡的问题,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严重破坏影响。
第三,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引起土壤盐渍化,出现此类问题的情况下,多以干旱半干旱地区较为常见。土地灌溉不合理的情况,也成为引起此类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全球范围内,出现突然盐渍化问题的地区相对较多,而我国同样存在此类问题,特别是水稻栽培种植地区,次生盐渍化问题较为突出。第四,土地污染情况相对严重,对土地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工业化进程保持高速发展,工厂生产所排放的大量废水,处理未达标的情况下,直接向土地完成排放,引发严重的土地污染问题,导致土地无法继续耕种。
1.5 耕地数量减少
耕地流失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内部,因为生产结构的调整,以及自然灾害的损坏。另一种类型则指的是非农业建设用地占地而造成的农村耕地永久性的流失,特别是大部分开发性建设都带有非常强的盲目性,造成了农民丢失荒地的严重,都是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合理的结果。
1.6 环境污染和污水灌溉致使土壤污染及破坏
因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合理致使对土壤造成污染,主要的污染源有工业、生活等。在促进现代化工业建设这一方面,乡镇企业、工业厂房对社会经济发展都能够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但由于污染处理不及时等,大量的污染物排入土壤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水资源和土壤污染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土地环境质量保护措施
2.1 建立环境质量保护与监督机制
土地开发利用以及环境质量保护,应当纳入国民经济综合发展计划,依托计划提供科学正确指导,同时,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实现环境管理水平的切实有效提高,实现环境质量保护的严格有效落实,为土地科学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保障,以此同经济发展保持全面协调。与此同时,构建科学严格的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基础保障,实现环境质量保护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土地资源科学开發利用奠定重要基础,以此为社会经济发展所服务。
2.2 严格土地管理,健全法律法规
开展环境质量保护期间,需对土地管理加以重点关注,并对有关法律法规加以健全完善,针对滥用土地情况,对此采取严肃处理,并采取处罚。针对农业、非农业用地,对此采取科学严格规划,农业用地明令禁止各类工作活动,有关非农业用地,实施开发期间,需对土地资源保护保持高度重视。针对土地管理部门,则需重视对有关管理制度的优化完善,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体作用与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严格管理,以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除此之外,切实推进法制建设,为土地环境质量保护提供可靠保障。土地保护所面临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若只是通过基本行政手段,势必难以充分实现保护目标。所以,应重点推进法治建设,切实提高法治观念,并在管理环节加以严格落实。社会进步发展,针对保护土地有关的法律法规,需采取进一步完善修订,对土地环境质量保护有关的基本内容作出科学细化与充分明确,并制定专门用于土地环境质量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托法制手段,搭配行政、经济手段,切实强化保护效果,以此为土地环境质量保护奠定重要基础。
2.3 落实土地治理,降低污染程度
针对土地污染情况相对严重地区,应当重点落实土地治理,以实现污染程度的显著降低。土地开发利用期间,需切实提高环保意识,针对土地灌溉,则需保证方式科学合理,开发环节,需对土地采取全面科学检测,对污染情况做到充分了解掌握,对最终检测结果采取上报。除此之外,面对工业“三废”,则需对此加以高度重视,加强污染控制以及科学治理,尤其是重点污染源,如建材、电力与造纸等,对此实施限期治理,确保达标符合严格排放标准。针对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此加以严格贯彻执行,高度重视产业结构的科学优化调整,以实现对各类污染的科学有效控制,促使土地环境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为生态环境平衡提供可靠保障。
2.4 提高农业投入,建设生产基地
针对土地资源,若想土地承载力的切实有效提高,则需重视对中低产田实施科学改造,这也涉及水利工程,以及优商品粮、优质田等基地建设,以此便于国家对基本情况的充分了解掌握,并对此实施科学宏观调控,为土地环境质量保护提供基础保障。除此之外,还需重视推进宏观建设,制定科学可行的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利用项目建设的方式,实现对宏观生态环境的治理改善,尤其是土地沙化等问题,对此采取科学有效防治,依托南水北调工程,实现水资源利用率的进一步提升,为干旱地区提供基础便利,以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有效提高。
2.5 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率
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土地属于重要基础资源,需重视对土地潜力的进一步深入挖掘,针对城市结构布局,需对此实施科学优化调整,科学规划开发,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促使土地资源浪费情况能够得到有效避免,实现对土地资源地科学高效利用。为对土地利用同供需存在的矛盾作出合理有效解决,则需重视制定科学合理地土地管理前期规划,促使土地利用率能够得以有效提高。一方面,以前期规划为主,对土地资源实施科学分类,确保土地利用可以保持长远性,对土地资源作出更加科学合理地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对地区土地信息做到充分了解掌握,尤其是可用土地资源,基于地区发展特征,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前提,制定科学可行的前期规划。基于前期规划,可促使土地利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土地资源能够合理用于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等方面。所以,需重视对前期规划的科学合理制定,促使土地利用率能够得以切实有效提高,推进城市化进程。
2.6 健全完善职能机构
土地环境质量保护的严格有效落实,对政策、制度保持高度重视的同时,同样需对组织方面加以重点关注,尤其是相关职能机构,需对此加以健全完善,以此为土地保护提供基础保障。工业化社会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同时,带来了相应的负面环境影响,同样也促使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新时期背景下,土地环境质量保护与管理依然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务必重视对有关工作部门和职能结构采取必要的健全完善。针对国土资源管理行政部门,需发挥主体作用,设立相应的部门,负责开展落实土地环境质量保护工作。除此之外,基于机构改革、编制管理等相关规定,有关部门职责、结构配置,编制、人员配备方面,则需以“三定”形式对此加以合理明确,并重视对权责清单制度的严格有效落实,且积极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监督,促使有关智能结构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健全完善,以此形成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土地环境质量保护体系,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地环境质量保护提供可靠保障。
2.7 重视土地使用方式管理,保护耕地资源稳定
首先,重视耕地平衡性建设。有关耕地利用方面,以耕地利用情况为基础,实施科学优化调整,重点落实粮食安全管理。面对耕地数量保护,具体标准相对模糊,对区域人的调整缺乏充分关注,需重点关注人地协调,并对整体资源平衡性采取科学调控,落实综合性控制,切实加强土地保护效果。其次,严格控制用地审批。针对土地利用,对耕地实施严格监督管理,尤其是城市建设用地,对此采取严格仔细复核,重点落实备案检查,制定科学严格的信息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土地管理。最后,落实国土资源管理听证制度。针对土地利用情况,对此实施总体规划控制,重点关注农田水利实施方案,通过听证会的方式,保证国土资源管理效果,以此实施综合性调整。如此,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土地环境质量保护提供可靠保障。
2.8 保护耕地,严格采取多举措控制建设用地
土地资源是不可持续再生的,因此,一定要应用严苛的土地利用保护政策,比如我们国家就需要进一步增强土地利用保护的立法。开展巡查和督查,强化人们对于耕地的保护意识,提高土地所有权征用和补偿的标准,对非农建设项目用地展开严格的管理。
2.9 增强项目基建,提高耕地总产出比例
①高标准建设农田水利工程
要建设高质量、多功能节水灌溉工程,发展各种节水多功能灌溉,进一步健全其原有水利基础设施,强化抗御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②提高中低产田效能
进行农业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灌溉、培肥等有针对性综合方式,培肥地力,改善农业基本条件。
③增加基建工程生态特性
减少混凝土工程,优化选址减少占用耕地修建基础设施,应用生态软性材质、借助农作物创设绿色廊道,把水、田等生态环境串联,建立高标准的农田。
2.10 改革土地制度,加强土地管理
①探索三权分置
探索施行所有权、承包商及经营权“三权”分置,在保障集体和农民利益的基础上,达成效益转化。
②提高市场主体参与度
积极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土地资源,在改善农村土地资源的前提下,盘活集体资产、实现共赢,是现阶段需要解决资金问题,以及长期效益的重心。
③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各级政府要提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力度,及时查处违法用地行为,深入探索制度改革和做法创新,促使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
2.11 保护永久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不允许被恶意破坏、占用,对永久基本农田要执行特殊的保护,及时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上图入库、落地到戶,施行永久保护。同时,要签订责任书,更新设立标志牌,埋没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界桩。加快基本农田信息监管系统建设,及时发现非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状况,创设长效动态的监管机制。
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土地保护成为备受关注的加点,因生态相对脆弱,且保护工作并未全面严格落实,乱批滥用耕地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土地恶化愈演愈烈,导致各种自然环境灾害频发,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可持续发展形成严重制约。因此,务必对土地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保持高度重视,并重点加强土地环境质量保护措施,对土地资源提供有效保护,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宪峰,张胜杰.探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土地环境质量保护[J].华夏地理,2016(9):64.
[2] 岳彩丰,牟荣.探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土地环境质量保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9):278.
[3] 鲁昌.浅析土地开发整治过程中如何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J].中国高新区,2018(9):282.
[4] 郧文聚,高璐璐,张超,等.从生态文明视角看我国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影响[J].环境保护,2018,46(20):31-3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