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玉米种植现状与新技术应用的效率探讨

时间:2024-05-23

王文书

(山东省东明县菜园集镇,山东 东明 274512)

1 我国玉米种植的现状

1.1 种植规模大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地貌、气候有较大差异,北方地区适宜玉米种植,主要是因该地区土地肥沃、雨水量少。为了提高玉米产量,政府颁布了一些政策,比如为玉米种植者进行补贴,提供肥料等,使种植积极性有较好的提高,扩大了种植规模[1]。

1.2 提升了玉米种植关注度

玉米是我国一些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其种植效率与产值受到政府与种植者的关注。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一些地区对玉米种植关注度逐渐提升,采用了新技术改良玉米种子,改进种植方法。

1.3 玉米种植技术发展情况

1.3.1 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玉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政府对玉米习性与气候适应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扩大产业结构。目前我国种植玉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以及西南地区。玉米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玉米产量有所增加,甚至出现供过于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

1.3.2 机械化水平提高

目前,玉米种植采用了机械化技术,面对大规模玉米种植而言,有效降低了物力、人力,逐渐使玉米种植向集中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可大大降低劳动力与种植成本,既可提高种植者积极性,又能增加了种植收益。

2 玉米种植新技术应用效率提高措施

2.1 新型栽培技术

在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呈现连片状种植,种植面积大,如果依然通过传统种植方法,很难提高种植效率与产量。将新技术应用到玉米种植中,能够节约种植时间,同时还可避免玉米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

2.2 品种改良

我国玉米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以及西南,不同地区海拔、位置以及气候等有所差异。比如,我国东北土地肥沃,但是冬季时间长;华北地区气候与土质好;西南地区雨水少、土质硬[2]。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地区选择针对性的玉米品种,避免播种不良玉米种子,同时需要对现有玉米种植改良技术进行研究,并且引进国外优良的玉米品种,再根据我国气候以及土质条件进行改进,以此提升气候适应能力与病虫害能力。

2.3 密集种植技术

在种植玉米期间,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与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玉米植株间距过小,很难确保营养充足,并且一些植株无法有阳关的照射;如果植株间距过大,极易导致产量降低,致使土地资源浪费。所以,在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土地种植面积,并且在种植期间根据每株玉米50 m2的占地面积为宜,同时进行标记,精密计算植株后再种植,确保每个植株在生长期间均能够得到充足阳光、养分,保证单位面积种子数量的增加。玉米种植之后,种植人员应进行松土、施肥等管理,如果出现间距过密需要适当去苗,若间距稀疏,需要补苗。

2.4 应用机械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其中在农业发展中应用机械化主要有四个体现形势:从玉米实际生长情况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是在土地翻耕、播种、栽植以及收获环节应用机械化,替代传统种植工作,是玉米种植中的主要技术,从而提高玉米机械化种植效率。此外在玉米种植中应用机械化技术与传统种植技术相比有一定区别,采用机械化种植能够达到一定的播种深度,并且还可有较好的种植间距,同时提升玉米种植的整齐性。

2.5 灌溉技术

玉米生长离不开水分的需求,种植人员需要对玉米不同生长阶段补充水分。在水分灌溉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种植气候条件以及种植区域降水量,把人工灌溉与天然灌溉进行有效的结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2.6 病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前期需要做好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对种子实施包衣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如果玉米在生长期间出现病虫害需要做好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设置黑光灯对害虫进行灯光透杀;通过使用玉米螟性诱剂进行防控。玉米害虫具有趋色的特点,可以根据此特点设置色板诱杀害虫。此外,还可以使用化学的方法预防病虫害,比如对于纹枯病可以使用5%的井冈霉素水剂或者使用20%的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与水混合,每次使用量保持在60~70 kg;对于大斑病可以使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周使用一次,持续使用3周。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新玉米种植技术应用范围较广,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通过新种植技术可大大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升玉米存活率,提高玉米产量。此外,在玉米种植中应用新技术,能够提高玉米种植效率,还可降低种植人员劳动强度。在运用新种植技术期间可大大提高种植效率,从而提高玉米产量,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