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邓兆亮
(河南省项城市畜禽改良站,河南 项城 466200)
牛皮蝇蛆病会对机体生长发育造成严重阻碍,畜产品质量会因此受到直接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家畜死亡。成蝇骚扰、机械作用、毒素作用属于牛皮蝇蛆病的致病作用,妊娠母牛流产或死亡、皮革质量变差、神经症状等情况均可能因此出现,牛皮蝇蛆病带来的严重威胁可见一斑。
在肉牛皮蝇蛆牛皮蝇、纹皮绳成虫于病牛背上产卵时,牛体或牛群往往会出现不安,正常的休息和采食会受到直接影响。钻入皮肤的牛皮蝇、纹皮绳幼虫,则会导致机体疼痛、发痒,病牛会因此烦躁不安。机体背部皮肤寄生的幼虫在形成结节后,局部逐渐增大的结节将最终形成小瘤肿,并明显突出于皮肤表面,由此开展细致观察可以发现,隆起部位的顶部存在小孔,用手挤压该部位,幼虫会从孔中钻出,大小如同花生米或指头。钻出后的幼虫会导致小空洞形成于该处,小的脓肿会在继发感染细菌时出现,直接影响牛皮质量。同时,牛皮蝇、纹皮绳幼虫能够分泌毒素,血液及血管壁会因此受到损害,肌肉稀血症及机体贫血很容易因此出现。在肉牛皮蝇蛆病感染严重时,体质消瘦的病牛会导致肉品质大幅下降,母牛产奶量减少、幼牛生长发育放缓、使役能力下降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幼虫还可能钻入病牛的延脑或大脑,导致神经症状的出现,如麻痹、晕厥、作后退运动、突然倒地,严重时会导致病牛死亡[1]。
在肉牛皮蝇蛆病的诊断过程中,需要基于对皮蝇幼虫的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部位包括牛体背部皮下组织、内脏,一般需触摸病牛的背部结痂脓包、硬结、肿瘤状物,如这一过程发现幼虫,即可确诊为肉牛皮蝇蛆病。如病牛背部隆起处穿孔,且存在皮洞,可用带钩的镊子取出或用手挤出幼虫,观察发现幼虫类似蚕蛹状,长度为2~3cm,呈褐色或灰褐色。此外,对病牛背部的皮洞进行用力挤压,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液体也会流出。一般情况下,在宿主体内的幼虫可实现1~2个月的生存,钻出阶段则能够维持在3~4个月,这种情况下较为粗略的临床检查不可不免的存在局限性,为避免误判牛的感染情况,基于整个皮蝇幼虫活跃阶段定期检查牛群感染状况很有必要。
在肉牛皮蝇蛆病的诊断探索中,免疫检测属于备受瞩目的一种方法,如早期基于病牛乳汁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开展的针对性检测,包括免疫电泳、间接血凝试验、免疫扩散试验等。而随着相关探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具备较高灵敏性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开始受到业界青睐,这一免疫检测可在病牛感染早期实现对肉牛皮蝇蛆病感染水平的检测出,同时血清中抗体效价在感染后可实现14周的持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操作简便性、精确度、特异性等方面均具备显著优势,但杀死虫体后该方法无法实现抗体长时间存在,治疗后的效果评价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干扰。
在肉牛皮蝇蛆病的治疗过程中,可混合均匀7500g精制敌百虫、700mL的50%(或75%)酒精并进行2次过滤,随后按照25mg/kg基于病牛体重在臀部进行滤液的肌肉注射,连续进行3~5d注射,每天1次。也可以使用蝇毒磷,采用5mg/kg的丙酮溶解,以此搭配适量的水完成15%溶液配制,以此在病牛臀部进行溶液的肌肉注射,用药1~3周即可完成肉牛皮蝇蛆病治疗。也可采用皮下注射伊维菌素的治疗方式,应按照200μg/kg规格使用伊维菌素,用药1~3周即可完成治疗。为杀死幼虫,可在病牛臀部注射倍硫磷,规格为7~10mg/kg,或配制1%的倍硫磷溶液泼淋或喷洒牛体表,每头牛使用170mL的溶液即可有效杀死幼虫,在1~3周的治疗后,可获得90%以上的治愈率。也可以采用3%亚胺硫酸乳油泼洒或点滴于病牛背部,以此开展1~3周的连续治疗。病牛背部检查在肉牛皮蝇蛆病的治疗过程中也不容忽视,如病牛背部存在成熟肿瘤,需采用直接用手指挤出幼虫或用针将幼虫刺死的方式进行处理,同时涂抹碘酊于患处。
基于雌蝇产卵、成蝇活动季节,以及幼虫的寄生时间、寄生部位、生长时间等,可开展针对性的药物预防,这一预防需选择最佳时间开展。可采用倍硫磷进行青年牛的预防,犊牛、成年牛适宜的注射量分别为0.5mL、1.5mL,应在11月份进行预防处理。在3月中旬至5月底,可每月采用2~3%敌百虫溶液涂擦牛背部,应连续进行2~3次涂擦,也可以使用辛硫磷悬浮液喷洒于牛体,规格为0.05%。每头牛应在9~10月发你注射伊维菌素,用量为0.5mL。还可以泼洒伊维菌素于皮肤,应在3~7月份进行,规格控制为0.5%,以此更好预防牛皮蝇蛆病。
综上所述,肉牛皮蝇蛆病带来的威胁较高。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诊断要点、治疗措施、预防措施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预防措施。为更好降低肉牛皮蝇蛆病的威胁,人工驱虫等工作的针对性开展必须得到重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