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起垄覆膜方式对岷县当归生产发育及产量和 品质的影响

时间:2024-05-23

赵荣 王富胜 宋振华

摘要:以当归品种岷归1号为试材,在岷县试验观察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当归鲜根产量、综合农艺性状、抗病性、品质、经济收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垄作栽培的当归综合农艺性状最好,平均折合鲜根产量最高,为14 047.62 kg/hm2,较露地平作(CK)增产35.94%;产值最高,较露地平作(CK)增收37 653.2元/hm2;纯收益最高,较露地平作(CK)增加35 103.2元/hm2;根病发病最轻,发病率为37.5%,较露地平作(CK)降低9.3百分点;一级品、二级品出成率均为最高,分别为35.6%、28.2%,较露地平作(CK)分别增加14.1、7.9百分点;阿魏酸含量最高,较露地平作(CK)提高15.9%。认为在岷县等高寒阴湿区黑膜垄作栽培是提高当归单产、增强抗病性、改良品质、提升种植效益的最佳栽培方式。

关键词:当归;黑膜垄作栽培;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6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8)10-0016-05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8.10.007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Weeds Covered With Black Film and

Common Film in Linseed Field

ZHOU Wenjuan 1, HU Guanfang 2, XU Weicheng 3, FU Kehuo 4, NIU Shujun 2, LI Yuqi 2

(1. Yuzhong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Yuzhong Gansu 730010, China; 2.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3. Yuzh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Yuzhong Gansu 730010, China; 4. Yuzhong R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Station, Yuzhong Gansu 730010, China)

Abstract:Using Longya 10 as the indicator cultivar,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weeds in linseed field under different mulching conditions was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eeds emergence were early, density was high and growth was fast in linseed field of white film mulching. The fast growth of Weeds had a serious effect on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linseed from May 26th to June 24th. Weeds in linseed field of black film mulching were distributed around the planting hole, density was low and growth was slow. The effect on growth of seedlings of linseed was small before May 15th. The fast growth of weeds had effect on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linseed from May 26th to June 24th. Weeds density in linseed field of open groun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lack film mulching, but lower than that of white film mulching, and weeds grew more slowly, their effect on growth of seedlings of linseed was small before May 15th. The high density and fast growth of weeds had a serious effect on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linseed from May 26th to June 24t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s that mulching black film combined with covering soil around the planting hole is the effective physical and artificial weeds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Film mulching;Linseed;Weeds;Regularity of occurrence and damage

當归是著名常用药材之一[1 - 4 ],素有“十方九归”之说。在临床应用上,具有调理与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抗缺氧、抑菌、抗癌、抗动脉硬化之功效,还可用于药膳保健、护肤美容、航天事业等领域[5 ]。甘肃省定西市南部的岷县、渭源、漳县等地当归栽培历史悠久,产品享有“岷归”之殊荣。2017年仅定西市当归种植面积约2万hm2,总产量6万t以上,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6 ],国际药材市场上90%的当归都是出产于甘肃省定西市当归产区。近年来,定西市当归主产区的经济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随着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发展战略与产业开发步伐的加快,当归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对定西区域经济的崛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该区域的当归生产标准化水平较低,特别是当归麻口病、水烂病、根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当地当归产业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鉴于此,我们于2017年在岷县麻子川乡大草滩村进行了当归不同起垄覆膜栽培方式试验,旨在为提高当归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当归品种为岷归1号一级种苗,由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药材研究室提供。种苗单株平均鲜重1.15 g,主根长12.5 cm,侧根数平均0.31条/株,品相健壮。供试地膜为幅宽75 cm、厚度0.01 mm的普通白色、黑色地膜,均为兰州塑料厂生产。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地处高寒阴湿区的岷县麻子川乡大草滩村川旱地。当地海拔2 387 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655 mm,日照时数1 953 h,年均气温为5.7 ℃。试验地土壤为耕种黑麻土,质地轻壤,肥力均匀,0~20 cm耕层土壤含有机质18.50 g/kg、全氮0.825 g/kg、全磷1.114 g/kg、水解氮0.057 g/kg、速效磷0.065 g/kg、速效钾0.273 g/kg,pH 8.2。前茬作物为蚕豆。试验地所处环境条件良好,四周空旷、无建筑物、树木及高秆作物和其它障碍物遮光,通风透光。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白膜平作;处理B,白膜垄作;处理C,黑膜平作;处理D,黑膜垄作;处理E,露地垄作;处理F,CK(露地平作)。地膜覆盖栽培各处理均采用全生育期覆盖栽培。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1 m2(7 m×3 m),小区间距均为50 cm。施肥量为施磷酸二铵300 kg/hm2、尿素15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栽植前将各肥料折算为小区用量,准确称取后均匀撒施于地表,然后翻入土壤,耙平地面。

垄作栽培各处理起垄规格为垄宽60 cm、沟宽40 cm、垄高15 cm,每小区起3垄,每垄栽3行,穴距25 cm,每穴栽健壮种苗2株,平均行距为33.3 cm。平作栽培各处理按穴距25 cm、行距33.3 cm栽植,每小区栽9行。早薹期后进行定苗,每穴选留壮苗1株,每小区保苗221株。各小区田间管理水平一致。收获时,各小区分别去掉两边行、两端各除去50 cm,实际收获面积14 m2,再换算成21 m2小区产量。

观测记载移栽期、返青期、返青率。8月10日测定植株地上部株高、冠幅、叶片数、叶长/叶宽、叶柄粗度及叶病率。采挖期(10月23日)田间分小区取样10株,测定根系鲜重、主根长度、芦头粗度、侧根数、各等级出成率、麻口病发病率/病情指数等。产量为各小区实际收获鲜根量。同时各处理取典型鲜根样品1 kg,放置在自然条件下风干后分别测定其品质相关指标[7 ]。

1.4 数据分析

对小区鲜根产量数据运用DPS9.50软件—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法进行模式效应显著性检验和施肥效益比较分析[8 ]。

1.5 品质检测

由甘肃省定西市药品检验所按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方法測定[7 ]。①色谱条件、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16 nm,柱温35 ℃。理论板数按阿魏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 000。②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阿魏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70%甲醇制成每1 mL含12 μg的溶液,即得。③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当归粉末(过3号筛)约0.2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0 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时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

2 结果及分析

2.1 对当归地上部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田间管理水平、移栽时期及移栽密度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处理的当归综合农艺性状有所不同。

2.1.1 株高 各处理当归的株高为25.2~35.5 cm,以黑膜垄作的株高最高,为35.5 cm,较对照高10.3 cm;露地平作(CK)株高最矮,为25.2 cm。

2.1.2 冠幅 各处理的当归冠幅为51.6~63.5 cm,以黑膜垄作的冠幅最大,为63.5 cm,较对照增加了11.9 cm;露地平作(CK)的冠幅最小,为51.6 cm。

2.1.3 叶片数 叶片数为7.8~10.5片/株,以黑膜垄作的叶片数最多,为10.5片/株,较对照增加了2.7片/株;露地平作(CK)叶片数最少,为7.8片/株。

2.1.4 叶片大小 各处理当归的叶宽和叶长分别为17.5~23.2 cm、23.4~33.9 cm,以黑膜垄作叶片最大,叶宽和叶长分别为23.2 cm、33.9 cm,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7、10.5 cm;露地平作(CK)叶片最小,叶宽和叶长分别为17.5 cm、23.4 cm。

2.1.5 主茎粗 各处理当归的主茎粗度为4.6~6.2 mm,以黑膜垄作的主茎最粗,为6.2 mm,较对照粗1.6 mm;露地平作(CK)主茎最细,为4.6 mm。

2.1.6 早薹率 当归正常生命周期为3 a,但有的植株在成药期的第2年就抽薹开花,这种现象被称为早薹。早薹植株的根系发生纤维化,不再膨大,失去药用价值。各处理当归的早薹率为20.5%~24.3%,以白膜平作的早薹率最低,为20.5%,较对照降低了3.8百分点;露地平作(CK)早薹率最高,为24.3%。

2.1.7 褐斑病发病情况 当归褐斑病是当归生产中的主要叶片病害,感染褐斑病后叶片光合作用将会降低,产量随之受到一定影响。各处理当归的褐斑病发病率13.6%~20.9%,以黑膜垄作处理的褐斑病发病率最低,为13.6%,较对照降低了7.3百分点;露地平作(CK)的褐斑病发病率最高,为20.9%。病情指数为9.3~13.5,以黑膜垄作的病情指数最低,为9.3,较对照降低4.2;露地平作(CK)病情指数最高,为13.5。

2.2 对当归根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当归在田间管理水平、移栽时期及移栽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其地下部根系性状的表现不同。

2.2.1 单株鲜根重 各处理的当归单株鲜根重为83.5~110.5 g,以黑膜垄作的单株鲜根重最重,为110.5 g,较对照增加了27.0 g;露地平作(CK)的单株鲜根重最轻,为85.5 g。

2.2.2 芦头径粗 各处理当归的芦径粗为2.7~3.3 cm,以黑膜垄作的芦头径粗最粗,为3.3 cm,较对照粗0.6 cm;露地平作(CK)的芦头径粗最细,为2.7 cm。

2.2.3 主根长 各处理当归的主根长为22.1~28.5 cm,以黑膜垄作的主根最长,为28.5 cm,较对照增长6.4 cm;露地平作(CK)的主根最短,为22.1 cm。

2.2.4 径粗 > 1 cm侧根数 在同等产量水平下,侧根数越少则当归商品性状越好。各处理当归径粗> 1 cm的侧根数为5.0~6.2条/株,以黑膜垄作处理的径粗> 1 cm侧根数最少,为5.0条/株,较对照少1.2条/株;露地平作(CK)径粗> 1 cm的侧根数最多,为6.2条/株。可见,应用黑膜垄作栽培模式可有效减少当归侧根数,改善当归品相。

2.2.5 根病发生情况 当归根病主要有麻口病、水烂病、根腐病等。当归根病主要由土壤中的镰刀菌和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共同侵染所致。不同处理的根病发病率为37.5%~46.8%,其中以黑膜垄作的发病最轻,发病率为37.5%,较对照降低9.3百分点;病情指数为18.9,较对照降低8.4。露地平作(CK)的发病最重,发病率为46.8%,病情指数为27.3。

2.3 对当归鲜根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当归鲜根产量的影响不尽相同,各处理平均折合鲜根产量为 10 333.3~14 047.62 kg/hm2,其中以黑膜垄作的平均折合鲜根产量最高,为14 047.62 kg/hm2,较对照增产35.94%;白膜垄作次之,平均折合鲜根产量为13 523.81 kg/hm2,较对照增产30.88%;黑膜平作居第3位,平均折合鲜根产量为12 619.05 kg/hm2,较对照增产22.22%;白膜平作和露地垄作分别较对照增产15.21%、1.84%;露地平作(CK)的平均折合鲜根产量最低,为10 333.33 kg/hm2。

应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法对当归鲜根产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28.828**>F0.01(5,10)=5.64],说明不同栽培模式对当归鲜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进一步采用Duncar新复极差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处理D与处理B差异不显著,与其余处理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B与处理C差异显著,与其余处理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C与处理A差异不显著,与处理E、处理F(CK)差异极显著;处理E与处理F(CK)差异不显著。.

2.4 对当归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当归产量的影响不相同则产值、纯收益各异。各处理的产值为8 8691.0~126 344.2元/hm2,其中以黑膜垄作的产值最高,为126 344.2元/hm2,较对照增收 37 653.2元/hm2;白膜垄作次之,产值为120 862.3元/hm2,较对照增收32 171.3元/hm2;黑膜平作居第3位,产值为112 006.6元/hm2,较对照增收23 315.6元/hm2;白膜平作、露地垄作分别较对照增收14 915.5、3 308.1元/hm2。各处理的纯收益为88 691.0~123 794.2元/hm2,其中以黑膜垄作的纯收益最高,为123 794.2元/hm2,较对照增加 35 103.2元/hm2;白膜垄作处理次之,为118 462.3元/hm2,较对照增收29 771.3元/hm2;黑膜平作居第3位,为110 206.6元/hm2,较对照增收 21 515.6元/hm2;白膜平作、露地垄作的分别较对照增加14 915.5、2 558.1元/hm2。

2.5 不同栽培模式对当归品质的影响

2.5.1 一级品、二级品出成率 从表3、表4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模式的当归一级品、二级品出成率亦不相同。各处理一级品出成率为21.5%~35.6%,以黑膜垄作最高,为35.6%,较对照增加14.1百分点;白膜垄作次之,为33.5%,较对照增加12.0百分点;露地平作(CK)最低,为21.5%。二级品出成率为20.3%~28.2%,其中以黑膜垄作最高,为28.2%,较对照增加7.9百分点;白膜垄作次之,为26.7%,较对照增加6.4百分点;露地平作(CK)最低,为20.3%。

2.5.2 阿魏酸含量 阿魏酸含量的高低是现阶段评价当归品质的主要指标,阿魏酸含量越高则当归品质越好。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按当归干燥品进行计算,阿魏酸(C10H10O4)含量不得少于0.050%[7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模式的当归阿魏酸含量亦不相同。各处理的阿魏酸含量为0.151%~0.175%,其中以黑膜垄作的阿魏酸含量最高,为0.175%,较对照提高了15.9%;黑膜平作次之,为0.172%,较对照提高了13.9%;白膜垄作居第3位,为0.161%,较对照提高了6.6%;露地平作(CK)的阿魏酸含量最低,为0.151%。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当归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抗病性、品质及经济效益均有不同影响。以黑膜垄作栽培模式对当归的正效应最大,当归平均折合鲜根产量最高,为14 047.62 kg/hm2,較对照露地平作增产35.94%;产值最高,为126 344.2元/hm2,较对照露地平作增收37 653.2元/hm2;经济纯收益最高,为123 794.2元/hm2,较对照露地平作增加35 103.2元/hm2;根病发病最轻,发病率为37.5%,较对照露地平作降低9.3百分点;病情指数为18.9,较对照露地平作降低8.4。一级品、二级品出成率均为最高,分别为35.6%、28.2%,较对照露地平作分别增加14.1、7.9百分点;阿魏酸含量最高,为0.175%,较对照露地平作提高15.9%。在岷县等高寒阴湿区,应用黑膜垄作栽培模式是提高当归产量、抗病性、品质及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

当归采用黑膜垄作栽培方式产生正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在属高寒阴湿区的当归栽培区,由于每年的8、9、10月份降水量大,易造成田间大量积水,土壤透气性降低,固相/液相/气相比失衡,厌氧微生物活动旺盛,促发了根系感病,造成减产、质量变劣、商品价格降低等后果。其二,在属高寒阴湿区当归栽培区,杂草生长茂盛,加之劳动力有限,当归田经常发生草荒,对当归正常生长危害较大,采用黑膜垄作栽培方式可以有效防治杂草危害,利于当归正常生长发育。其三,应用推广当归垄作栽培技术,可以保持良好的土壤物理性状,防止土壤板结及通透性不良,使当归生长在良好的土壤环境中,为当归丰产、抗病、优质、高效栽培创造了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万定荣. 我国中药资源普查中有关药用信息调查收集的一些技术建议[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4):57-59.

[2] 王富胜,马伟明,潘晓春,等. 驰奈中药材专用肥在当归上的施用效果[J]. 甘肃农业科技,2017(11):28-30.

[3] 刘学周,康天兰. 当归栽培新技术研究综述[J]. 甘肃农业科技,2016(11):62-66.

[4] 汪淑霞,宋振华,王富胜. 5 个当归新品种在高寒阴湿区的适应性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2016(10):28-31.

[5] 黄璐琦,彭华胜,肖培根. 中药资源发展的趋势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4.

[6] 蔺海明,陈 健,武延安,等. 西北地区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研究[M].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3-41.

[7]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91

[8] 唐启义. DPS数据处理系统[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本文责编:郑立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