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药材种子繁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4-05-23

蔺海明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中药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随着人类回归自然和依赖天然药物医疗现代疾病的需求上扬,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特色产业和强势产业,发展之快速前所未有[1]。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2012年已逾17.3万hm2,而且以不低于5%的速度在逐年扩大,成为我国人工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以每年新种植10.4万hm2(占60%的中药材种植面积)、播种量按30 kg/hm2计,每年需繁殖种子312万kg,种子平均按40元/kg计,形成的市场达1.25亿元。中药材种子的市场价格近年来一路攀高,2012年甘草180~200元/kg、当归200~240元/kg、党参80~100元/kg、肉苁蓉40 000~50 000元/kg、黄芪40~80元/kg、大黄200~240元/kg,普遍高于农作种子。笔者从中药材种子的基本概念及特点、中药材种子繁育现状及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中药材种子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1 中药材种子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1 基本概念

种子在植物学上是指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中药材种子的含义较为广泛,即在生产上可以作为播种材料的器官统称为种子。按上述定义,可将中药材种子大体上可分为3类:真种子、类似种子的干果和用以繁殖的营养器官。真种子系植物学上所指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成的,如甘草、芝麻、黄芪、红芪、牛子等;类似种子的干果指某些中药材的干果成熟后不开裂,可以直接用果实做种子,如大麻的瘦果,当归、胡萝卜、芹菜等伞形花科的分果,甜菜、菠菜等藜科的坚果;用以繁殖的营养器官如甘薯和山药(薯蓣)的块根,菊芋的块茎,百合、葱、蒜的鳞茎等,实际上是无性繁殖的器官,利用插条繁育种苗的插穗也可划归此类,如枸杞、金银花、玫瑰等。

1.2 特点

与农作物种子相比,中药材的种子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由于驯化时间短、野生习性强、自我保护方式多而表现出下列特有习性。

1.2.1 繁育周期长 大多数中药材为2年生或多年生,其生产种子的周期比农作物长,如当归、大黄为2年生中药材,在人工栽培时其种子繁育时间为3 a;甘草用种子种植时,其繁殖种子的时间在4~5a以后;蒙古黄芪、柴胡种植第2年才能结籽。

1.2.2 千粒重小 在野生环境下长期进化使种子变小,千粒重减少,便于风力传播。如千粒重党参为2.5~3.0 g、茴香为1.2~2.6 g、肉苁蓉为0.40~0.45 g,远低于水稻27~43 g、小麦37~88 g和玉米240~360 g。

1.2.3 休眠期长 如柴胡种子休眠期长达10数月,即使播种到田间,其发芽时间仍达90~120 d;羌活种子休眠期也很长,人工打破休眠期的方法至今未能找到。

1.2.4 种皮坚硬 种皮坚硬本是一种生物保护种源的本性,但给生产却造成很多问题。如大多数豆科类中药材(黄芪、红芪、甘草、苦参)的种子,常因种皮坚硬在播种时要进行破皮处理方能正常发芽,生产上将这种习性常称为硬实现象。

1.2.5 萌发时间不一 造成中药材种子萌发不一的原因,一是种子大小不一、成熟程度不一,同期播种时萌发时间相差甚远;二是发芽不一,也是生物保护种源的本性,如果发芽时间高度一致,出苗后遇到不利环境将会全军覆灭。

2 中药材种子繁育现状

农作物种子繁育技术体系已相当完善,从品种选育、繁育规程、种子加工、评价鉴定、品种审定到市场管理,已形成完整体系,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民认可和依赖程度不断提升,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环节。中药材品种选育和种子繁育体系都刚刚起步,在技术环节、管理体系和药农认可程度等方面都相当落后。目前,我国在中药材领域已推出的品种有宁夏枸杞、人参、丹参等,甘肃省已育成的中药材品种有岷归1号、岷归2号、渭党1号、陇芪1号、陇芪2号等,而绝大多数的中药材种子仅仅是经简单驯化,并作为生产资料应用的稳定群体,基本上没有新品种或优良品种。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药材种子繁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多。中药材产业是相对年轻的行业,相关研究开展的比较晚,加之其育种年限相对较长(8~11 a)、繁育程序比较复杂、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中药材育种工作至今未纳入到中药材产业之中,良种的作用也未能得到重视。另外,在技术环节上还存在以下问题:技术难度大,育种时间长,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少;中药材种子多为药农自育自繁,或采集野生种子,没有标准的良种繁育基地;中药材生产、市场贸易和用药部门相互脱节,没有形成中药材种子的规范和标准体系;种质资源不清,遗传背景复杂,混杂严重。

4 发展建议

4.1 重视新品种的选育

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应高度重视中药材新品种的选育,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品种支撑,以物化技术帮助药农或药企提高生产效益。中药材新品种的选育除采用常规手段外,要积极应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航天育种等技术,尤其重视杂种优势利用。

4.2 建立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

经济实力好的药农或企业,应具有超前的眼光和思维,建立稳定的中药材新品种或优良品种种子生产基地,彻底改变药农自繁自育的落后生产方式。集中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主管部门应增加资金扶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建立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4.3 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在组织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坚决杜绝伪劣质中药材种子流入市场。要规范中药材种子的市场秩序,建立更加严格的种子质量可追溯制度,经营中药材种子的部门必须要有相关资证,将不合格的中药材种子挡在户外。

4.4 加强种子管理

目前中药材生产呈多头管理状态,种植归农业部门,产品质量归药品食品管理部门,而中药的使用又归卫生部门,婆婆多,管事的少,不出问题时都在管,出了问题三不管。种子管理部门应尽快将中药材种子管理纳入到工作范围,建立中药材种子管理体系、监理体系、评审体系和监管体系,规范种子的质量标准。实际上中药材种子的监管并不难,完全可参照作物种子管理办法和程序进行有效管理。

4.5 提高认识,加强标准制定

中药材产业在主管部门和许多人的眼里是副业,是小产业,没有得到重视。因此,现在中药材种子的管理问题不在于立法,而应该是提高认识。我国于1984年曾颁布过粮食、蔬菜、林木和牧草种子质量标准,1996年重新修订和颁布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菜作物等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GB4404-1996),该标准以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4项指标进行分级定级。中药材种子管理目前尚无规可依,可参照作物种子质量管理的有关标准,尽快制定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

[1]宋平顺,丁永辉,赵建邦,等.甘肃省中药材资源现状与发展建议[J]. 甘肃农业科技,2012(11):49-5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