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王雅丽, 郗艳菊, 杨红亚, 陆 安, 郝庆红,4 , 郭云霞, 吴国江
(1.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2.河北省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技术创新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11;3.石家庄九五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11;4.河北省饲用微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1)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 残留及耐药菌株等问题的日益严重(Tian,2021;徐文豪,2019;Schokker,2017),2019 年7 月10 日, 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94 号》(农业农村部,2019),明确12 种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历史舞台,从呼吁在饲料中“减抗替抗”,到现在国家正式出台“饲料禁抗”“养殖减抗”“食品无抗”相关政策法规,在这样的背景下,畜禽“无抗养殖”成为一种趋势。 研究报道,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可以降低肠道pH,抑制有害菌,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达到防治疾病,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目的(梅文晴,2021;Reuben,2019; 曾燕霞,2018; 刘凤美,2018)。将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代替抗生素是养殖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因此有必要对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相关作用进行一定的评估, 加快其在养殖业中的广泛应用。 本试验旨在筛选产酸能力较强的乳酸菌菌株,探究其抑菌性能,为其在养殖业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1.1 试验材料
1.1.1 菌株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尖孢镰孢菌、禾谷镰孢菌、拟轮枝镰孢菌(保存于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理学实验室)。
1.1.2 培养基 MRS 液体培养基由蛋白胨10.0 g;牛肉膏10.0 g;吐温80 1.0 mL;硫酸镁0.2 g;酵母粉5.0 g;无水乙酸钠5.0 g;硫酸锰0.2 g;磷酸二氢钾2.0 g;柠檬酸铵2.0 g;葡萄糖20 g;蒸馏水1000 mL 组成;冰乙酸调pH 至6.2 ~6.5。 MRS 固体培养基是在配制好的MRS 液体培养基中,1000 mL放入20 g 琼脂粉,灭菌备用。 MRS-CaCO3培养基是在无菌的MRS 固体培养基中,放入灭菌备用的CaCO3溶液,充分混匀。 NA 培养基由蛋白胨10.0 g;牛肉膏3.0 g;NaCl 5.0 g;琼脂20.0 g;蒸馏水1000 mL组成。 NB 培养基是液体NA 培养基,用于细菌的发酵。 PDA 培养基由马铃薯200.0 g; 葡萄糖20.0 g;琼脂20.0 g;蒸馏水1000 mL 组成,用于对峙培养。
1.1.3 主要试剂 2.5%石蕊溶液、 吲哚试剂、Nessler 试剂、结晶紫液、0.5%番红溶液等。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预处理 分离乳酸菌采用稀释涂布法,取10.0 g 鸡肠道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90 mL灭菌备用的MRS 液体培养基中,180 r/min 振荡30 min 混匀, 置于37 ℃摇床培养24 h, 即制成10-1溶液。
1.2.2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 准确吸取预处理的肠道样品的MRS 液体培养液1.0 mL,进行10 倍梯度稀释,将CaCO3-MRS 培养基溶解,倒入无菌平板中,待其凝固后,取合适梯度(10-5、10-6、10-7)菌液1.0 mL 分别进行平板涂布, 置于37 ℃恒温中培养48 h。 选择有较大溶钙圈的菌落,用竹签挑取,接种到MRS 斜面上, 平放于37 ℃培养箱中培养48 h,可将肠道中乳酸菌进行初步分离与筛选。将分离的乳酸菌菌株十字划线于倾注了CaCO3-MRS 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37 ℃恒温培养48 h,观察记录溶钙圈直径; 从初筛中挑取较优良的菌株进行复筛,在CaCO3-MRS 固体培养基平板上, 打孔器打孔,取摇床培养48 h 的菌液50 μL 注入孔中,于37 ℃培养箱中培养48 h,记录溶钙圈的直径。
1.2.3 产酸菌株鉴定
1.2.3.1 菌落形态观察 观察菌落形态, 包括颜色、大小、形状、培养基颜色及溶钙圈等。挑取单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试验。
1.2.3.2 分子生物学鉴定 将筛选所得较优良菌株的菌体,接种到MRS 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7 ℃,摇床培养48 h 后备用。 使用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PCR 反应体系如表1 所示, 首先对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 再按照北京百泰克公司生产的试剂盒使用手册进行操作。 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并纯化, 送华大基因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序, 序列用NCBI-BLAST 进行同源性比较,选取序列相似性高的标准菌株,用Clusta1.83和MEGA5.0 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发育树。
1.2.3.3 生理生化试验 将分离获得的菌株分别接种于相应的生理生化培养基,进行淀粉水解试验、V-P 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产生试验、过氧化氢酶测定等生理生化试验。 参照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东秀珠,2001)和《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 对菌株进行鉴定 (赵斌,2002)。
1.2.4 发酵液中有机酸的测定 参照马瑞(2012)方法, 以乳酸 (纯度为98%), 乙酸 (纯度为99.5%),柠檬酸(纯度为99.5%),用流动相溶解并定容至100 mL,所配制溶液均经0.22 μm 微孔滤膜过滤所得标准品。 有机酸测定色谱条件: Atlantis C18柱(250 mm×4.6 mm,5.0 μm),流动相为0.01 mol/L 磷酸二氢钾∶甲醇=30∶70, 进样量30 μL,流速0.8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210 nm。
1.2.5 抑菌性能测定
1.2.5.1 菌悬液的制备 参照李凡姝(2016)方法制备L-2 菌株发酵液;参照杨雪海(2011)方法制备细菌菌悬液;参照Cheong(2014)方法制备真菌菌悬液。
1.2.5.2 抑菌性测定 参照张辉华(2001)方法制备NA 培养基平板, 测定对细菌的抑菌性; 参照Magnusson 等(2003)方法制备PDA 培养基平板,测定对真菌的抑菌性。
1.2.6 数据处理与统计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MEGA7.0 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2.1 高产乳酸菌的筛选 由表2 可知,初筛筛选所得到100 株菌株中,58 株菌株具有溶钙圈,溶钙圈超过20 mm 的有21 株。
表2 筛选所得菌株溶钙圈结果
从表3 可以看出,复筛得到H-1、L-2、C-2、B-8 4 株产酸活性强而稳定,且生长优良的菌株,其中菌株L-2 的透明圈最大。图1 为L-2 菌株在MRS 培养基上的溶钙圈, 图2 为菌株L-2 的发酵液中HPLC有机酸色谱图,其中乳酸含量最高,为49.85 g/L。
图1 L-2 菌株在MRS 培养基上的溶钙圈
图2 菌株L-2 发酵液HPLC 色谱图
表3 复筛四株菌的溶钙圈结果mm
2.2 菌落和菌体形态观察 将筛选得到的L-2 菌株,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单菌落,观察、记录菌落形态、边缘等特征,挑取单菌落,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 记录菌株的形态、边缘等结果(表4)。
表4 菌落与菌体形态
2.3 16S rDNA 测序结果
2.3.1 PCR 扩增电泳检测 以菌株LB-1-23 的基因组DNA 为模板对其16S rDNA 基因序列进行PCR 扩增,PCR 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见图3。
图3 菌株L-2 PCR 扩增电泳图
2.3.2 L-2 菌株系统树的构建 将L-2 菌株的拼接序列,基于NCBI 条件下,进行BLAST 比对搜索, 选取同源性较高时模式菌株的16S rDNA 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 如图4 可知,菌株L-2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聚在同一分支上,亲源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再根据菌落与菌体形态,初步鉴定菌株L-2 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图4 基于16S rDNA 基因序列L-2 菌株系统发育树
2.4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从表5 生化试验结果可以看出,L-2 菌株在明胶液化、接触酶等方面与所验证菌株的生化特征保持一致性。由此表明,通过PCR 扩增电泳图,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生理生化验证等,从鸡肠道中筛选所得到的L-2 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表5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2.5 菌株L-2 对肠道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由表6、表7 可以看出,菌株L-2 发酵液对细菌、真菌均有广谱抑菌效果。 菌株L-2 发酵液对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痢疾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5、18.3、17.8 mm, 且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优于其他两种致病菌。 菌株L-2 发酵液对尖孢镰孢菌等真菌也具有抑制性,且抑菌圈直径比细菌小,说明真菌对菌株L-2 发酵液的敏感度较低。 试验结果表明,从动物肠道中筛选得到的菌株L-2 发酵液对病原菌有很好的抑制性, 可有力减少肠道内细菌和真菌感染所致的疾病,改善肠道环境。
表6 菌株L-2 发酵液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表7 菌株L-2 发酵液对真菌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从鸡肠道中筛选出具有较强产酸能力的菌株L-2,经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为植物乳杆菌,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菌株L-2 发酵液中可产生乳酸、乙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 通过打孔法测定L-2 菌株的抑菌作用,菌株L-2 发酵液对三种食源性致病细菌均表现出很好的抑菌效果, 且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说明菌株L-2 发酵液中存在抑制细菌成分,该结果与其他文献报道(孙杰,2020;李卫娜,2019;杨雪梅,201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菌株L-2发酵液对尖孢镰孢菌等真菌也具有抑制性, 抑菌圈直径均超过14 mm,该结果与Cheong (2014)发现,12 株植物乳杆菌具有抑制真菌活性结果一致。Magnusson(2003)对1200 株乳酸菌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几株植物乳杆菌对真菌具有强抑制活性。 菌株L-2 能够产生乳酸、乙酸等有机酸,破坏病原菌细胞膜结构,从而产生抑菌作用,这与Yin等(2020)发现,植物乳杆菌DY-6 的主要抑菌物质为乳酸、乙酸等报道一致。本研究筛选出的乳酸菌L-2 可对进一步开发抑菌微生态制剂用于畜禽类疾病防控提供一定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