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010—2020 年全球玉米进出口贸易格局分析及展望

时间:2024-05-23

赵金媛, 胡 琦 , 唐书玥, 方 彤, 陈 琦, 何亚娟, 胡华浪, 潘学标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2.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北京 100125;3.农业农村部耕地利用遥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25)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全球粮食贸易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息息相关(何可,2021;焦玉平,2021;吕梦轲,2021;姜长云,2019)。 全球化背景下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资源为国内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粮食贸易互通能够缓解因自然灾害等非市场因素导致的风险(于晓华,2021; 曾祥坤,2020)。 玉米是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马文才,2021;吴天龙,2018),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水平的提高,玉米多功能性特征日益突出,正在向着粮食、饲料、经济、能源四个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市场多元发展,21 世纪以来, 全球玉米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玉米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需要通过提高产量和扩大进出口贸易来满足增加的玉米需求(滕腾,2015;佟屏亚,2011)。 目前,全球共有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玉米, 国际市场上50%以上的玉米产自于美国和中国 (贾利军,2018;闫丽珍,2004;刘治先,2000)。在国际谷物贸易市场中, 全球玉米贸易量仅次于小麦 (秦臻,2003),2000 年达到0.8 亿t,是1961 年的5.8 倍。近几年中国玉米占全球玉米贸易市场的份额逐渐增加(刘靖文,2021)。全球玉米的需求和供给直接影响玉米进出口贸易, 玉米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玉米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供求关系,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研究全球玉米进出口贸易格局及其变化趋势对我国政府部门制定有效的贸易调控政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郭修平,2021;李昂,2020;智霞,2020)。以往的研究多针对某一年的玉米产业状况进行分析, 鲜有近十年的全球玉米进出口贸易新格局和新形势的分析, 本文利用2010—2020 年中国商务部月数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数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库以及美国农业部等官方数据, 从玉米生产、 市场结构和进出口量等方面系统分析了2010—2020 年全球玉米进出口贸易格局和变化特征,并展望了未来玉米产业的发展趋势。

1 数据来源和处理

全球玉米生产及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库(https://www.fao.org/faolex/en)以及美国农业部(https://www.usda.gov/)等官方数据, 中国玉米生产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http://www.stats.gov.cn/),中国玉米贸易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的《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和《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主要用于分析玉米生产和贸易的变化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球玉米生产现状 2010—2020 年全球玉米种植面积呈增长趋势,由1.65 亿hm2(2010 年)增长至2.02 亿hm2(2020 年),美国和中国是全球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2020 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全球37%(图1a)。2010—2020 年美国、中国、巴西、印度、阿根廷、乌克兰玉米种植面积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12%、2.42%、3.71%、1.44%、10.29%和7.37%。 中国2015 年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上升,主要因国家玉米临储政策支持, 而大豆取消临储,且补贴政策尚未出台,从而扩大了玉米种植面积。

图1 2010—2020 年全球主要玉米生产国的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变化情况

2010—2020 年全球玉米总产量保持增长态势。 由8.53 亿t(2010 年)增长至11.62 亿t(2020年),年均增长率3.15%(图1b)。 各玉米主产国的产量均波动上升,其中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乌克兰和印度的玉米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3%、3.92%、6.50%、9.93%、9.74%和3.33%。 从对全球玉米总产贡献来看,2010—2020 年美国和中国累计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56%。

由于科学持续发展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球玉米单产水平整体上呈增加的趋势, 但各国玉米单产年际间波动较大, 且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差异 (图1c)。 全球玉米单产水平由5158.1 kg/hm2(2010 年)增长至5754.7 kg/hm2(2020 年),年均增长率1.10%。乌克兰的玉米单产年际间波动较大,主要是受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 乌克兰和印度的玉米单产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1%、1.47%、2.69%、-0.33%、2.21%和1.87%。

我国玉米种植范围十分广泛, 图2a 和图2b分别展示了2010 和2020 年中国玉米主要生产省份。 2010—2020 年间,我国玉米产量布局更为集中, 前十大主产区玉米产量占全国玉米产量的比例从79%增加至81%,并逐渐向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地区集中。 与2010 年相比,2020 年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产量比重由39%上升至43%;黄淮海地区(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由30%下降至28%;西南、西北地区占比相对变动不大。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比重虽然下降,但仍是我国玉米重要产区, 尤其是夏玉米的主产区,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第一大生产区域。

图2 2010 和2020 中国玉米主要生产省份

2.2 全球玉米进出口情况 随着玉米产量的增长、深加工发展和生物质能源兴起,玉米国际贸易形势不断变化。由图3a 可知,全球玉米进出口变化几乎同步, 仅存在运输损耗和正常损耗带来的细微差别,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世界玉米出口情况来代替贸易总体情况。 1961—2020 年世界玉米贸易量呈增长态势, 与产量快速增加相吻合;1961—1980 年世界玉米出口量由0.14 亿t 快速增长至0.8 亿t;此后20 年均低于0.8 亿t,处于平缓期;进入21 世纪,世界玉米的出口量再次突破0.8 亿t,此后呈波动上升趋势;2007 年世界玉米出口量突破1 亿t, 此后两年虽有所回落, 但依然在1 亿t 以上。 图3b 为2010—2020年全球玉米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 出口量占总产量总体保持在12%以上, 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表明全球玉米贸易愈加频繁。

图3 1961—2020 年全球玉米进出口量及2010—2020 年全球玉米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

图4 为2010—2020 年主要玉米进出口国家所占份额的变化情况。 从出口流量看,2010—2020 年全球玉米年均总出口量为1.5 亿t,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年均出口量占比分别为32.08%、16.57%和15.33%, 位居世界前三, 之后为乌克兰、法国等国家(图4a)。2010—2020 年美国玉米出口量占总产量的15%左右, 主要出口到日本、墨西哥等国家;巴西玉米出口量占总产量比例由20%(2010 年)提高到33%(2020 年),主要出口到伊朗、西班牙、日本等地;阿根廷60%的玉米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到越南、阿尔及利亚、埃及、马来西亚等地。

图4 2010—2020 年主要国家玉米进出口份额变化

从进口流量看,2010—2020 年全球玉米年均进口量为1.4 亿t,日本、墨西哥、韩国、中国和埃及年均进口量占比分别为9.91%、8.61%、6.74%、5.91%和4.81%,位居世界前五(图4b),西班牙、越南、伊朗、荷兰等国家次之。 日本和墨西哥的玉米大部分从美国进口;韩国玉米自给率不足5%,主要从美国和巴西进口。

从玉米主要进出口国家所占的市场份额可以看出,玉米出口市场集中度很高,进口市场相对比较分散。2010—2020 年玉米出口量前五个国家的总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量的76%,玉米进口量前五个国家的总进口量占全球总进口量的3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数据,2010—2020 年, 我国玉米进口来源地主要有乌克兰、美国、老挝、缅甸、泰国等;主要出口国有朝鲜、越南、加拿大和俄罗斯(表1)。 2010—2020 年中国玉米呈现净进口局面,玉米进口量占全球玉米进口量的份额较大 (4% ~9%); 玉米出口量占全球玉米出口量的份额一直比较小(<0.1%),高玉米贸易量使得中国对全球玉米市场有较大的影响。

表1 2010—2020 年中国玉米主要进出口国家和流量

2010—2020 年中国玉米主要进口国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图4a),2010—2013 年从美国进口量占中国玉米进口总量的90% ~98%;2015—2020 年受益于价格优势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孙致陆,2017),乌克兰成为中国玉米最大的进口来源国,玉米进口量占中国玉米进口总量80%左右。 从保加利亚、老挝、缅甸等国家进口的玉米数量也有所增加。2010—2019 年我国对玉米进口的依赖度很低,进口量不足国内玉米产量的3%,但2020 年中国玉米进口量呈指数增长。

2010—2020 年中国玉米出口量持续下降,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 除2018 年出口亚洲市场占比为47%外,其余年份均高达90%,其中2010 和2011 年占比几乎达100%; 中国对其他各洲的玉米出口量都很小, 其中对北美洲出口量在2018 年占到46%,其余年份都不高;对非洲出口比重非常小,占比均在2%以下;对南美洲出口基本一直为0(图4b)。 亚洲市场中,朝鲜一直是中国玉米第一大出口国。 目前,我国也在逐渐开拓玉米出口市场,2018 年对加拿大的玉米出口量占总出口量43%, 越南也逐渐成为中国玉米的出口市场。

2.3 2021 年中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展望 受疫情、极端气候、国际资本投机等因素相互交织的影响,2021 年全球粮价大幅上涨。 2021 年全球玉米产量超过11 亿t,美国、中国和巴西分别占比32%、23%和9%;全球玉米贸易量超过1.8 亿t,从全球玉米进出口国分布情况来看(图5),美国、阿根廷、巴西玉米出口量分别占比37%、20%、15%;中国、 墨西哥和日本进口量分别占比16%、9%和8%。 我国玉米产量2.73 亿t, 玉米消费量约为2.93 亿t,加上期末库存190 万t,总体市场供需平衡,自给率90%。 基于国内玉米产需缺口,2021年中国玉米累计进口2836 万t, 同比增长236.4%, 其中70%来自美国,29%来自于乌克兰;同时高粱和大麦等玉米替代品进口总量大幅增加,同比增加103.3%和66%。 2022 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测12.12 亿t, 全球玉米期末库存2.87 亿t,高于2021 年度的2.78 亿t,预计全球玉米市场供大于求,中国玉米市场总体供需平衡。

图5 2010—2020 年中国玉米主要进口国家和出口洲际情况

2022 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会出现双增的局面。 受价格和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在“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的政策导向下,2022年国内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扩大东北产区大豆面积,并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将导致玉米种植面积稳中略降(李勇,2022)。 2022 年饲料需求量将会持续增加,高成本抑制玉米深加工需求增长,虽然有国家饲料粮减量替代政策的影响, 但饲用玉米消费量预计仍稳中有增, 玉米替代品饲料占比将持续增加。

从进出口水平上来看,2022 年全球玉米出口量相对于2021 年有所增加,受玉米价格影响,主要玉米出口国竞争加剧; 美国玉米出口量相对于2021 年有所提高。 受国内玉米产量增加和需求保持稳定的影响,2022 年中国玉米进口量将下降,但仍处高位,玉米替代品的谷物进口将增加。2022 年预计全球玉米供需平衡偏宽松,国内玉米市场供给维持阶段性宽松局面, 国内玉米价格预计短期出现波动调整, 但仍与国际玉米价格保持相对一致,在高位震荡。 通过国际玉米市场解决国内产需缺口问题有一定的可行性,中国要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贸易格局(杜志雄,2021),保障国内玉米供应安全。 需要指出的是,俄乌冲突仍在持续,或将影响乌克兰的玉米生产和出口, 进而增加全球玉米贸易的不确定性。

2022 年是实施 “十四五” 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意义重大,国家需推动尽快出台粮食安全保障办法,稳定玉米生产,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加强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报和加强农业气象工程建设, 提高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提高玉米抗逆性,保障玉米单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同时,要继续推动完善超期库存小麦、稻谷等粮食定向投放饲用,支持拓展进口来源,多渠道增加饲用玉米替代原料供应。此外,需加强玉米替代原料饲用技术研究,鼓励新型酶制剂产品创制, 开展配套技术方案集成示范, 为构建多元化饲料配方结构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政、产、学、研”密切配合的作用,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促进开源替代、提效减量, 解决玉米和豆粕在配合饲料中占比过高的问题。 玉米的主要去向是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建议根据玉米市场供需和价格,科学规划和设计饲用玉米与替代品之间的比例, 智慧调节玉米库存量和淀粉和酒精等以玉米为原料的耐贮工业产品库存量,增强玉米市场弹性。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2010—2020 年来全球玉米进出口贸易格局进行分析与讨论, 对这一格局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的探索,得出以下结论:

对全球玉米生产分析发现,2010—2020 年全球玉米种植面积、单产和产量总体不断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前六个国家(美国、中国、巴西、印度、阿根廷和乌克兰)的总种植面积占全球总种植面积的57%,但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2%,世界玉米产量比较集中,种植面积相对分散,说明各国玉米单产水平差异较大。 徐志刚等(2010)对1961—2008 年世界玉米生产的研究认为发达国家的玉米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本研究2020 年美国和阿根廷的玉米单产分别是中国的1.7 倍和1.2 倍, 这一结果与徐志刚等(2010)的研究结果相符。 2010—2020 年美国玉米产量所占份额从37%下降到31%, 中国、巴西、阿根廷、乌克兰和印度的玉米产量所占份额均有所提高,世界玉米生产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就中国而言,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造成玉米种植界限北移(卓玛草,2021;Ye,2015;Liu,2013),本研究中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的增幅比黄淮海地区的增幅大,玉米种植重心逐渐北移。

2015 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历史峰值,2015—2020 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了8.2%,产量下降了l.6%, 产量降幅与种植面积降幅不同步, 原因在于单产的提高, 玉米单产提高了7.2%。 单产的不断提高得益于种子质量提升、种植技术进步及机械化普及等原因。 玉米产量的提高主要分为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水平两个方面(刘晓琳,2022;陈飞,2010)。 根据刘珍环等(2016)的研究未来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的空间有限, 依靠扩大面积去提高产量会受到制约,提升玉米单产的难度随之增大。 从玉米生产潜力方面考虑, 黄淮海平原夏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较大(赵俊芳,2011),但将玉米生产潜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大范围增加玉米播种面积的可能性较小, 因此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进行余缺调剂将成为常态。

对全球及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发现,2010—2020 年美国玉米出口量占全球玉米出口量的份额下降了20%,巴西、阿根廷和乌克兰的玉米出口量所占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国际玉米出口市场“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 美国既是全球玉米最大生产国,也是全球玉米最大出口国, 尽管每年有大量的玉米用于出口和国内消耗,但仍存在大量库存,积压过多时政府会拿出大量补贴(杨庆才,2008),不利于其他主要的玉米出口国家。 世界玉米进口市场比较分散, 全球有100 多个玉米进口国家,日本和韩国是典型的耕地资源匮乏的国家,玉米大部分依赖进口;中国虽然玉米播种面积大,产量也高,但也是世界主要的玉米进口国之一,2010 年中国彻底由玉米净出口国转变成玉米净进口国(刘绍熹,2022),且近年来玉米净进口量增幅越来越大。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我国养殖业饲用需求持续增加, 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玉米约60%用于饲用,只有10%用于食用;另一方面2020 年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影响粮食流通,增加贸易成本,加之国际资本炒作推动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 为了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和价格稳定,国家需增加战略储备。 总体来说中国玉米市场和国际玉米市场的关联性较弱, 主要受国内政策调控(乐姣,2021;王雪娇,2014)。 目前而言, 中国玉米保持适度进口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加拿大、俄罗斯、墨西哥、罗马尼亚、 法国和南非目前与中国的玉米贸易合作较少,未来的玉米出口潜力较大;美国和乌克兰目前与中国的玉米贸易合作较多, 玉米出口效率高,未来玉米出口潜力较小(刘靖文,2021)。俄乌冲突后,乌克兰玉米出口受阻,中国的进口量随之减小。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2 年4 月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量大幅下降到70 万t。巴西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玉米出口国,但是2010—2020 年中国几乎没有从巴西进口过玉米,巴西与中国距离遥远,成本高,进口难度大,因此放弃从巴西进口。 但因为国际局势的突变, 拓展中国玉米采购国有一定的必要性, 将巴西纳入中国玉米主要进口国将会改变目前中国的玉米进口结构,打破中国玉米严重依赖一国的市场风险。

结合生产和贸易两方面, 中国玉米正处于“高生产-低贸易”阶段。 未来在玉米主产区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实现玉米增产的难度较大, 在保障玉米主产区产量稳定的基础上, 探索非主产区的玉米生产潜力。 稳定玉米进口规模的同时,逐渐将玉米进口布局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加强与“一带一路”及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 短期来看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依旧处于高位, 适度增加玉米代替品的进口缓解供需, 防止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 本文没有考虑气候变化导致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发生显著改变, 促使玉米的种植结构和布局发生变化, 最终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探索提高中国玉米生产力的方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